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
摘 要: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管控的力度不斷加大,燃煤發電企業環保設施能否實現長周期達標排放,成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文章通過某燃煤發電集團,如何采用互聯網+的信息化手段,通過大數據采集、挖掘與建模,構建環保設施達標排放預控系統,實現對各項環保指標的監督、分析及預控,及時、主動地調整環保設備運行,杜絕超標排放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環保設施;達標排放;超標預控;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TM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9-0102-0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hethe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of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s can meet the emission standards for a long period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s. Through a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group,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information meanssuch as "Internet Plus", and through big data collection, mining and modeling, it intends to build a pre-control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and meet the standards, so as to realize the supervision, analysis and pre-control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icators. We should timely and actively adjust the op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o eliminate cases of excessive emission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up-to-standard discharge; over-standard pre-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1 概述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管控的力度不斷加大,環保設施(主要是脫硫、脫硝系統)能否實現長周期達標排放,成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如何避免環保設施超標排放的發生,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和環保壓力,杜絕超標排放事件發生,提升核心競爭力,成了各大燃煤發電集團都在思考的共性問題。
本文介紹了某燃煤發電集團,采用互聯網+的信息化手段,基于.net平臺,通過大數據采集、挖掘與建模,構建環保設施達標排放預控系統,實現對各項環保指標的監督、分析及預控,及時、主動地調整環保設備運行,保證不碰紅線運行,杜絕超標排放事件的發生。
2 系統設計與實現
2.1 設計思路
環保設施在盡可能提高煤種適應性的前提下,綜合考慮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及運行能耗等因素,既要經濟運行,又要不碰紅線。本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將燃煤發電集團所轄各分公司、機組的相關數據采集、存儲、計算和預警,集團生產部門可以及時采取應急預案,提高對排放超標的應變能力,從而避免超標排放事件發生。
2.2 數據架構
本系統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倉庫,通過專線將集團所轄的各分公司的90余臺環保設施生產數據、巡檢信息和缺陷信息進行采集、清洗、分類和存儲,這些多元信息為實現環保設施統一管理提供了數據基礎,應用服務器通過大數據采集、挖掘與建模,對數據倉庫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及預測,實現各系統模塊的應用功能。
2.3 系統功能設計
本系統設計有環保設施的實時監控、環保指標統計分析、運行管理、環保指標排放監督等四大功能模塊。
(1)環保設施的實時監控。提供對各分公司環保設施的生產工藝流程、運行參數及排放指標的監視,并具備實時、歷史數據趨勢查詢、主要參數與實際控制值對比,實現分散信息的集中管理和信息融合,讓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可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站在集團的高度實時掌控全集團所轄環保設施的運營狀況,如圖1所示。
(2)環保指標統計分析。將實時采集的過程數據存入歷史數據庫,結合集團的生產管理要求,完成對關鍵指標的統計和分析,系統可自動生成實時生產數據報表,并結合環保設施的基本特性和各分公司間的差異性特點,制定科學有效的對標管理體系,實現雙向對標,一方面通過不同時間段的自身對標,使脫硫、脫硝系統在各工況下都能安全、高效、經濟運行,另一方面通過和同類型機組的對比,提高運行水平、改善性能、改進管理,使更多指標躋身行業先進。
(3)運行管理模塊。開發了各機組的脫硫、脫硝同比環比分析模塊和分公司間的對標考核模塊;提供生產周報、月度運行分析及異常缺陷分析等功能。
(4)環保指標排放監督。系統根據污染物實時排放濃度控制預估值、參數和指標偏離控制范圍報警,實現污染物小時濃度在控制范圍內經濟、達標排放;通過系統后臺程序實時運算,可將某一環保設施報警情況在集團地圖上閃爍聲光提示,并通過超標曲線、報表調閱小時超限和瞬時超限、持續時間等詳細信息及集團整體達標排放率進行實時、直觀展示,如圖2所示。
系統通過調用電信企信通短信包的技術方式,可在環保指標接近或超過報警值時,及時向各級生產管理人員發送預控報警短信,報警短信分為瞬時和小時均值報警,并與管理人員綁定推送短信提醒,以及時采取應急預案,提高對排放超標的應變能力,從而避免超標排放事件發生。
2.4 系統特色及創新點
本系統創新之處在于:第一,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充分挖掘環保設施物料平衡分析結果、現場運行數據和試驗數據,建立環保設施污染物排放變化量的預測模型;第二,采用SO2排放濃度的變化量來代替SO2排放濃度的實測值作為模型的輸出參量,以多模型協作的方式來建立關鍵參數與SO2排放濃度變化量之間的關系性模型;第三,充分考慮到系統特性隨時間的變化,在模型中不斷引入新的、能反映當前系統特性的信息,讓模型具有良好的自適應能力,提高了模型的可信度和長期可靠性。
3 結束語
本系統的建設,建立了“互聯網+”環保設施集中管控新模式,通過采集各分公司環保設施生產過程的運行數據、設備信息、現場檢修信息和組織結構信息等多方面信息,對分散信息系統進行了有效整合和集中管理,并開發相應的應用模塊,實現了燃煤發電集團環保專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技術層面實現了對環保設施的精細化管理,系統運行3年多來,集團的脫硫系統投運率100%、達標排放率100%;脫硝系統投運率99.90%、達標排放率99.87%,并全部符合國家環保排放要求,主要環保指標,均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直接經濟效益和節能減排等社會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2011G B.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S].2011.
[2]朱麗.大數據技術在環保數據共享平臺建設中的應用[J].信息系統工程,2015(5):95-96.
[3]張宇,胡秀麗,等.大型燃煤電站環保監督網絡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18(4).
[4]馮伊平,荊岫巖,李海,等.集團級一體化、大集中水電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思考與實踐[J].水電與抽水蓄能,201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