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婧
高等院校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各行業領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反過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的趨向于高素質、多樣化、復合型人才。作為高校應使受教育者具有更好的競爭能力、創新能力、技術能力和適應能力。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地發生變化。傳統的高校培養模式使得現代大學畢業生不能較好的與社會就業崗位兼容,可見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再加上近幾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持續下滑,大學生就業難已然成為大問題,因此高校應當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社會需求培養高質量、實操能力強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國家的創新驅動戰略離不開創新的主體——應用創新型人才。應用創新型人才是一種類型而非層次,其最大特點是具備利用科學原理,通過實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專業建設領頭,通過加強能力培養,重視素質教育,優化知識體構,立足地方,面向行業,培養教育出有責任、有新意、有實操能力、后勁十足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模式。因此,應用型人才培養應做到專業體系結構要立足地方經濟發展;課程體系應以應用型,適應職業發展為主;構建校內優良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創新來源于實踐,校內實踐基地是創新培養的搖籃,要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就應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全面實施應用、創新教育,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畢業生的要求不僅僅只是知識方面,更多的是注重實踐創新的能力。我校秉持“以學生為本,為產業服務”的辦學理念,遵循“明理精工,與時偕行”的校訓,建設“親產業、開放式、國際化”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構建“以就業需求和素質養成為導向的實踐性、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我校一直都十分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經管類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最佳方式可充分利用校內實踐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培養模式。
一直以來校內實踐基地都存在著,只是沒有做到物盡其值,真正發揮校內實踐基地的有效作用。有改革才會有發展,因此,經管類校內仿真實踐,應按照“環境、職能崗位、業務流程、業務內容”四大仿真的基本原則,將現代教育理念方法與手段融合一起,在實驗室內模擬經濟管理的實踐條件與實踐環境,通過組織跨專業、跨學科學生參加模擬環境下的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開拓創新能力。
在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高校校內實踐基地是學校開展實驗教學、科研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平臺,為高校開展培養具有創新、實操能力、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我校經管類專業實踐課程主要集中在經濟與管理實驗中心實踐基地進行。該基地根據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建設特點、實驗教學需求,逐步建設、完善和更新了設備系統,將各種實驗教學需求綜合考慮,統籌建設資金、統一制定建設規劃、整合優化各類實驗室資源及配置、統一管理及協調,將實訓室做到“一室多用”的效果,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實踐基地的實驗環境逐漸從傳統模式向集成、仿真、虛擬化發展。根據功能類別,將實踐基地分為四大區域(如圖1),分類實踐,統合管理。
作為校內重要實踐基地之一,根據經管類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實踐基地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結合虛擬仿真技術,對各實驗室資源進行虛實結合,積極探索和總結實踐基地的建設方法和經驗,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提供支持。
高校實踐基地作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平臺,應該堅持開放共享,舉辦學科競賽,多途徑發揮校內實踐基地的實踐育人作用。考慮到實驗設備的貴重和使用的復雜性,實踐基地應嚴格制定實驗室開放制度。實踐基地采用預約制度,預約申請通過后,在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在保證使用者能夠獨立完成情況下,可以讓申請者自主探究,開展實踐活動。實踐基地還可將教學科研資源共享到網絡,通過開放網絡,完善各種技術手段,著力建設實驗開放的網上支撐平臺,最大限度地將教學資源共享,實驗室開放實行網上預約登記與教師指導制度,借助實踐基地教學平臺,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允許更多的師生使用數據庫和教學軟件。
最終將開放夠落到實處,充分調動師生在實驗室從事課內外實驗研究,通過實踐基地的開放,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體驗實踐過程,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應用創新能力的提升。
實踐基地積極改造傳統項目,適當壓縮驗證性項目,創造條件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創新性實驗項目,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作為校內經管類專業實踐基地應以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根據經管類學科發展特點,提倡多專業交叉、多層次參與、學科資源有效整合,鼓勵學生利用基地進行學科競賽、創新活動,激發探究潛能,養成創新意識與思維。
實踐基地近年來承辦了“福建省高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學創杯”等比賽,通過承辦各類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更多的面向同類高校開放,激發我校及參賽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借助“校企合作創新實驗班”、“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等面向社會開展教學服務,輻射周邊,讓實踐基地的教學資源更大化的開放共享。一年來師生利用實踐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果(如表1),為我校師生營造出應用創新氛圍。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018-2019年度大學生學科競賽獲獎情況2018-2019年度國家 一等獎 1項二等獎 2項三等獎 12項國家級 2項省級 8項省級 優秀獎 2項一等獎 4項校級 12項二等獎 11項三等獎 6項
企業以提高經營能力、追求發展為目標;學校以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為辦學宗旨。在校企合作中,雙方找到需求的契合點, 互惠互利、共同發展。高校資源相對緊張,可以結合企業提供的各類資源, 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出更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企業也可利用高校師資在專業理論、研究及教學方面的優勢, 協助企業優化經營管理。
綜上所述,要培養出以學科發展,社會需求為導向,具備高素質、高競爭力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就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教學在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實踐基地的建設也應貫徹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讓實踐基地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通過創新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推送高水平應用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