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辛文學回憶錄》新書分享會日前在廣州圖書館舉行,作家葉辛向廣大讀者分享了自己大半生的文學心得。《葉辛文學回憶錄》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了葉辛關于文學創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學創作道路上對人生、社會和歷史諸問題的思考。主要分為文學記憶、文學思考、文學創作談三大部分。在分享會上,葉辛回顧了自己40多年的創作歷程。自從1977年發表處女作《高高的苗嶺》后,便筆耕不輟。葉辛表示,自己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作家,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他的文學作品中不僅有個人的經歷,更有對時代的記錄和反思。葉辛說,自己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當年去插隊的時候,他比別的知青多帶了兩大木箱子書,“鄉下沒有什么書看,所以我把帶去的每本書翻來覆去地看,這是無奈之舉,但其實獲益很大。”從上海到貴州鄉下,巨大的文化反差和物質匱乏,讓葉辛的思想產生了震撼,而他選擇用文學的形式來抒發自己的感想。他白天做農活,晚上就守著盞煤油燈寫作,而這段插隊經歷也成為他一生的寶貴財富。“知青歲月讓我擁有了兩副眼光,一個是上海人看農村的視角,一個是鄉下人看城市的視角。”葉辛說,在他創作過程中,這兩副眼光可以隨不同的人物角色來切換,讓讀者也能感受到強烈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