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燕飛
如果說,世間還有一處清幽的勝地,那一定是娘娘山了!
她猶如一個沉睡的美人隱身于云貴高原的山脈中,山林是她的肌體,飛瀑是她的發絲,寧靜安詳的仰望天空,聆聽大自然的天籟,守望著一方淳樸而勤勞的百姓。
這,就是盤州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
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景區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東北部普古鄉與水城縣的交界處,總面積2680公頃。
境內萬峰疊翠、山勢險峻,峰叢間幽徑相連,煙村散布其中。峰谷猶如綠屏綠毯,翠染天涯。一眼望不到邊的峰林讓你忘情縱目,肆意聯想,隨著飄渺的白云直至九重天宮……
萬萬峰林、玄武巖斷崖、千畝濕地、六車河大峽谷、天生橋、天山飛瀑、水爬坡,在娘娘山移步皆是景,處處好風光。
山是云的床,云是山的羽,山為云編織溫暖的家,云載山游覽清幽勝境。
“娘娘山”綿延千里的峰林,將輕盈靈動的云攬入懷抱,呈現出若隱若現的曼妙姿態。一輪紅日破天而上,打破了鄉村的寧靜,卻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薄霧飛紗縱遠峰,山林疊翠鳥迷蹤;長溪漫步曲風渺,小徑流香草色濃;紅日冠空輝萬丈,青煙舞岳韻千重;云杉妝夢心塵凈,約與靈霞天際逢。
你聽,水聲轟隆,一條白練從天而降。站在呈半環狀的絕壁向上仰視著千仗之上一瀉而下的瀑布,你會感受到“千尺白緞從天落,大地驚魂氣若吞”的意境。
你看,在斷崖壓頂的叢林中,不時竄出幾只靈猴。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藏酋猴。飛瀑的靈動優雅配上斷崖的雄渾險峻,加上百只靈猴在這里時時出沒,天山飛瀑更加充滿生機、活力!
六車河大峽谷曲徑幽通,飛云環繞,翠林生香,百草芳菲;天生橋鬼斧神工,精巧構造,別具一格;江源洞幽長深遠,虛幻重生,石影交疊……世間,還有什么比此景更加震撼人心!
除了鬼斧神工、神奇造化的山水美景,娘娘山還聚集著彝族、苗族、白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優美的生態自然環境與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交相輝映,成就了娘娘山別樣的風景與風情。景區先后獲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等殊榮,還是“全省黨建扶貧示范基地”“貴州省健康養生農業示范基地”“大健康養生服務產業集聚區”“大健康養生產業省級示范基地”。
如今的娘娘山因著交通便利,吸引了眾多游客到此旅游觀光,每逢節假日景區達到爆棚狀態。
走進娘娘山,你會發現,在群巒疊嶂的山峰之間,隱藏著許多遠離紅塵寧靜安詳的小村。這些小村有的依水而居,宛如湖上仙宮;有的依山而建,猶如躺在大山懷抱中的孩子;有的沿著蜿蜒的山路點綴其中,猶如夜幕星燈……這些小村,千百年來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
春天,金黃的油菜花、嬌艷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在每一個山間小村,競相爭艷,熱鬧非凡。夏天,群山環抱中的小村格外安靜,因為他們都在靜靜的觀賞著峰間煙霧,聚散離合,萬般變幻!而小村似乎讀懂了大自然賜予的真諦:聚散皆為緣分,離合亦不強求!秋天的小村,遠山的樹金黃、鵝黃、淺黃依次交替,暖暖的陽光透過薄云慵懶的照著,勾勒出一幅精美的水墨江山圖畫。冬天,群巒蒼勁,山的厚重與水的柔美交相映襯。
青山、碧水、藍天、黛瓦、赤門!這就是娘娘山煙村仙居!乘一輛車,枕一路清風,聞一路芳香,品一絲情緒,踏著輕煙,入村而住吧。細細品味:堤岸隱煙村,林深處、黛瓦朱門。石階徑向云峰去,風回雁影,舟橫野渡,霧鎖江濱。此處可安身,夢清寂、遠岫氤氳。柳橋漫數花開謝,山間晚照,水邊淺韻,愜意紅塵。
娘娘山所擁有的獨特喀斯特地貌,約形成于第四紀冰川(約250萬年前),在新構造大幅度抬升形成高原山地的過程中,區內的喀斯特地貌經歷了構造抬升穩定、再抬升、再穩定,兩個構造及兩次地貌旋回,娘娘山才得以形成現今地貌。回旋的時間分別距今110.7萬年及27.5萬年,對于地質地貌的考察和研究價值有著非凡意義。
娘娘山濕地公園海拔2319米,在玄武巖臺地上形成了大面積墊狀連片分布的泥炭蘚沼澤濕地,以及大面積的草本沼澤、灌叢沼澤、森林沼澤、庫塘等,組成了4.02萬畝濕地類型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被稱為“西南第一高原濕地”。
娘娘山濕地率達39.55%,濕地類型在我國西南地區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兼具較高的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這里的濕地類型多樣而獨特,組成了空間異質性高的景觀,為眾多生物提供了繁衍棲息場所,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以堪稱高原上的資源寶庫。
