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姝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提升了對群眾文化生活的追求程度。當前階段,群眾文化生活日漸豐富,形式也逐漸多樣化,其中,群文戲劇小品的出現更加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近年來,在群文戲劇小品創作的過程中存在困難,因此,我們需要對群文戲劇小品的創作進行全面的分析,促使其更好地服務群眾的生活。本文將針對群文戲劇小品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生活進行簡要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群文戲劇小品;服務;群眾生活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文化大國,一直以來,國家對自身的文化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同時也更加關注群眾的精神與文化生活的形式與內容,旨在更好地傳承我國的歷史精神與文化內涵。群文戲劇小品以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將人們的生活、地方的文化呈現在群眾眼前,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利于我國文化與文明的傳承。在新時期,我們更加應該對群文戲劇小品進行不斷的創新,與我國文化內涵形成緊密的連接。
1 群文戲劇小品給群眾生活帶來的意義
1.1 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群文戲劇小品具有獨特的魅力,尤其是以農村為題材的作品因其貼近群眾的生活使得其更加具有群眾基礎。群文戲劇小品通過藝術的表現形式將社會與時代發展的特征很好地展現出來。在群文戲劇小品表演的過程中,由作品的創作、主題內涵的表現力、舞臺的設計與燈光布景以及表演道具上能夠表現出其發展突破了戲曲與戲劇的專業限制,在各方面都能體現出戲劇小品的全面提升。在群文戲劇小品中,由于群眾的參與使其具有獨特的魅力、生機與活力。同時,當今的群文戲劇小品表現出了與傳統戲劇的不同之處,即將人們生活的狀態以藝術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容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群眾的思想意識與狀態,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味。
1.2 提升地方文藝發展水平
群文戲劇小品本是藝術院校中的一種基礎教學形式,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走向了藝術的舞臺,表演者在作品中加入了更多的生活性元素,使之更加具有生活氣息,并具有制作周期短、表演規模小等特點,被廣大群眾所關注和接受。我們國家自成立以來,都時刻貫徹著以民為主的指導思想,群文戲劇小品就是以群眾為基礎,充分結合社會和時代發展的特征,以作品反映群眾的實際生活,以藝術表演的形式呈現給群眾藝術的享受,有效地提升了地方的文藝發展水平。
1.3 反映群眾生活的時代性
群文戲劇小品將群眾的生活狀態、真情實感、價值觀與人生觀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群文戲劇小品的表現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能夠體現出其具有社會時代性,更加反映了群眾生活的時代性,使作品充滿生機與活力,對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群文戲劇小品的創作靈感有由群眾的生活產生,同時又具有與時俱進的優勢,能夠更好地服務群眾,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2 促進群文戲劇小品更好的服務群眾生活的措施
2.1 從生活中獲取創作靈感
群眾對群文戲劇小品的喜愛程度往往與其貼近群眾生活的程度有密切的關系,這說明群文戲劇小品的作品中大多反映了廣大群眾的生活狀態與現實問題。相反的,群文戲劇小品較少或沒有反映群眾生活狀態的,其具備的價值與指導作用也相對較少,進而很少能夠被群眾所接受和喜愛。因此,在進行群文戲劇小品創作的過程中,作者要充分了解、觀察并結合群眾的實際生活,在群眾生活中獲取創作靈感,要將群眾生活的氣息與狀態融入戲劇小品,進而做到既要讓戲劇小品提高藝術品位又能將群眾的生活情趣傳達出來。作品的創作過程也要作者在感悟生活中的不同情感體驗時,能夠以真實的群眾生活作為可參照的依據,而不能停留在自己的空想模式里,這不僅不利于創作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更不容易被群眾喜愛,難以使作品達到高質量的標準。在群文戲劇小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中,更要以現實生活為依據,盡量做到真人真事的反映,讓觀眾能夠在生活中找到與作品中人物形象相符的原型,進而對人物和作品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還能在某件事情的處理上產生共鳴。例如:在某一年的春晚小品《打工奇遇》中,趙麗蓉扮演的人物就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的表演不僅將農村婦女的形態、語言等方面刻畫得極為傳神,又體現出了農民群眾在進入城市后思想的轉變以及樸實的本質。即使時隔多年,人們仍然能夠對當時小品中的臺詞記憶猶新,體現出了群眾生活的狀態與思想,對于人物的藝術加工也做得非常完美。
2.2 呼應群眾所想
群文戲劇小品對于演員的要求較高,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與角色相結合,并站在觀眾的角度去理解人物、刻畫人物和表現人物,還要從角色本身出發,找到其情感的體現與連接點,并全身心的投入作品的創作中。在表演結束后,還要根據觀眾的反饋進行反思,要求其表演既要滿足生活和時代的需求,又要將藝術形式體現出來。在群文戲劇小品創作與表演過程中,要將社會形態與觀眾的需求充分融入作品,以真實的群眾生活吸引觀眾。此外,觀看戲劇小品的群眾層次也有所不同,這都需要戲劇小品的創作者與演員進行全面的分析并進行全方位的衡量,把握和控制好表演的力度和尺度,同時與觀眾進行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將人物的情感自然、真實地流露出來,盡量真實地還原群眾的生活,使戲劇小品更深入人心,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好評。例如:2017年的春晚沈騰的小品《投其所好》就是對當代社會的一個熱點現象的反映,通過產生問題與矛盾再到解決矛盾,整個過程引發了觀眾的共鳴和反思,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義,使戲劇小品很好地服務了群眾生活。
2.3 堅持以民為中心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群文戲劇小品就是生活現象的反映,也是對實際生活的高度提煉與加工。群文戲劇小品在創作過程中要堅持以民為中心,體現出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變化,并與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相互影響。同時,戲劇小品所傳達出的精神理念與文化內涵要能夠對人民群眾的思想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幫助群眾進行文化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并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此外,群文戲劇小品與群眾實際生活相聯系,能夠促進當地地方戲劇文化水平的提升,并能極大地豐富群眾的生活。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應用,群文戲劇小品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融入了群眾的生活,它以自身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和文化內涵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并在群眾的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文化價值。因此,我們應該對群文戲劇小品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討,并在不斷的創新中提升作品的創作水平,讓群文戲劇小品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并不斷推動我國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繁榮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楊佳佳.淺談“開心麻花”作品對群文戲劇小品創作的啟示[J].戲劇之家,2017(08):21.
[2]朱穎.群文戲劇小品創作質量的優化策略探析[J].才智,2014(02):268.
[3]吳雙雙.如何提高群文戲劇小品的質量[J].大眾文藝,2013(05):18.
[4]華永建.如何提高群文戲劇小品的質量[J].廣東藝術,2010(0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