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辰 劉建民
[摘要] 該文以自身臨床工作經驗為基礎,結合大量文獻進行分析,首先給出麻醉專科護理管理問題,之后論述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要點和價值,給出護士能力培育、工作職責分配、提升患者依從性、提升麻醉工作效率等內容,為后續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醫護協同;麻醉專科;護理管理;職責分配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c)-0037-02
麻醉(anesthesia)由藥物或其他方法產生的一種中樞神經和(或)周圍神經系統的可逆性功能抑制,這種抑制的特點主要是感覺功能的臨時喪失。在醫療工作中,因部分患者存在手術治療的需求,面臨疼痛困擾,不利于治療工作開展,麻醉過程的護理不到位,也可能導致一些實際問題,影響治療工作。該文以大量文獻為基礎,對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進行綜述。
1? 麻醉專科護理管理問題
1.1? 麻醉的效率低下
在現代醫療工作中,因麻醉護理管理不理想導致的醫療糾紛時有發生,甚至導致手術中斷、患者投訴,麻醉效率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如麻醉劑量的選取、麻醉藥物的選擇等,不同麻醉藥物的起效時間、作用時間存在差異,用量過小,患者可能在手術過程中恢復感覺、痛覺,需要額外追加劑量,造成患者滿意度下降,出現術中嚴重疼痛問題。而如果用量過大,則可能導致患者主要器官功能的不可逆損傷,甚至心臟麻痹、死亡,引發重大醫療事故。這些問題本質上都體現了麻醉工作的重要性,也是要求對其進行優化的基本原因。
1.2? 麻醉的護理針對性不足
麻醉護理管理,涵蓋基礎護理相關內容,也要求麻醉治療的基本特點給予針對性護理。如患者在接受麻醉后,感覺雖然喪失,但意識依然清醒,其生命體征指標也可能受到情緒影響出現波動,出現血壓升高、止血困難等情況,依從性無法完全得到保證,對手術進程也存在影響。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及時進行心理護理,疏導患者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避免情緒的波動,未能做好相關護理,同樣可能降低總體工作質量,引發患者的不滿甚至導致投訴。
1.3? 麻醉藥物外漏
麻醉藥物外漏是麻醉專科護理的重大問題,大部分麻醉藥物需要經靜脈通道發揮作用,不規范的操作、不熟練的技術,均有可能導致麻醉藥物的外漏。麻醉藥物對患者皮膚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系統均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導致患者出現組織水腫、疼痛等問題。從病理學的角度上看,麻醉藥物并不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但由于患者本身醫學知識儲備有限,且可能存在依從性不高的問題,一旦麻醉藥外漏問題發生,往往導致患者產生恐懼、憤怒情緒,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影響治療工作。
2? 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要點
2.1? 護士能力培育
嘗試將醫護協同管理模式應用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其基本要點是提升護士的能力。此前各地醫療機構的麻醉工作,一般以醫生為主,護士的作用并不突出,盡管在各類護理書籍中會給出麻醉方法,但實際工作中護士往往不會頻繁、直接參與主要的麻醉工作,技能較為生疏。要求在工作中通過品管圈管理方法,成立1~2名醫生為核心、5~6名護士為主體的培育小組,在小組內,由醫生持續將麻醉工作的主要內容、關鍵點和核心技術傳授給護士,并利用一些虛擬軟件進行訓練,使護士的工作能力持續得到提升。對于培育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也要求醫生及時指出、糾正,通過周期考核的方式,檢驗護士學習進展,為醫護協同管理模式的具體推行打下基礎。
2.2? 工作職責分配
工作職責分配,是指在醫護協同管理模式推行后,護士和醫生應明確各自工作內容,確保麻醉專科護理管理的有效性。一般而言,麻醉醫師主要負責患者的治療,護士負責護理工作,完成了對護士的培訓后,麻醉治療也應允許護理人員參與。要求在麻醉作業開展前,針對患者疾病特點、心理狀態以及身體情況,擬定完善的工作計劃,在計劃中明確護士和醫生的工作內容[1]。如患者年齡較大,合并癥較多,應由護士提供資料信息,與主治醫生共同分析患者麻醉藥物使用劑量、類型,麻醉過程中,應由護士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等,保證醫生和護士密切配合,提升麻醉專科護理的有效性。
2.3? 基礎護理準備
