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平
摘 要:萬尼瓦爾·布什與唐納德·司托克斯分別出版了兩部科技政策類的著作:《科學—無止境的前沿》和《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巴斯德象限》。布什在報告中提出了一維二分法,認為科學研究領域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兩分法;司托克斯在著作中提出了二維四象限(即巴斯德象限),認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非對立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交錯融合。二人研究觀點相異,但在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上卻有相通相融之處。
關鍵詞:一維二分法;二維四象限;巴斯德象限;科技政策
中圖分類號:G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8-0252-01
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離不開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然而,在推動體制和科技創新的工作中,我們會遇到一系列認識上、政策上和實踐上的問題。顯而易見,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就是制定新時代中國科技政策的關鍵影響因素。只有認清了這些關鍵因素之間的關系,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科技引導政策,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的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
關于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全球有兩大主流學說,即“布什學說”與“司托克斯學說”。萬尼瓦爾·布什(Bush·Vannevar)是美國科學與研發辦公室主任,他于1945年向總統遞交了名為《科學—無止境的前沿》的科學報告,明確提出了科學與技術關系這一科技政策核心問題,更提出了名言:“一個在基礎科學新知識方面依賴于他人的國家,將減緩它的工業發展速度,并在國際貿易競爭中處于劣勢”。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唐納德·司托克斯(D·E·Stokes)于1997年出版了學術著作《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巴斯德象限》,從歷史、現實和理論三方面深入探討了科學與技術的關系,并強調由應用引起的基礎研究的意義。
布什在報告中提出:基礎研究旨在闡釋普遍的純粹知識和自然規律,而應用研究旨在創造和研制新產品和新技術,二者具有內在矛盾性。其提出的線性路徑“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生產經營”闡釋了基礎研究是科技進步的先驅,是研究的源點,后續環節總是依賴于前環節的研究,最終沿著線性路徑實現產業應用轉化。
相反,司托克斯提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非矛盾對立關系,二者在某種程度上相互交融??茖W與技術是動態關聯關系,相互促進,且可并存于同一研發活動中。基于微生物學案例研究,司托克斯按照研究活動追求的知識屬性和應用屬性將其分為四類,提出了科研活動的巴斯德象限。他認為研發活動中的前沿基礎研究兼有應用研究的實際需求歸屬于巴斯德象限,它是產業創新的主動力,處于波爾象限與愛迪生象限公共地帶。由此布什靜態圖景的一維二分法應發展成為了二維四象限。
綜上所述,他們二人的研究結果相斥相離,甚至是針鋒相對,但拋開表層的對立,二人存在諸多方面的相似。本文將從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三個方面對二人的研究加以探討。
1 研究內容:二分法與四象限
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在概念定義、研究類型、研究目標等方面存在本質差別。在概念定義上,基礎研究確切的本質,是拓寬人們對某以科學領域現象認識。應用研究則直接面向個人、團體或社會的需求。在研究類型上,凱思·A.H.·慕瑞,牛津大學林肯學院終身院長、英國高校資助委員會主席認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互不相關,從事兩者研究的人員在研究興趣與天賦方面均表現出差異;從研究目標角度看,基礎研究旨在認識,應用研究旨在應用;從時間角度看,基礎科學具有超前性。同樣,布什也認為:一個具體的研究項目或是屬于基礎研究或是屬于應用研究,而不能同時屬于兩種。他強調兩者的關系是線性的靜態圖景的一維二分法。
區別于慕瑞和布什,布魯克斯和斯托克斯二人立場一致,共同認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互交接。司托克斯將研究由求知和拓展知識激發和研究由應用激發分成縱向和橫向兩個坐標,進而將科學技術研究分為四類研究,分別對應四個象限來說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關系,簡稱二維四象限。同時,他通過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現實情況,從歷史的、現實的和理論的角度,得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處理與科學的關系時要注重由應用引起的基礎研究的重要性,通過政策支持、經費預算和科學評價基礎研究,而不能單一也不可能只關注布什模式的理論。布魯克斯亦認為:巴斯德的后期工作正是認識和應用這兩種目標相融合的結果。
無論是兩分法還是巴斯德象限理論,布什、司托克斯二人都提出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存在概念上和本質上的差別,并且都是以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為研究對象得出各自的研究結論。所以,從研究內容角度來看,布什和司托克斯發生了正面碰撞。