截止目前,共監測到植物117科308屬465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植物兩種,Ⅱ級保護植物7種;脊椎動物56科207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獸類1種,Ⅱ級保護獸類4種,Ⅱ級保護鳥類9種。娘娘山濕地除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外,最具特色的是大面積分布的泥炭蘚植物,其可吸蓄自身重量20-25倍的水分,同時,又是生成泥炭的主要成分來源,對于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水資源的供給、區域小氣候的調節乃至區域碳循環的平衡、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等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娘娘山濕地被譽為“珠江上游不可多得的水塔”,更是大自然賜予人間的天然氧吧!縱觀萬畝濕地,百草云集,萬木相擁,翠色盈目,芳菲漫馨!
如果說娘娘山獨特的自然景觀激起了你內心的千層浪潮,那么來到娘娘山的你,一定不要錯過了這里特有的大生態農業。
娘娘山景區因為創造性地開展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被譽為“中國農村三變改革發源地”。作為“公司+農戶”示范典型,娘娘山景區公司董事長陶正學在全國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工作推進會上作了《聯村“三變”促“三農”,旅游扶貧助小康》的發言,也因在旅游扶貧方面的貢獻,他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作為貴州省“5個100工程”之一的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娘娘山景區圍繞農旅一體化,產業為平臺、以黨建為引領、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理念,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目標,主要采取“園區+聯村黨委+農戶”的方式,扎實落實“大扶貧”戰略,將村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閑散資金,村集體生態林、濕地等資源,國家扶貧資金、財政資金投入等入股到景區發展產業,通過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及周邊喀斯特自然景觀的開發打造、區域內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挖掘整理,形成一個示范作用強、輻射帶動大的集現代農業和濕地生態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
以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為核心,建設天山飛瀑、六車河大峽谷、天生橋、江源洞、旅游接待中心、溫泉小鎮、溫泉會館、休閑茶樓、民族風情街、水上樂園、寺廟、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18個景點;農業板塊主要以藍莓(1080畝)、刺梨(12200畝、核心區4200畝)、獼猴桃(3000畝)三大產業為主,同時還種植了楊梅、石榴、車厘子等精品水果(5000余畝),并配套建設相應的農產品加工廠,形成完善的市場運銷體系。
通過聯村黨委的帶動,大力實施“三變”改革,覆蓋農戶18000余戶,64000余人,扶持貧困戶4600余戶,13000余人,帶動就業6000余人,有效解決了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實現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穩定增收的夢想。核心村舍烹村人均收入從2012年不足4000元上升到現在的16000多元,其它七個村人均純收入也從2012年不足3000元上升到目前為止的11000元,為“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有力的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走進娘娘山,一山一木皆是風景,一花一草讓人生情。流連在層巒疊翠的山林間,不但能深切感受到大山的厚重,更能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依。將一份赤城的情懷播灑在這片熱土中,必將收獲豐碩的果實。
人生若還欠一次旅行,請來滇黔勝境,探秘“娘娘山”吧!
盤州市旅游攻略:
盤州美食特產:盤州核桃、盤州火腿、四格烏洋芋、刺梨果脯、荷葉糯米雞
娘娘山免收門票
交通:在盤州紅果汽車站可乘坐到達娘娘山的旅游專線車
自駕路線:從貴陽出發,走滬昆高速,行至六盤水段轉貴州省(省道S77水盤高速),雞場坪站出口下高速,經過雞場坪風情街,根據指示牌路標行駛經淤泥鄉十里畫廊過(水壩)即可抵達娘娘山景區,全程約5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