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嘉
隨著課程資源開發的深入,很多人關注到博物館在歷史教學中的價值,博物館的數字化進程也在不斷繼續,為博物館資源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許多學者結合本地區的博物館資源進行了課程開發的學術討論,為博物館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學校校本資源的改革也為其提供了實踐的可能。本文以延邊博物館為例,整合多個博物館的數字資源,以延吉市第一中學為調查對象,通過資料收集、分析,實地踏查以及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博物館資源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博物館所承擔的不只是娛樂和教育功能,還有文物的保存、修復、研究的功能。博物館藏品是能夠反映人類社會和人類環境的代表性實物,能夠作為博物館信息的傳達工具。[]因此對博物館資源的認識,不能停留在博物館的展品本身,還應包括博物館本身擁有的展品和相關研究資料和博物館的人力資源,如講解員、研究員等。2017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選修課程中,對實物、圖像音頻等史料提起了重視,要求選擇有代表性的實物史料進行研讀,所涉及的主要實物史料應包括:器物、建筑物、遺址等。[]從教學效果上看,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可以使學生從封閉的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中逐步走向更為廣闊的知識殿堂,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素養。
學生的熱情很高,他們認為相較于文字,實物資料會更直觀,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也表示愿意配合。認知水平上,高中生有能力在教師或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從文物中獲取歷史信息,且他們在理解注意事項的基礎上,可以保證教學過程中的紀律和安全。
從博物館和學校的角度看,大多數博物館客流量并不大,在進行協商后,是可以承受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游客。博物館也可舉辦一些活動和講座擴大教育意義。在技術性層面上,數字化博物館和展品開放,文博文創類產品不斷更新,為通過網絡認識非本地的博物館拓展了途徑。如故宮博物院官網中收錄了大量不同展館的展品圖片及介紹,并已按展品功能、朝代等分類,為我們利用文物資源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很多情況下,一些未做旅游開發的遺址也可以成為課程資源的一部分。就延邊州來說,州內分布大小遺址40余處,主要博物館有延邊博物館、龍井朝鮮族民俗博物館、和龍市博物館、延吉市歷史博物館、圖們市博物館等,都可以作為本地的歷史課程資源。隨著交通的發展和教學重視程度的提高,學校與博物館開展此類合作能夠得到家長以及社會的支持。
為提高本研究的準確性,我們將調查問卷發放至延吉市第一中學,分析出了一些博物館資源在該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情況。
在對待歷史課的態度上,近半數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歷史課,因為歷史課能給人淵博的知識,課堂較為生動有趣,部分同學表示高中歷史知識點太多又難于理解,降低了自己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信心。在博物館資源方面,學生大多數對本地的博物館有所了解,也認為引入博物館資源會對自己的學習有不同程度的幫助,希望在課堂中引入博物館的元素讓課堂更有趣。除此之外,很多學生去到外地時,會主動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學生對于二者結合的熱情是比較高的,這也符合高中生欲將自我從枯燥的理論和試題中得到放松的心理。在與課堂的結合上,教師使用較多的是文物圖片和影視資料,學生則更傾向于實地踏查以及引入文物知識,影視圖片資料等。
從調查結果來看,館校協同依然任重而道遠。首先博物館方面宣傳工作不到位。學生表示自己不會瀏覽甚至不知道博物館的網站和期刊雜志,也沒有購買過博物館發行的文創產品。很多博物館都會根據本館的特色來定期舉辦一些宣傳類的講座和展覽,但由于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渠道不夠通暢,這些信息不能及時發布到學生中去。加之學生課業繁忙,很少有機會實地踏查和關注博物館網站上發布的信息,不知道如何加入相關活動、訂閱期刊等。其次,學校出于教學進度和學生安全等多方面顧慮,并未集體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進行實地參觀,也沒有組織過學生參加博物館的相關主題活動。由于歷史教師大多出身非考古或文博專業,自身掌握的文博知識也比較匱乏,在對博物館資源的利用上,大多使用一些教材上的圖片,不能挖掘文物自身蘊藏的知識和價值。
運用網絡資源,探索數字化博物館。這一部分需要教師做更多功課,將博物館網站上呈現的展品和文字資料,分享給學生。也可通過博物館出品的文創產品,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文物與現代用具的結合,認識到古今交融的價值。同時掌握一些基礎的文博和考古知識,將文物資源與課程結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于課程的印象和理解。
進行館校合作,共同開展歷史教學活動。館校合作中,學校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入當地博物館進行實地參觀。與博物館積極聯系,約定講解時間和講解內容,使教學活動不止流于形式。同時,館校合作可以不拘泥于學生到館的實地踏查,學校也可以將博物館的專業人員請到學校為同學們展開講座等。應放開思路,不拘泥于講授和參觀。進行一些征文、競賽活動等,擴大學生的參與范圍,也能豐富文體活動。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將講授、研討、觀看錄像、實地考察等方式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同時應注意實地參觀博物館的時間和頻率,不能耽誤正常的教學進度,還應起到放松學生身心的作用,寓教于樂。
對于博物館資源與歷史教學的結合問題,我們應該開放思路,形成多種結合方式,將博物館資源滲透入教學中。在對博物館資源的理解上,放開視野,看到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不局限于本地的博物館,擴大博物館資源的可利用范圍。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博物館資源與歷史教學的結合有實施的可行性,也會給歷史課堂帶來更多趣味,達到更好的效果,這也是值得我們嘗試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