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鋒
一、主體與背景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方法往往創新性不足,內容單調重復,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出現喜歡體育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象。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在教學中嘗試用不同的練習方法和游戲結合課堂內容實施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為體育中考打下良好基礎。
本課,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骨干的輔助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效果。在實心球復習練習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鞏固提高正確的動作方法及用力順序,達成學生的學會目標,滿足動作順序學習的好奇心,從而達成課堂目標。素質練習采用游戲形式,讓學生體驗集體的樂趣與力量。在評價學生學習實心球練習時,做到及時、有效、語言簡潔,采用診斷性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投擲技術的方法,提高自我鍛煉能力,體驗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分組有序、自主、合作練習,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做到每人參與、配合、學習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自我發展。評價游戲時,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充分肯定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自主性與合作性、引用競爭機制的目的性。
二、情境描述
上課鈴聲還沒響,初二(2)班的學生就陸續集中到我所站的場地附近,學生看到地上擺滿了整齊的實心球,便前來詢問。
“老師,我們又要練實心球?”有幾個女生略帶失望地問。
“是啊!怎么不想練?”我回答。
學生繼續問道:“老師,那你把實心球擺放得那么整齊干什么?”
“我們做游戲啊!”學生的表情一下變得好奇、興奮起來。
通過對該年級學生的觀察發現,在接觸實心球近2年的時間里,學生已經對這些又臟又重的東西興趣全無了。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準備運用實心球的搬運比賽游戲導入教學。
首先,準備活動中,我帶領學生成一路縱隊圍繞擺放好的實心球做蛇形跑練習,在跑的過程中穿插行進間的高抬腿和后踢腿練習。雖然很簡單,但我覺得這與以往的傳統式教學下的繞田徑場地慢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熱身跑后,我說道,“同學們,我們下面做個游戲”,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學生們就異口同聲地大喊“好”,剛才氣喘吁吁的情景也消失了。
學生們歡呼雀躍地問道:“老師,我們做什么游戲?”我對學生說:“我們做頭上、胯下傳接球游戲。”學生們聽后,紛紛躍躍欲試。由于以前課上就做過這樣的游戲,當時學生還沒盡興,但因為時間的關系就沒再進行,在激烈的競爭和“加油”聲中,學生們興趣盎然,開心地完成了游戲,充分活動了腰腹。
“剛才同學們都按要求完成了這個游戲,下面我們再玩一個游戲。”同學們著急地問道:“老師,我們還玩什么游戲?”我趁熱打鐵說道:“我們剛才把實心球搬運到了規定區域,現在我們再把實心球搬運到原來的位置,做到人手一球,怎么樣?”學生們已經迫不及待了:“好的,老師我們趕快開始吧!”隨著一聲哨響,學生們一個接一個像離弦的箭似的沖了出去,學生們為隊友大聲地吶喊著:“快跑、快跑,加油!”激烈的競爭下不失活躍的氣氛。游戲結束,聽著學生的喘息聲,但他們的臉上卻洋溢著愉悅的表情。這時,有學生大喊道:“老師,我們還玩什么游戲?”我笑著說:“游戲先告一段落,該玩這個了。”我指著地上的實心球。同學們失落地回答道:“這個有什么好玩的,又臟又重。”我預先想到學生就會有這樣的反應,因此我讓學生們持球散點站立和我一起做起了持球的熱身練習——繞腰、繞單腿、繞雙腿、胯下繞8字、活動腰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就在他們余趣未盡之時,我調整隊形,開始組織學生們進行實心球投擲技術的練習。
在指定組長哨聲的指揮下,學生們有序地進行練習,擲球、撿球……一個個實心球從學生手中升起落下。我在觀察指導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并加以示范,還不時地請優秀學生進行動作示范,這樣能夠使學生腦海中形成穩定的動作影像,力求達到正確投擲動作定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時我在學生臉上看到了無奈、乏味的表情,我覺得又到了該讓學生們再次活躍的時候了。隨著我的一聲哨響,學生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掃向我,這時我說:“拿好自己的實心球來我這集合,大家還記得我們校運會上的集體項目換物接力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當然記得。”“好,我們今天就來進行換物接力比賽”。全體聽我指揮:6個小組長隨我一起布置比賽場地,其余同學把實心球呈金字塔形擺放。”隨著我的一聲令下,學生們嘩啦啦地就開始行動了。不一會兒,比賽場地器材全部就位,學生們成6路縱隊集合完畢。“比賽要求是在方法不變的前提下每隊每人依次換物時在指定區域內寫一個字,小組組成一句有意義的句子。”
還沒等我話音落定,學生們就開始商量要寫的字和句子了。比賽開始后,同學們忘我地投入,此起彼伏的加油聲一浪高過一浪,隨著句子的逐步成形我們感受到了競爭、合作的意義所在——“我愛我們班集體”“我們組是最強的”,學生的歡呼聲回蕩在操場上。
三、反思與研究
本案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心球的投擲技術練習,鞏固提高學生對實心球正確投擲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主要讓學生在完善投擲技術動作和發展投擲能力的同時,以多種新穎的游戲、比賽為載體,讓學生在枯燥乏味的投擲練習中體驗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獲取成功的喜悅心情,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四、問題與討論
1.教學過程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興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原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提高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投擲教學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具有危險性,該案例在投擲技術教學中穿插了多種競賽游戲教學,有效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課標中目標統領教材的主流,拓展了教學內容選擇的空間。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只關注的教學重點,即從單純、乏味的技術教學拓展到情境體驗、意識培養等方面,這是一種好的嘗試。
2.營造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重視體現師主導、生主體的新課標理念
該案例中,運用了多種以競賽游戲為主題的教學方式。主題教學是一種目的,更是一種教學手段,目的在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針對現在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把趣味性、競爭性的游戲圍繞在枯燥、乏味的投擲練習周圍,使整個課堂教學自始至終都充滿著活力。在學習、生活中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和溝通無疑為課堂教學營造了民主的氛圍;課上教師風趣的話語和準確的動作示范,都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參與,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均得到了體現。
3.加強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玩”中學
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環環相扣,要有滋有味。一句“我們玩游戲”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一個“玩”字淡化了投擲技術的教學傾向,一個“玩”字道出了體育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愉快學習的過程。但玩并不是本課的最終目標所在,而是使學生在玩的氛圍中體驗知識、技能的獲取和掌握。因此,教學環節的設計要從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前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體育課前學生興奮活躍,熱情高漲,體育課后頹廢沮喪,無精打采。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太注重知識技能的獲取和掌握,忽視了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滿足。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環節的設計引向學生的興趣,再把學生的興趣引向學生的行動,體現“玩”的真正價值。
附:參評體會
自己參加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比,收獲頗豐,一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參評案例榮幸獲獎,二是通過案例撰寫,更加提升了教育教學理念素養。
1.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從追求體育成績的固有模式里走出來,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健康體育觀的意識,通過有效的手段帶領和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培養終身體育的健康意識。
2.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有強烈的欲望,有積極的情緒,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迸發思想火花,產生奇思妙想。學生如何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呢?作為體育教師,我們首先必須開闊心胸去理解學生,去關愛學生,這是進行體育教育教學的首要條件。給學生一份理解和關愛,他就會對你產生信任。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該敞開胸懷愛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召他們,學生就會逐步接納教師,更加尊重教師。
長期以來,每周有限的體育課,往往不能滿足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應著眼于怎樣通過一些教學方法、手段來激發與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逐步地培養他們愛好和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使他們在運動中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品嘗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并讓體育運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隨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