2 研究目標:科技政策著作
布什的《科學—無止境的前沿》的科學報告回答了羅斯福提出的有關美國戰后科學技術發展的四個問題,也就是就如何把戰時的經驗用于即將到來的和平時期的問題提出意見。報告和附件中廣泛地討論了政府和科學的關系,與疾病作斗爭的辦法,擴大就業機會,修訂專利法和稅法,如何培養和選拔人才等問題,成為了國家的經濟發展、生活標準提高和社會發展推動的新動力。因此,它既是一份科學政府的文獻,也是一份科學社會學的文獻。這部著作發表以后便成為無數研究、報告、分析、解釋和評論的主題,有人甚至把它比作科技政策的《圣經》。它不僅對戰后美國的科技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至今對美國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科技政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此,布什奠定了國家支持科學和教育發展的思想基礎。
然而,鑒于對科學與技術的關系、基礎與應用的關系深度思考,司托克斯在《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巴斯德象限》著作中提出:由技術發展引起的對基礎科學的需求絕不單單是建立在人為的學科分類之上的,而應來自于社會的多方面因素,更是包含了一系列的技術而不是單一的技術,因此兩者關系的研究需要系統的、跨學科、動態的綜合探討。因此,司托克斯的著作中涉及了哲學、社會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許多學科,并且涉及到美國的歷史、政治、政策結構等實際資料,證明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關系:科學研究既會流向技術,同樣技術發展也會反饋回科學研究。相比于過于狹隘的線性模式,科學研究的象限模型引申出了新的科學政策導向:重視巴斯德象限,即對應用背景引發的基礎研究從政策上、項目組織和社會評價上予以重視,建立科學和社會之間新的聯系。此書一出版,即引起人們廣泛注意,好評如潮,被稱為90年代美國十大科技政策著作之一。
顯而易見,布什的《科學—無止境的前沿》與司托克斯的《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巴斯德象限》,都是有深遠借鑒意義的科技政策著作,回答的都是政府應該與科學建立何種關系問題。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護資源環境等國計民生領域對國家科技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從研究目標角度看,他們倆再一次擦出火花,相近相融。
3 研究方法:圖形化的一維二分法與二維四象限
布什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二分法。基礎研究作為技術進步的先驅,是“一般認識以及自然界及其規律的認識”,強調是應用研究與開發將基礎科學的發現轉化為技術創新的,構成了一種典型的—維圖像線性模式,即基礎研究引起應用研究與開發,再依據創新是一種產品還是一種工藝,轉到生產或經營,由此得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生產經營”的一維線性模式。針對布什的觀點,司托克斯通過大量歷史資料和現實情況說明:科技政策的制定、對科學與政府關系的正確認識關鍵離不開關注巴斯德象限,即對由應用引起的基礎研究的政策支持、項目投資和科學評價,而不應該也不可能從布什模式出發。對此,司托克斯發明了一套二維結構的新體系來說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關系,即二維四象限。以由求知和拓展知識激發和由應用激發為二維結構的兩個坐標,把科學技術研究分為四類研究,分別分在四個象限里。借助二維四象限,司托克斯提出:純基礎研究(玻爾象限)與純應用研究(愛迪生象限)是各自沿著自己的軌道發展的,而帶有應用目的的基礎研究是連接上述兩個軌道的樞紐,并以19世紀著名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名字命名為巴斯德象限。
無論是一維二分法還是二維四象限,都處于靜態的知識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領域,無論是線性圖還是坐標圖,二人都是利用圖形法進行分析研究,雙方又再一次走向了對方。
由于布什和司托克斯有著不同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標,二人不免存在諸多形同相異之處。但拋開表層的對立,二人的研究思維實際上形似吸鐵石,有相斥,但更相融。無論是一維二分法還是二維四象限,他們研究的都是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都是以圖形式的研究方法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結論。可見,二人在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上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對方,相融相吸。
參考文獻
[1] 陳紅喜,江春,袁瑜,王帥斌.基于新巴斯德象限的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 轉移轉化模式研究—以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447(11):42-51.
[2] D.E.司托克斯.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巴斯德象限[M].科學出版社,1996.
[3] 李勇.布什報告與美國戰后科學研究信念的建構—從科學研究信念史的視角解讀《科學-沒有止境的前沿》[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24(3):79-83.
[4] 張濤.辯證看待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的關系[J].求是,2001(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