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平
最近一段時間,一個叫李子柒的女孩子在互聯網上走紅,紅的程度可謂刷屏中國、火遍全球。
在搜索引擎上隨便輸入“李子柒”三個字,無論漢字還是拼音馬上會跳出無數條視頻鏈接。微博關注有2000多萬人,抖音粉絲有3060萬人,單條視頻播放量超過千萬,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篇篇都是10萬+,特別是在國外最有名的互聯網平臺YouTube上竟然有757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作為她的忠實粉絲,且以爆發式姿態繼續上漲。要知道大名鼎鼎的美國主流媒體CNN的官網訂閱量也不過才擁有790萬關注者。可以說一個單槍匹馬的中國90后,火熱程度可以匹敵老牌媒體CNN。不僅如此,而且每一條視頻的觀看點擊量以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驚呆了各階層:從幾十萬到三四百萬次以上。YouTube上,各種語言的留言和評論,幾乎都是清一色正面的贊揚和喜愛。
人人都在打聽誰是李子柒?這位來自四川綿陽農村的90后女孩到底用了什么樣的方式征服了西方世界?把中國故事講得這樣好?
這不得不讓人深陷思考。為此,我認真地收看了很多她拍攝的視頻和關于她的視頻。
首先李子柒鏡頭下的一切并不是平鋪直敘、隨意拍攝的,相反,每一個鏡頭都是經過藝術化處理的,她的穿著與扮相好似唐朝女子——長發齊肩、長衣藍履,透著隱士風范,又有俠女神采。她展現的是讓世界網友沉醉其中的中國浪漫悠然的鄉村田園生活,場景大部分都是她家鄉四川綿陽的山水風光,鄉村家里的老屋舊院。
從鏡頭里看得出,每一個鏡頭,每一組畫面,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精心拍攝、精心剪輯和編輯的:流水潺潺、煙霧裊裊、花開正艷、鶯飛燕舞,服裝色彩款式與妝容也都是精心設計的。這個叫李子柒的姑娘,幾乎能做所有農人的各種勞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不失時、五谷不絕。
她一會上山砍竹子、采蘑菇,一會地里種豆角;一會家里腌咸菜、磨豆漿、做豆腐,忙的像個小飛俠。遇到不會的就反復去學習、練習,然后親身實踐呈現給網友。反反復復的實驗與失敗用幾個鏡頭交代了,不怎么說話,也不怎么解釋,簡簡單單打幾個字幕,還是中文的。結果是這件事她做成功了。
這個瘦瘦小小的女孩子無所不能,無所不會,手中幾乎可以生花:竹子變成沙發,老木頭變秋千與洗漱臺,種瓜點豆、推磨拾穗、刨開毛竹筒引山泉水,用來洗黃豆……明明有的過程與現實有出入,但沒人愿意去質疑、去批評,更多的反倒是無限向往:她把中國農村的生活詩意化、唯美化;把浮躁的今天活成了農耕時代的細工慢做不說,更讓時光倒流,變得一片寧靜與清澈。
與很多網紅靠噱頭、過分的表達、造作、夸張的表演,低俗渲染、花里胡哨的內容去取悅觀眾截然不同,李子柒的視頻是用詩意的拍攝方式,去記錄生活,甚至用略帶藝術的表演,精致的加工,把生活與理想結合起來,讓觀眾既感受到了現實之外的詩意,又看到了浪漫中的真實。在快餐時代、信息碎片化時代、傳統鄉村生活日漸破敗,城市生活日益擁擠而煩躁,李子柒視頻中的田園風光,毫無疑問地成了她走紅,觀眾們渴望的原因。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成功離不開互聯網給她帶來的新世界、大世界。視頻為她的主要載體,在新媒體、融媒體時代,她不與時間為敵,不和趨勢對抗,而是跟上了時間的節奏、合上了時代的節拍。假如沒有互聯網平臺,也不會出現李子柒現象;假如沒有新媒體手段,也不會有這樣強大的推廣效果。時代造就了李子柒,而這個90后的女孩子,成功地借助互聯網平臺成就了不可復制的自己。
