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任重 柳直
阿曼灣區油輪遇襲事件愈演愈烈,美伊關系持續緊張。近日,美國指責伊朗應為油輪遇襲負責,并放出表明伊朗參與襲擊的“視頻證據”。美國指控伊朗的主張此前曾得到一些盟友的支持,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卻認為美國提供的證據缺乏可信度。
據俄新社6月17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6日在參加電視節目時表示,美國對伊朗的一系列指責毫無根據。佩斯科夫稱,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利用一管白色粉末說服聯合國,有必要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入侵伊拉克。后來事實證明伊拉克并沒有這種武器,如今這個國家正處于廢墟中。“我們仍像以前一樣呼吁各方清醒地評估局勢,并等待一些令人信服的證據出現。只參考某些秘密數據在當前情況下是荒謬的。”俄羅斯《消息報》17日評論稱,油船遭襲事件看起來像美國人真正需要的“情節”。襲擊油輪當然不符合德黑蘭的利益,華盛頓方面展示的證據讓人們回想起美國人以前欺騙全世界的證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7日報道稱,蓬佩奧宣稱伊朗應對阿曼灣油輪遭襲事件負責,但蓬佩奧并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證據,美國提供的證據可信度為“零”。
日本共同社17日報道稱,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近日透露,日本政府并不贊同美方關于伊朗參與此次襲擊日本油輪的說明,正在要求美方出示新證據。
美國《華盛頓郵報》16日評論稱,上周的油輪遇襲事件讓特朗普政府的信譽問題暴露無遺,因為美國正面臨質疑,特別是那些保持警惕的美國盟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7日評論稱,特朗普對美國情報部門的不信任也導致外界對美國信譽的不信任。如今,美國在伊朗方面的情報備受質疑,美方只能自食苦果。
就在油輪遇襲事件愈發撲朔迷離之際,伊朗也離中止伊核協議越來越近。據伊朗新聞電視臺17日報道,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卡邁勒萬迪當天在阿拉克重水反應堆現場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稱,在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后,伊朗將在未來10天內將濃縮鈾儲量提高至300千克以上。卡邁勒萬迪表示,這些措施是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后的第一步,至于下一階段措施,伊朗原子能組織將等待伊朗政府的決定。對此,中東媒體17日分析認為,在美國的嚴厲制裁和重重封鎖下,伊朗正在擺脫伊核協議的束縛,伊核協議越來越形同虛設,甚至最終將淪為一張廢紙。
“不會與伊朗開戰,但食指已經放在槍支扳機上。”“中東在線”新聞網站17日評論道。雖然美國并不想因為油輪遭襲事件對伊朗發動戰爭,但也會準備在必要時刻對伊朗采取行動。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17日稱,美國國防部正在考慮向中東地區繼續增兵的計劃。中東媒體17日分析稱,美國似乎真不愿訴諸戰爭,因為伊朗是塊“難啃的骨頭”,而眼下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力部署還不足以對伊朗發動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