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在中國常常聽到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孩子從小就要非常辛苦地學習這個、學習那個。贊同這個觀點的不僅有中國家長,也有著名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他在《異類》一書中就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一朝領先,一輩子領先。
但是,不論大家有多努力,一個50人的班,永遠有第1名和第50名。更關鍵的是,即使在起跑線上贏了,今后也未必能贏,因為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一輩子的事情,是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百米賽跑。我從小到大都是在一流的學校里度過的,周圍的樣本應該算是中美兩國贏在起跑線上的人了。但是,我見到最多的情況是,每過一個階段,就有人主動退場,請注意,是主動退場。最后的贏家,不是一開始跑得快的人,而是那些為數不多的堅持跑下來的人。
在這里,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以說明人為什么必須樹立“人生是馬拉松長跑”的想法才能笑到最后。
這個故事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
美國中部密蘇里州過去有一所被稱為“獨立高中”的中學。獨立高中1901屆的年級第一名是查理·羅斯,他在校期間曾擔任過學生年刊的主編,算是個挺有名的學生,他也因此是英語老師布朗小姐最喜歡的學生。畢業典禮一結束,布朗小姐就走上臺親吻了羅斯,祝賀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
羅斯旁邊站著一個比他幾乎矮半頭的學生,我們權且先稱他為哈里。哈里其貌不揚,來自一個非常樸實的世代務農的家庭。不過哈里并不缺乏勇氣,他當時就問布朗小姐:“我難道不應該也得到一個吻嗎?”
布朗小姐很簡單地回答:“等到你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再說吧!”
其他同學看到這一幕都在想,羅斯將來總得做出點什么成就,才能不辜負老師對他的青睞。
羅斯的壓力應該不小,而且將壓力變成動力,一直非常努力。高中一畢業,羅斯就考進了當地的密蘇里大學。畢業之后,他留校任教并成為該大學新成立的新聞學院的第一位教授。接下來,他在新聞界嶄露頭角,由于他異常勤奮,加上人又聰明,終于在1932年獲得普利策獎。在隨后的十幾年里,羅斯不敢懈怠,在新聞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1945年,羅斯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白宮負責新聞和出版事務的首席秘書,這可能是新聞界的人士能得到的最高職位了。
從羅斯的經歷可以看出,一個人即使贏在了起跑線上,成功也要靠自己長期努力。當然,如果事情到這里就結束了,不過是一個心靈雞湯的故事而已。這個故事中的另一個主角,那個可憐的哈里后來的命運怎么樣了呢?他就是第33任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事實上,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羅斯在新聞界能夠平步青云,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杜魯門的提攜。

根據杜魯門圖書館的記載,接下來的故事是這樣的:
羅斯得到任命后,非常高興地和總統講:“布朗小姐如果知道我們現在又在一起了,一定會很高興。”總統拿起電話,給獨立高中的布朗小姐撥了過去:“喂,布朗小姐,我是美國總統,我是否該得到一個吻?”電話對面的布朗小姐回答:“來吧,你可以得到它。”
傳記作家喜歡將這件事情加以渲染,以說明一個男人的嫉妒可以激發他無限的潛力。杜魯門的成功和這件事有多大關系很難說,他是否在當上總統之前長達44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還想著這件事呢?我覺得并沒有。和羅斯相比,杜魯門無疑在起跑線上輸得一塌糊涂,事實上,從高中畢業后的10多年里,他因為家庭貧困,無法上大學,沒有人脈,沒有機會,一事無成。當羅斯已經在新聞界大顯身手時,他還在為溫飽發愁。但在最后的長跑中,杜魯門贏得很漂亮。
杜魯門的成功過程至少說明,起跑線上的輸贏對一生的影響并不是那么大。事實上,即使在起跑線上領先,優勢也未必能持續很久。1945年,杜魯門接替去世的羅斯福,從副總統變成了總統,搶到了1948年總統大選的優先起跑權。但他在謀求連任的過程中一直落后,這也再次說明,起跑的優勢并不是那么重要。那么,杜魯門是如何當上總統,又是如何連任成功的呢?我把它概括成耐心、運氣和勤奮。杜魯門的故事我們先放到一邊,接下來,我們繼續聊和起跑線相關的另一個話題——玻璃心。
20年前,我們很少說類似“玻璃心”這樣的詞,但今天,我們經常會聽到“玻璃心”“傷不起”這類的話。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似乎真的脆弱到不能受一點兒傷的地步。玻璃心是如何養成的?這和我們今天過分強調起跑線的重要性有關。
由于過于強調起跑線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和老師不斷地告知孩子,一朝落后,永遠落后。孩子們一旦遇到一點兒不順利,暫時落后了,就非常害怕。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的心就變得很脆弱,成了玻璃心。這些人如果一開始處于順境,就越發地有信心。但是,人很難永遠有好運氣,一旦遇到挫折,便成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整個人都不好了”。在這種時候,家長和學校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在人生中長跑的意識和能力,告訴他們一時的失敗或者落后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在起跑線理論的影響下,學校和家長所做的,一方面是繼續給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則小心翼翼地為孩子保駕護航,最后大家都變得輸不起。
有的家長認為,先幫助孩子搶到一個好的位置,進入一所好的大學,其他事情以后再說。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學校和家長對孩子百般呵護、精心輔導,不給任何刺激,讓孩子盡可能少地遇到挫折。這份苦心能否真的得到回報,我們并不知道。就算這種方法短期內有效,最后孩子們在學業上表現得很好,順利地進入好大學,但玻璃心一旦養成,副作用會非常大,一輩子都是大問題。我在清華大學當過班主任,入學時,一個年級200多名新生都是原來學校最頂尖的學生,但到了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總要有最后一名,總要有最后1/3的學生。這時候,哪些人具有一顆堅強的心臟,哪些人是玻璃心,馬上就看出來了。對于前一種人,他們可以跌倒,但是會爬起來,不斷前進;對于后一種人,即使老師費盡心思給予各種幫助,也還是走不出心理陰影。后一種人并非智力、能力和知識儲備不如別人,而是從小被養成了一顆玻璃心。
今天,當大家都在試圖搶先跑出去幾十米,或者都在訓練那種有爆發力而沒有耐力的短跑時,聰明人不妨練就一顆永遠摔不壞的強大心臟。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自己總是能夠堅持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斷爬起來。如果還能夠一邊跑,一邊欣賞路旁的風景,那就更好了。最終跑到終點的會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