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華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質量關系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質量,變革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質量的關鍵。順應數字化信息時代發展,深度融合網絡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進一步完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為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基于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網絡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優化了教學模式,口語教學效果顯著,增強了學生口語表達自信心,口語交流更加流利性和連貫,內容充實,思想性強。
基于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制定了切合實際的英語口語教學目標,教學圍繞達成了教學目標,教學針對性更強。教學模式實現了線上口語學習與線下口語學習的混合,課前、課中、課后階段體現了英語口語教學與網絡信息技術的深度結合,優化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口語混合教學模式課前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和網絡交流平臺線上預習教師布置的學習資源,滿足了學生移動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的需求。課堂以線下英語口語學習為主,結合網絡信息技術,運用英語教材、口語主題相關的網絡音頻
和視頻資源和優質適合的慕課資源片段補充課堂教學資源的不足。課堂口語活動形式多樣,趣味性強,信息技術的運用增加了學生課堂口語練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課外活動形式多樣,除了線上聽說實踐、直播課堂答疑、利用學習通錄音動能重復課堂交流任務外,還包括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實現了使大學英語口語學習從課堂到課外的延伸。
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于我校2018級學生,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滿意度高,大學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效果顯著。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混合式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制定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具體目標,明確了口語評價標準,使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有了方向,指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教學目標分三步走。開始階段,口語教學目標準以發音和流利性和口語交流自信心為主。除了課堂教師講授音標、重音、語調、連讀、弱讀、意群外,給學生推薦優秀的網絡發音教學資源,學生的發音有了顯著提高,尤其是音標和意群,口語節奏感明顯強于開學初。第二階段注重口語流利性和自信心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提高了表達的流利性,增強了表達自信心。第三階段對增加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思想性。盡管主謂一致和過去時態部分學生還是有些問題,總體上說口語準確性和表達內容的邏輯性、條理性都有很大地提升,學生體驗到了用英語做事的快樂,有成就感。實踐證明,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行之有效的,使教與學更具有針對性。
教學資源
大學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整合了傳統課堂教學資源和網絡教學資源,進而優化了教學資源。傳統口語課堂利用的教學資源一般為英語課本、教學參考書、單元PPT、有限的音頻視頻資源,教學資源相對單調,資源量少,不能滿足英語口語技能訓練需求。大學英語口語混合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學習資源,包括教師根據口語主題利用網絡搜索的相關文字和音頻、視頻資料、教師自己制作的微課短視頻、慕課資源節選、U校園聽說在線課程,應用于課堂教學,使英語口語教學活動多樣、有趣,增強了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動機,增加了英語交流機會,使英語口語交流更加流利、連貫、準確,同時提升了英語口語標的自信心和思辨能力。此外,學生對網絡信息化技術接受能力強,通過自主搜索和口語討論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源和制作展示課件、微視頻,進一步豐富了教學資源,增加了閱讀和聽力輸入量,以輸入促口語輸出,學生的英語口語更有料,內容更加充實,準確性更強。
師生角色和教師綜合素質
在“以學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英語口語混合教學模式體現了師生角色轉變,教師由傳統意義的講師、課堂操控者變成了教練、策劃者,教給學生口語學習技巧,為學生提供口語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分析口語技能方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有效策略解決口語問題,授之以漁。學生從原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究者,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注重互動交流,師生關系變得更為和諧和融洽。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高。我校英語教師參加師資國際化項目、外教主持的口語交流活動和假期參加英語培訓會議,大大提升了教師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通過參加線上、線下信息化技術培訓和自學等多種途徑提高信息化能力,例如制作微課、慕課、使用教學平臺、直播課堂等提高了信息化素質。教師角色的轉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使大學英語口語課堂變得更溫暖、更有溫度,更有深度,學生滿意度高,獲得感強,口語水平提高快。
教學方式
大學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使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教師利用翻轉課堂、微課、直播、優質慕課、U校園在線課程等多種教學方式教學,實現了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有效融合。學生課前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線上學習,預習教師提供的豐富的口語學習資源,包括教師錄制的微課、教師選取的合適的慕課資源,完成預習任務。課堂線下教學運用英語進行獨白式和交互式語言輸出,同時利用線上資源,輔助線下口語教學。課外充分利用網絡信息交流平臺進行直播,實時互動、答疑,利用學習通、U校園線上學習,增加了口語練習機會。此外,第二課堂的開展,延伸了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培養了英語口語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是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有益補充和延伸。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順應了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學生對多樣化教學方式滿意度很高,口語學習有成就感和獲得感。
評價方式
大學英語口語評價方式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口語形成性評估占50%,終結性評估占50%。形成性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線上自動評價。終結性評價包括教師課堂面對面評價和對學生錄音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評價以雅思口語評價標準為重要參照,從發音、流利性與連貫性、準確性、思辨性等方面,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學生自評更好的分析口語表達的優勢和不足,更有針對性的學習。評價其他同學的口語水平加深了對口語評價標準的理解,使學習更具針對性。線上口語教學平臺的自動評價具有實時、客觀的特點,對英語口語學習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通過教學評價,學生對待口語學習的態度更加認真,學習動機更強。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使口語評估更為全面、客觀,實現了“以評促學”“以評促教”“以評促用”,使大學英語口語教與學可持續性發展。
基于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口語教學課時不夠、教學資源量少、學生口語練習機會少的不足,明確了口語教學目標,使口語教與學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性。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運動等多種感官,提供了英語語言輸入和英語口語學習交流環境,增強了學習動機。混合教學模式里的師生角色轉變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師生關系變得平等和融洽,提高了英語口語交流水平。利用翻轉課堂、直播、微課和慕課等多種教學形式,使線上學習與線上學習有效混合,優化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全面、客觀、準確的口語評價體系,實現了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