麻醉專科護理并不是獨立于治療、護理之外的工作,而是其中的一個專業部分,其開展的基礎依然是各類基本護理。在醫護協同管理模式下,依然要求組好基礎護理準備。如醫生在完成了患者病例資料的整理、書寫后,應及時與責任護士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特點,根據患者的情況分析治療方案,提醒護士執行醫囑。護理人員獲取病例資料后,需要遵醫囑完成必需的護理。若發現醫囑中有不合理或不規范之處需及時提出。醫護人員需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密切觀察病情,根據病情的變化對藥物進行調整,且對藥物的作用和副反應進行講解,保證患者對藥物有基本的認識,提高其治療依從性[2]。
2.4? 規范護理流程
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心理狀況和身體狀況也存在種種區別,因此護理工作的開展難度往往較大,為保證總體工作成效,應在實際工作中出具帶有框架性的護理流程,指導實際工作。醫護協同管理模式下,護理工作的開展以患者基本情況為核心,因此通常需要對患者進行分類,可根據病情分為極危患者、危重患者、一般患者3個等級。一般患者的麻醉專科護理常規進行,首先了解患者信息,之后擬定麻醉治療方法,在執行前做好交流溝通,明確醫生和護理人員各自工作內容,并分析其中需要改進的步驟,將最終方案推行于實際麻醉護理管理中[3]。規范的護理流程有助于提升醫護協同管理模式的推行效果,提升麻醉護理管理質量。
3? 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3.1? 提升患者依從性
醫護協同管理模式應用于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直接作用是提升了患者的依從性。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對于手術治療存在抵觸和恐懼心理,這導致實際治療開展時,患者依從性往往難以保證,且往往存在心理上的波動,影響治療。在此前麻醉專科護理管理工作中,主治醫生主導整個工作過程,護士的作用并不突出,醫護協同管理模式下,護士的參與感更高。如對麻醉藥物的使用、探討治療方案、麻醉過程中的護理針對性也得到提升。當患者出現一些負性情緒后,其生命體征指標出現變化,如心率變快、呼吸急促,護理人員發現相關情況,可以及時進行疏導,與患者進行交流,告知其麻醉方案經反復斟酌后確定,安全有效等積極信息,使患者的負性情緒漸漸消失,依從性得到提升[4]。
3.2? 提升麻醉工作有效性
醫護協同管理模式的核心作用,是提升麻醉工作的效率,這也使麻醉專科護理管理的有效性得到保證。如患者體質情況特殊,心臟功能并不完全理想,接受手術治療時,必須考慮麻醉藥物是否會導致心臟麻痹問題。此前工作模式下,藥物的選取、應用的劑量,均由主治醫生決定,在醫護協同管理模式下,護士的參與度更高,可以將患者基本情況、患者訴求、患者住院期間病情變化、體征態勢等進行收集和分析,并在護理管理活動中,以相關信息為基礎,與主治醫生進行用藥方面的探討[5]。如果患者生命體征持續惡化,應考慮降低麻醉藥物劑量,提升手術效率,反之則酌情考慮增強麻醉效果。最終實現麻醉專科護理有效性的提升,發揮醫護協同管理模式的積極價值。
3.3? 規避麻醉過程風險
麻醉過程中的風險較為多樣,如患者依從性不佳導致劃傷、患者情緒激動導致藥物外漏、麻醉不規范導致用量過大/過小等,均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醫護協同管理模式下,麻醉專科護理管理在醫生和護士的綜合干預下開展,能夠更有效地分析可能出現的風險,給予針對性預防。如在品管圈會議中強調了麻醉治療規范性,護士可以在醫生進行麻醉的過程中進行監督,指出其中的問題和不足,避免出現麻醉藥物外漏風險。醫生也可以指出護士工作的不足,從而實現各類風險的綜合規避。
綜上所述,現代醫療機構的麻醉工作之間得到更多關注,需給予持續提升。麻醉專科護理管理問題包括麻醉藥物外漏、針對性不高等方面。醫護協同管理模式下,麻醉專科護理管理要求做好護士能力培育、工作職責分配、基礎護理準備,并規范護理流程,其主要價值在于提升患者依從性、麻醉工作效率,同時規避風險。從而保證麻醉專科護理工作質量,為醫療工作的總體優化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陸美園,朱翀,賈秀妍.醫護協同管理在麻醉專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1):68-69.
[2]? 何雄,潘宏健.醫護協同管理在麻醉專科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7):72-73.
[3]? 劉東,汪麗,張麗娟.淺析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8):138.
[4]? 楊春燕.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4):779-780.
[5]? 王靜,顧錦芳,祝華婧,杜健兒,陳海燕.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9):110-112.
(收稿日期: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