田勇
摘 要:近來微博作為一種新的網絡交互手段,迅速興起并不斷發展,應用層面越來越廣,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本文通過對微博特點的分析,認為微博具有重要的檔案價值,是紙質檔案的延伸,具有原始記錄性,構成了社會記憶的重要部分,應當作為一種網絡檔案信息資源被納入檔案館的館藏資源體系,同時還可以成為檔案館工作的新工具,提高服務水平。
關鍵詞:微博;原始記錄;社會記憶;檔案價值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不完全統計,目前黨政機構和領導干部的微博已覆蓋從中央到地方多個行政層級以及眾多職能部門。北京警方的微博“平安北京”開通僅4個月,點擊量超過1000萬,解決民眾反映的實際問題達89件。政府在與民眾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的記錄是實體辦公的網絡化,如實反映了政府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的真實工作狀況,微博經整理和歸檔將具有可供查考的重要價值。
微博公文是紙質公文在網絡上的延伸擴展,本來就屬于檔案的范疇,但是微博公文不像普通公文那樣明確規定有專人負責管理,也不像普通公文那樣有辦畢公文的處置方法,如歸檔、整理、銷毀、清退等,檔案部門也無法對微博公文進行歸檔管理。這就使微博公文容易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既無人管理,也不知該歸誰管理。重視微博公文的檔案價值,加強對微博公文的制度化處理,有利于維護政府機關公文檔案的完整性。
1 微博的定義和特點
微博,即微博客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總的來說具有一下幾個特點:
1)碎片化:與博客不同,微博具有字數的限制,140字的篇幅只能是有限信息的表達,或是日常瑣事,或是點滴心情、或是情感的宣泄,或是重大事件,哪怕只有只言片語,一個圖片,一個表情,只要有所感,不管有沒有重要信息含量,都可以在微博平臺上發布。
2)草根化:因為碎片化的特點,有人稱微博將“將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博客還需要作者精雕細琢,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但是無論是國家干部,社會名流,還是普通人,都可以在微博上找到自己的舞臺,分享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
3)即時性:微博客更新信息非常簡單,用戶寫起來很輕松,隨時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發表,不需要像博客還需要進行事后的加工,更不需要像傳統媒體必須經過各種流程審核,受到正規傳播渠道的限制。
微博具有的碎片化,草根化,和即時性的特點,適應了現在人們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欲望的需求,以至于無人不“微”,無“微”不至,儼然已經成為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正是這樣的特點使微博對社會方方面面產生了廣泛影響,同時也具有了重要的檔案價值,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2 微博的原始記錄性
微博具有即時性,發布速度甚至超過傳統的正規媒體,正如一位作家感言:美國現在發生的大事情,幾秒后就會出現在微博上。因此微博往往直擊第一現場,相對于后續的新聞報道以及評論具有更強的原始性和真實性,而這正是檔案最核心的屬性。在2011年7.23溫州動車事故,微博是最早的事故信息源,事故發生的許多消息是乘客通過微博發出的,從“smm-苗”最早發微博“預警”,到90后網友“羊圈圈羊”發出第一條求救微博,再到救援組織實時直播,親身經歷者將微博作為渠道向外傳播信息,對于人們了解事件真相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由包括鄧飛在內的50多名記者發起的“免費午餐”,從活動的宣傳,到活動的實施,到信息的公開,微博成為支撐“免費午餐”順利開展的主要載體,最終推動政府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從這些事件中我們發現,無論是作為引爆社會關注的起因,還是人們參與公共事件的平臺,無所不在的微博早已成為社會熱點全程的忠實記錄者,就像攝像機一樣直播事件經過,能給人以互有聯系的、系統的、廣泛的情報,對于我們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還原事實真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檔案資源中假如沒有微博,很有可能就會產生歷史的空白。
3 微博的社會記憶性
2012年1月,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5億,較上一年底增長了296.0%,網民使用率為48.7%。微博用一年時間發展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應用。通過微博平臺,任何觀點都可以被放大傳播,權威人物和傳統媒體的話語權被大大削弱,草根大眾也能占到舞臺的中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世界帶來了一個人人都可以發聲,人人都可以關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可以說微博的小世界凝縮著普羅大眾點滴生活的大世界,為我們洞悉世事打開了一扇窗。“若想知道中國正在發生什么,請上微博。”這并不是新浪、搜狐、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在微博戰場上廝殺的宣傳口號,它陳述的是一項事實:越來越多的人不愿只為了解世界動向而登入新聞網站,反而愿意通過微博看世間百相。美國國會圖書館正是看到了微博給文化和歷史帶來的巨大影響,與微型博客Twitter簽署協議,將收藏后者用戶發布的消息,用于學習和研究。該部分主要收藏了涉及重大歷史事件的網頁、網絡新聞和文檔,數字資料總規模達到167萬億字節,信息量遠遠超過該圖書館收藏的2100萬冊圖書。
微博雖然表面看上去只是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零零碎碎,但是無數人觀點聚集形成的社會輿論正是社會發展全景的一個縮影。“通過多級傳播,由最初的人際傳播、群體傳播轉化為大眾傳播,微博客所傳播的內容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擴大”小悅悅事件被曝光后引爆微博輿論,路人的冷漠,司機的殘忍,家長的疏忽紛紛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微博小秘書”發布的“停止冷漠”的單條微博被轉發了20多萬次。小悅悅的死折射了人們對社會道德水平現狀的深深憂慮,也開始讓更多國人審視自己的道德與良知。
短短的140個字折射活生生的社會現實,作為最廣泛的大眾討論平臺,微博為我們窺到社會一隅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檔案作為社會的大腦,其重要任務就是重現歷史真實面貌,而微博毫無疑問要比公文更能具體展現有血有肉的社會生活,成為社會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博所具有的巨大檔案價值應當引起檔案部門相應的重視,加強對微博的管理和收藏。雖然受現階段檔案收藏制度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微博的保存必將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如果不重視包括微博在內的網絡檔案信息資源的收集和保存,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檔案人員應該克服種種困難盡可能的收藏對社會有極大價值的檔案材料,將其納入檔案館館藏資源體系,這會是給子孫后代留下的一筆珍貴財富,也是對歷史文化傳承做出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