很多人說,李子柒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最好代表,沒有空洞的說教,更沒有高大上的言論,甚至只是看似平平常常的生活、耕耘、造物、制作等小事件,但恰好都是當下人們最向往的田園生活的場景和內容。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遠離喧囂,遠離壓力,逃避城市通病,回歸自然生活,展示了中國古人筆下的哲學思想與中國式的生活態度:質樸、簡單、松弛、恬淡。青山綠水間,黃昏落日圓。這種無聲而美好的力量,超越了任何說教與宣傳方式。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今年十月份我去貴州參加活動,再度去了貴陽市郊的青巖小鎮,在那里,發現了一家書店。明明人們都說讀書是有用的,這家書店卻偏偏叫作“百無一用”,其實,后面半句話“唯有讀書”,才是書店的意思,只是沒叫出來罷了。
“百無一用”既沒有很多時尚書店那么大的面積、精心裝修的現代化門臉,也沒有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的老字號與百年歷史,更不如臺灣的誠品書店那么有名氣。它座落在青巖古鎮一隅,門臉并不醒目甚至有些古舊,走快了,興許還會錯過。書店座落在有些破舊的老院子里,沒有寬敞的門臉不說,幾進幾出,高低不平,還要彎彎曲曲踏著木板上樓去。但是,只要人們走進去,就不想出來了。
書店有個小天井,幾把椅子,各種花草茂密盛開,任何一處,都能成為拍攝靜物與人像的好地方。
最里面的兩間房子,是小車間、工作坊,還擺放著書店男主人與其夫人自己設計制作的銀器、飾物;墻上掛著他們的作品,件件可以拿來珍藏,充滿了貴州的氣息。雖然價格不菲,但還是讓人有著購買的沖動。
曲曲彎彎上了樓,帶給人們的是更多的驚喜:各種各樣的好書令人愛不釋手,買與不買難以取舍,竹子做的沙發,竹子做的書架,木制的花籃,明光幾亮的天窗,藍布印花做的墊子,蠟染做的粗布,陽光透過屋頂的玻璃窗子斜斜著照耀進來,整間屋子徜徉在溫暖與光明之中。沒有服務員不停地推薦或者導購,拿一本書坐在椅子上,忍不住讀上幾頁,讀著讀著,仿佛時光靜止不動,而窗外的世界也被阻擋在外,靜靜地聞著蘭草的香味,人已經不想離開了。
書店有一只令人羨慕的貓,它時常睡在陽光明媚的天井中的椅子上,或者石板做的臺階上,或者主人的腿上,或者它喜歡的客人一旁。陪著人一起讀書、品茗、悠享清閑……人們常常想擁有一座書城,躺進去,任時光飛逝,與日月共舞,管它蜚短流長。“百無一用”正是這樣的去處。
貴州這片土地,真是得天獨厚,它不僅可以滿足任何拍電影所需要的風光旖旎、山高水長、民風淳厚、田園風光,還可以滿足游客們所需要的心靈休憩,與星辰作伴,與流水相望的好景致。好好滋養,就是李子柒鏡頭下的無論哪國人都非常渴望享受到的那份清幽,那份從容淡定與安詳,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好畫卷。只是,貴州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點點滴滴,深耕細作,讓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有一個可以揮灑的地方;貴州可以再多一點“百無一用”,讓人來了不想走,住下來,拿一本書與自己對望,體會王陽明沉思悟道的心境。
貴州必須要成為眾多游客都來打卡的地方,梵凈山、黃果樹、土司城、萬峰林、百里杜鵑、千戶苗寨、七星侗寨、遵義古城、云巖黔靈山……聽聽這些名字,都足以讓人浮想聯翩,這是大自然賦予貴州的自然硬實力,貴州不一定要成為經濟貿易或者科技大省,但一定要成為文化大省、旅游大省,人文氣息最濃厚、自然景致最美的大省。貴州的軟實力要在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大旅游、大健康、民博會、創意產業、民族民間手工藝……站在宇宙看地球,站在地球看中國,站在中國看貴州。現代人最需要的那份田園生活,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