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
摘 要:國家重點檔案由于其形成年代久遠,歷經社會變遷,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蟲蛀、霉變、紙張酸化、字跡褪變等老化現象,為此,必須采用紙張加固、脫酸、去污、防霉、防蟲、字跡恢復與加固、修裱等技術予以修復處理。
關鍵詞:國家重點檔案搶救修復技術集成;問題;對策
國家重點檔案由于其形成年代久遠,歷經社會變遷,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蟲蛀、霉變、紙張酸化、字跡褪變等老化現象,為此,必須采用紙張加固、脫酸、去污、防霉、防蟲、字跡恢復與加固、修裱等技術予以修復處理。但是如果一份檔案存在多種病害,對其進行多次修復、反復處理的副作用也會很大。為使檔案在搶救修復過程中少受或不受損害,應提倡檔案修復技術集成。所謂技術集成,即按照一定的技術原理或功能目的,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項技術通過重組而獲得具有統一整體功能的新技術的創造方法。它往往可以實現單個技術實現不了的技術需求,使檔案少受損害,如在糨糊中加入防霉劑,脫酸的同時加固檔案載體等。
1 國家重點檔案搶救修復技術集成中的相關問題
1.1 必須始終貫徹國家重點檔案修裱原則
對于國家重點檔案的搶救修復必須貫徹以下原則: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壽命原則、最大限度地保持檔案歷史原貌原則、最小干預原則、可逆性原則。這些原則在進行某一項修復技術時要認真執行,在搶救修復技術集成時更應該按以上原則一一衡量,缺一不可。為認真貫徹、執行以上修裱原則,本著對國家重點檔案負責的高度責任感,成功的集成方法必須是科學、規范、切實可行的搶救修復方法,能改善檔案原有的病害,加強載體的機械性能,防止檔案繼續受損。
1.2 必須是成熟技術的融合
國家重點檔案的重要性和搶救修復集成技術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集成技術必須經過嚴格的試驗才能投入使用。每一種檔案修復技術要得到廣泛應用,必須是各種成熟技術的融合,且經過嚴格的試驗。實施過程和具體操作可以圍繞已經集成的修復效果和未集成的修復效果作對比,借此發現集成的可行性。集成技術還應接受實踐和時間的檢驗。任何的新技術都必須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才能普及推廣。如果貿然行事,就有可能發生損壞檔案的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1.3 必須處理好集成技術通用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本著對國家重點檔案負責的態度,為保證集成技術的成功、安全使用,在使用檔案修復技術、形成檔案修復方案時,必須將集成技術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相結合。通用性要求一些技術集成在開發時適用的范圍要廣泛,但是對于一些檔案的特殊情況也要作特殊處理,處理好通用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說,在做具體的檔案修復工作中,特別是針對國家重點檔案的修復工作中,一定要根據檔案病害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檔案要選取合適的檔案修復方法。
1.4 必須建立修復檔案
修復檔案記錄著檔案曾經被處理的過程,為實現可逆性原則提供了條件。對于使用修復集成技術處理的國家重點檔案來說,建立修復檔案尤為重要,原因在于:使用檔案修復技術集成方法修復的檔案,從被修復的檔案原件中很難觀察出到底集成了哪些技術、材料。建立修復檔案便于研究者了解文獻修復前的面貌,也有助于修復者在有更好的修復方法時能夠進行可逆性操作。
2 國家重點檔案搶救修復技術集成的實現
鑒于國家重點檔案的重要性和集成技術本身的復雜性,能普遍應用的集成的修復技術必須是安全可靠的。為此,檔案保護部門應加強新舊技術的結合、與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地區間的合作,廣泛開展科研工作,為檔案修復技術的集成奠定技術基礎。
2.1 注重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
由于國家重點檔案是在國家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形成時的紙張、字跡狀況各異,經歷的修復過程也不同。而古代傳統的很多技藝已經很成熟,應用于國家重點檔案的搶救修復中相對安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的使用為傳統技藝的發揚光大提供了新的可能,為更科學地修復檔案、延長檔案壽命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檔案修復技術的集成中,必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揚傳統經驗,使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相得益彰。目前,修復材料越來越多,尤其是現代高分子材料的不斷使用擴大了修復的內容和范圍,但是同時也應加強對高分子材料各種特性和方法的研究,避免其對各種載體材料本身的副作用,特別要開展修復處理后載體材料老化壽命的預測,以確定修復材料及所用處理方法的可行性,從而達到滿意的效果。
2.2 加強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
加強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學習和吸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優勢互補,廣泛協作,無疑有利于檔案修復工作的開展,也能給檔案的修復集成提供好的思路。西方現代修復理論和技術不僅對修復的材料、方法和保護準則等有明確的規定,同時對修復程序也有詳盡的要求,不少成果值得我們借鑒,如德國有紙漿補書機、日本有先進的修復黏合劑等;日本最常用的糨糊,不僅具有良好的黏結能力,而且防蟲耐老化。
2.3 與圖書、情報等領域開展橫向合作
檔案修復技術伴隨圖籍、書畫的修裱而生,雖然各自功用不同,但其形制和質地卻基本一致,因此,在國家重點檔案集成過程中應開展三者之間的橫向合作。圖書館、博物館在古籍的保護與修復、紙質文物的修復等方面都積累了不少經驗,為檔案搶救修復技術的集成提供了技術基礎。檔案部門也應本著為國家重點檔案負責的態度,根據保存檔案的特點,尋求合適的集成方案。檔案修復技術的集成不僅需要借鑒圖書館、博物館的新成果,同時還要不斷了解相關學習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如化學、生物學、物理學、計算機技術等。
2.4 逐步培養掌握集成技術的人才隊伍
為使國家重點檔案修復技術的集成能夠得以實現,要有開展國家重點檔案修復集成研究和操作的人員,他們要了解國家重點檔案的損毀因素,了解各種集成技術所使用的條件、操作規程,這樣才能保證檔案搶救修復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實施檔案搶救修復集成的人員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具有中國古代書籍史、造紙史、印刷史、美術史及物理學、化學、微生物學、昆蟲學、色彩學、版本學、繪畫等專業知識,熟悉檔案制成材料的屬性,學會使用各種技術設備,熟練掌握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