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 曾在平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裝配式結構人才培養是當下高職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課程實訓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但現階段全國各大高校,培養模式局限,培養力度及培養成效甚微。現有的實訓模式離教學目標仍然有一定的距離。針對裝配式結構課程實訓理論性強,實踐性薄弱的特點,本文在國內外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現狀,探索如何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實訓課程中將BIM 技術充分滲透,通過實訓增強裝配式結構課程教學中的實操性,促進BIM 技術與裝配式結構的融合,為裝配式建筑專業的開設以及實訓課程的開展提供支撐。
許多發達國家已開展了一系列的課程及教革研究,致力于將BIM 技術充分融入高校裝配式建筑實踐教學環節[1]。在美國,截至2012年BIM 的應用率已達到71%,相比五年前增加了43%[2]。但仍有部分學校并未將BIM 技術滲透到實踐課程,如Becerik-Gerber 等人[3]統計到,美國高校仍有36%的工程管理專業并未將BIM 技術引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在日本,BIM 技術在裝配式結構中的應用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且BIM 技術教育與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我國的高等院校部分建工類專業也相繼開設了BIM及裝配式建筑理論課程,但目前很少有高校開設BIM 實踐操作課程以及裝配式建筑實訓課程。楊亞[4]探究如何將BIM 技術滲透到建筑實訓教學,同時賈蓮英[5]研究了Revit 如何在建管專業課程實訓中增強實操性。但是,關于BIM 技術在裝配式建筑實訓中的應用研究較少。
以“BIM 工作室”為原型,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實訓單元。每個實訓單元6 名學生,每人一崗,推舉一名同學作為項目負責人,其余同學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設定好的職業崗位:諸如建模員、技術員、資料員、分析員、質量員等。成員的靈魂在于項目負責人,要負責分配任務、統籌和協調各成員的工作,且對成員完成的工作進行整理歸類。各成員需完成各自崗位職能,且要及時溝通,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了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
以教師提供的裝配式結構施工圖為依據,項目負責人協同指導教師將施工圖的識讀工作進行分配。具體可分配給技術員或團隊其他成員,該模塊主要負責人要通過詳細識讀、查閱圖集資料等方法,充分理解,直至拆解施工圖內的各構件及節點做法。本階段識讀中技術員需與其他成員配合溝通,也可合作完成施工圖的識讀拆分工作。
在熟讀裝配式結構圖紙的基礎上,以BIM 技術為手段建立裝配式結構模型。利用Revit 軟件,將圖紙翻樣為可直觀展示結構做法及構造的三維模型。本模塊以建模員工作為主,團隊其他成員可配合加以輔助。建模過程中,需隨時溝通,以保證后續工作的有序性及有效性。
在Revit 模型的基礎上,現場實地結合裝配式建筑實訓模型,按教師歸納好的知識點逐個找出教師預先留設的實體教學模型缺陷。通過對比觀察,尋找實體模型預設的施工缺陷,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同時進一步提出該類問題的施工防治措施。可由團隊中的分析員對上述問題加以匯總總結。
該過程可由團隊質量員與其余成員配合操作完成。需要依據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具體要求,對實訓室實體模型在加工以及吊裝過程中的技術要求及垂直度、配筋、施工質量等各方面的完成情況加以檢測。本過程中學生需對建筑檢測方面的儀器加以掌握并熟練掌握,并充分理解裝配式結構驗收的具體技術要求,為項目驗收做好記錄工作。
團隊成員在經歷了前期的裝配式施工圖識圖、Revit建模、虛實對比分析和質檢測各模塊的實施后,本模塊中需完成書面報告,以資料員牽頭,通過與各成員的溝通,按照教師給定報告模版格式,撰寫實訓報告,報告中要總結出本小組的實訓過程,發現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以及實訓的收獲心得,且報告要以自主開放的形式為主導。
1)實訓的開展需要熟練掌握BIM 技術和裝配式結構的指導教師參與,教師對實訓的全局把控以及引領需要教師專業技能過硬,教學經驗豐富。2)學生實訓單元的劃分存在一崗多人,難崗無人的局面,這就需要在學生自薦的基礎上,教師考核選拔。3)實訓內容包括識圖、建模、對比分析、檢測、以及總結部分,同時對團隊協同能力要求較高,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
依托BIM 技術和實體裝配式結構模型,成立BIM 工作小組,從二維施工圖識讀實訓開始,建立裝配式結構三維立體模型,與實體模型進行比較,找出教師在實體裝配式結構模型中預先設計好的施工缺陷,并對裝配式建筑實體結構模型進行檢測,最后根據實訓中發現實體裝配式結構模型施工缺陷、檢測數據,各工作小組撰寫綜合實訓分析報告。
通過各環節的實訓,訓練學生識讀裝配式結構施工圖和查閱裝配式建筑圖集的能力,培養學生BIM 建模,裝配式建筑結構檢測、分析等技能,同時實訓中學生不斷的溝通協調,將結構方向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教學模式實施思路流程如圖1所示。
將BIM 技術與裝配式結構實訓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中,通過實訓團隊成員將不同知識內容以碎片化的方式加以融合,各知識技能彼此銜接,融會貫通。團隊成員對于整個項目的每個模塊和流程都熟悉并實際運用,專業知識從單一的某一個知識模塊的學習,變成系統的學習演練。同時,裝配式建筑結構實訓考核可采用由校內教師、企業教師、團隊成員互評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與評價,并且充分考慮對學生拓展創新能力的考核。通過系統實訓,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強化了裝配式專業知識,為裝配式企業培養實干應用型人才。

圖1 教學模式實施思路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