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濤 姚金磊
摘 要:近年來,城市化推進的速度越來越快,城市建設用地日益緊張,建筑工程逐漸向高層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技術標準,從整體上提高建筑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建筑工程
1 建筑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準備
某高層建筑工程,其中地上建筑28層,地下2層,總高89.6m,該建筑筏板施工工藝比較復雜,以下主要介紹了基礎筏板的施工流程及控制要點。業主在移交現場時樁基礎、800mm厚的地下連續墻、邊坡支護和降水工程都已經完成,所以項目開始后,筏板施工流程如下。
1.1 施工機械及材料準備
施工過程中主要用到的機械設備有振搗棒、地泵等,施工單位應在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條件的基礎上,確定設備的規格和數量。在施工開始之前,機械設備應提前進入施工現場,由專業人員對機械設備的性能進行檢測,確保其性能可以滿足建筑施工的要求,對于存在問題或者性能較差的設備應該及時進行更換,避免在施工的過程中出現機械故障,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
其次是對施工材料的準備,應加強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從源頭上減少建筑施工的安全隱患。所以必須選擇正規的生產廠家采購水泥,檢查水泥的出廠合格證以及復試報告等相關證書,確保水泥的質量和性能滿足施工要求。其次是對于碎石骨料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選用的連續級配碎石粒徑為5—25mm,其中的針狀顆粒含量控制在10%以內。最后還需要做好原材料的存放作業,設置相應的防水排水措施,防止材料出現受潮的現象,影響建筑施工質量。
1.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施工開始之前,施工單位應組織專業的技術人員充分了解建筑工程設計的強度要求以及各項原材料的性能,在具體標準的指導下設計混凝土的配合比,并通過試驗檢測的方式確定配合比是否能夠滿足施工要求,提高配合比的科學性,保證混凝土拌合的質量,拌合的過程中也需對混合料的配合比進行抽樣檢測。
2 建筑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
2.1 筏板鋼筋綁扎
本工程基礎底板為無梁式筏板基礎,平均厚度為3.5m。底板鋼筋為雙層雙向。φ32@120,局部下網有φ40@120,部分支座負筋為φ40@120。柱插筋為φ32,φ25,外墻插筋為φ25@150,核心筒墻體插筋為φ25@150。
筏板鋼筋綁扎的施工流程為:清理彈線→綁電梯井及積水坑鋼筋→底板下鐵綁扎及墊塊鋪設→擺放馬凳→底板上鐵綁扎→墻、柱、樓梯插筋→清理、驗收→隱蔽記錄并進入下道工序。
2.2 筏板內部模板支設
鋼筋施工后期,因為模板工程要穿插作業,所以必須做好施工安排,盡量在第一時間完成有后續模板作業的工作,包括積水坑、集水井和降水井等模板的支設,施工控制要點如下。第一,降水井的模板應進行特殊加固,因為降水井的預留是從筏板底部到頂部,高達3.5m,混凝土澆筑時模板所受的浮力會很大,為防止模板上浮和底部混凝土因為壓力大而外漏,主要采取了兩點措施:1)在降水井底部四周放置網片可以保證底部混凝土砂漿不外溢;2)在加固模板的同時將模板與筏板鋼筋綁在一起,且在模板上面放配重防止澆筑混凝土時模板上浮。第二,模板必須垂直。根據規范規定,用2m托線板檢查垂直度誤差保證在5mm之內。第三,模板頂部必須設置可靠的限位措施,如在模板內側加斜撐。第四,陰角模和陽角模處確保不漏漿,可在模板連接處貼3mm厚的雙面膠將拼縫處堵實。
2.3 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采用斜坡式澆筑方法。由東向西澆筑,一次到頂,邊澆邊撤泵管,水平澆筑帶寬2~3m,將上次澆筑的混凝土全部覆蓋。澆筑到北頭后,迅速接好泵管再從東南重新開始澆筑?,F場布置了三臺泵車,每小時泵送量約為120m3,每覆蓋一層需混凝土約180m3,即需1.5小時才能完成。加上拆接泵管的時間,從南頭澆筑到北頭,再重新從南頭開始,需3小時。再考慮到混凝土的運輸和等候時間,我們配制的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5.5小時,能夠較好地滿足澆筑的需要。根據斜坡式澆筑方法的特點,我們設六個振搗組,進行地毯式振搗。這樣可以確保混凝土振搗密實,防止漏振。在振搗過程中,嚴格遵照施工規范,控制振搗間距、振搗時間及插入深度。由于我們在進行配合比設計時,對混凝土的和易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澆筑過程中混凝土沒有出現泌水現象。在混凝土澆筑后,先用磨漿機進行磨漿,然后再用木抹子反復搓壓混凝土面,在混凝土初凝后再用鐵抹予壓,使混凝土表面平整,減少表面龜裂。
3 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1 加強施工質量驗收工作
在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應按照相關的標準對施工質量進行驗收,混凝土表面應保證平整堅實,不能出現露筋或者坑洼不平等問題。若檢驗的質量不能達到標準,則應及時上報相關部門,組織施工人員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做好施工質量的控制作業,從而有效的提高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
3.2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
在澆筑作業開始之前,施工人員應掌握相關的要求和技術標準,規范施工操作行為,提高混凝土澆筑的質量。同時對混凝土的泵送的設備進行試運轉,保證其運轉正常之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在澆筑的過程中應保證每層澆筑的厚度符合施工方案設計的要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偏差應控制在5mm左右。在混凝土泵送時禁止加水,影響其性能和坍落度,由專門的人員采用混凝土坍落度檢測儀對坍落度進行定時抽查,確保坍落度符合相關的施工標準。
3.3 注重混凝土的測溫工作
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混凝土的測溫工作,尤其是在養護階段,對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升降溫以及降溫速度等相關參數進行測量,通過對各項溫度的測量,能夠及時準確的掌握混凝土溫度的變化,并以溫度變化為依據來合理調整養護中溫度、濕度的數值,避免在后期混凝土出現裂縫。在進行測溫作業時,一般選取直觀、靈敏的電子測溫儀,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布置測溫點,保證測量的溫度能夠反應混凝土的真實情況。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建筑單位應該重視測溫作業,提高混凝土澆筑的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在建筑工程建設中存在越來越多的質量問題,這些問題的大量存在給人們的居住及工作增添了許多安全隱患。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作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施工企業必須提高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從根本上加強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延長工程的使用周期,同時還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學英,王瑩,李向東.淺談高層建筑大體積基礎混凝土施工裂縫控制[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06期.
[2]向陽生.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超高建筑工程中的成功運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