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芹,付冰,楊彥芬,雷俊
作者單位:1大理州人民醫院,a辦公室,b重癥監護病房,云南 大理 671000;2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護理部,湖南 長沙 410013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1.8億,占13.26%[1]。白族老年人比例為12.42%,高于全州總老年人比例。2014年全州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13.54%,與全國水平基本持平。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日漸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已成為社會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應用漢化版簡明健康調查問卷(SF-36量表)對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了解白族老年人與其他民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的差異,為補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短板及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提供客觀依據。
1.1 一般資料2016年1月至5月,選取白族人口占整體人口40%以上的縣市(大理、云龍、洱源、劍川及鶴慶),再以縣市行政區為分層因素,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方法,以白族人口占主體的社區和鄉鎮為單位,每縣等比例抽取城區(縣城或鎮所在地)、城鄉接合部及郊區農村各1個點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老年人(≥60歲);神志清楚,有認知判斷能力;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有急性疾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者。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老年人對研究課題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調查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調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情況調查表及SF-36量表。(1)一般情況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人口社會學特征資料(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工作情況、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方式、性格等),行為生活方式(吸煙行為、飲酒行為、參加鍛煉情況),健康狀況(自理能力、患慢性病情況),主觀生活滿意度。(2)SF-36量表[2]。該量表是在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的基礎上研制的中文版簡明健康調查問卷,用于測量普通人群的生活質量。SF-36量表包括生理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狀況(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及一項健康指標(健康變化),共36個條目。各維度最終得分采用百分制表示。轉換方法為:最終得分=[(實際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本研究中SF-36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85。
1.2.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在取得當地衛生管理部門同意及自治州護理質量控制中心的協助下,對12名社區衛生人員及8名白族護理人員進行了調查培訓;制作統一的書面通知,提前張貼告知社區老年人調查目的及方法;并請社區衛生人員協助提前組織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老年人;以健康宣教及義診方式進行調查,采用統一的詢問方式,不能填寫者由調查員協助,問卷當場收回。
1.3 資料整理所有問卷經整理、編碼后,利用Epidata3.1 軟件進行雙人錄入。問卷缺失值的處理:在量表各維度所包含的條目中,若應答者回答了一半及以上的條目,則缺失值以其所屬維度的平均分代替。

2.1 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一般資料本研究共收集1 058名白族老年人資料,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68.94±7.05)歲,其中高齡老年人(≥80歲)有 112人,占10.6%。文化程度:文盲414人(39.1%),小學417人(39.4%),初中176人(16.6%),高中或中專47人(4.5%),大專及以上4人(0.4%)?;橐鰻顩r:已婚808人(76.4%),未婚17人(1.6%),喪偶228人(21.6%),離婚5人(0.5%)。居住狀況:78人獨自生活(7.3%),116人與配偶生活(11.0%),864人與子女生活(81.7%)。患慢性病情況:279人無慢性病(26.4%),443人患一種慢性病(41.9%),225人患有兩種慢性病(21.2%),111人患有三種或以上慢性病(10.5%)。
2.2 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分為(67.46±15.68)分,各維度得分按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BP、PF、SF、MH、VT、RE、RP、GH。與我國常模[3]比較,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各維度中BP、PF、SF、MH、RE、RP、GH得分相對較低(P<0.01),VT得分與常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3 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2.3.1單因素分析 (1) 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征的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得分比較:不同年齡、性別、婚姻狀況、養老金、月收入、醫療費用支付方式、性格的白族老年人SF-36總分及部分維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 不同行為生活方式的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得分比較:不同吸煙行為、飲酒行為、參加鍛煉情況的白族老年人SF-36總分及部分維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3) 不同健康狀況的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得分比較:不同自理能力、患慢性病種數的白族老年人SF-36總分及部分維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不同主觀生活滿意度的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得分比較:不同主觀生活滿意度的白族老年人SF-36總分及部分維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1 058名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分,
注:BP為軀體疼痛、PF為生理機能、SF為社會功能、MH為精神健康、VT為活力、RE為情感職能、RP為生理職能、GH為一般健康狀況

表2 1 058名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人口社會學特征與生活質量情況/(分,
注:aP<0.05,bP<0.01;BP為軀體疼痛、PF為生理機能、SF為社會功能、MH為精神健康、VT為活力、RE為情感職能、RP為生理職能、GH為一般健康狀況
2.3.2多因素分析 將生活質量總分作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月收入、有無養老金、醫療費用、性格、主觀生活滿意度、患慢性病情況、吸煙、飲酒、參加鍛煉情況、自理能力)為自變量,應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影響因素。結果見表4。
經過逐步擬合,共有9個自變量進入回歸方程,依次為自理能力、主觀生活滿意度、患慢病種數、參加鍛煉情況、月收入、有無養老金、飲酒、性格、婚姻狀況(F= 49.038,P<0.000,決定系數R2=0.297,說明逐步擬合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中生活質量能被以上9個因素解釋占29.7%,其他因素的原因占70.3%。
3.1 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本研究中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分為(67.46±15.68)分,各維度中除VT外,其余7個維度得分均顯著低于我國常模(P<0.01)。這說明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水平低于我國平均水平。另外,本研究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按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BP、PF、SF、MH、VT、RE、RP、GH。有學者將SF-36量表八個維度分為生理領域和心理領域的兩大部分[4-5],其中生理領域包括PF、RP、BP、GH,心理領域包括VT、SF、RE、MH。本研究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排在第一和第二位均為生理領域的內容,說明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值得關注。

表3 1 058名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行為生活方式、健康狀況、主觀生活滿意度與生活質量情況/(分,
注:aP<0.05,bP<0.01;BP為軀體疼痛、PF為生理機能、SF為社會功能、MH為精神健康、VT為活力、RE為情感職能、RP為生理職能、GH為一般健康狀況

表4 1 058名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分多因素分析
3.2 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因素
3.2.1人口社會學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月收入、有無養老金、性格、婚姻狀況等人口社會學因素是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傮w而言,月收入高、有養老金的老年人生活質量更好。究其原因,經濟收入和養老金均反映物質生活層面的內容,對生活質量的評價除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外,還包含對物質生活方面滿意程度的感受,月收入高和有養老金的老年人在物質生活上更有保障,一定程度上可緩解養老壓力,因而對生活質量的評價更高[6]。性格外向的老年人較其他性格的老年人生活質量好。性格外向的人通常樂觀開朗、熱情自信,在遇到問題時能主動尋求他人的支持,及時解除壓力,相對性格內向的人來說能體驗更多的正性情感,保持心理健康,對生活滿意度更高[7-8]。已婚狀態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較未婚/喪偶/離婚狀態的老年人好,與陳江蕓等[9]和李新輝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配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給予老人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有關。
3.2.2行為生活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飲酒行為和參加鍛煉情況是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有飲酒習慣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較從來不飲酒的老年人好。從飲酒頻次來看,絕大部分老年人均為偶爾飲酒。有研究顯示,規律適量飲酒對血管病變等老年疾病有益[11],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2]。本研究按參加鍛煉的頻率對老年人進行分組,結果顯示老年人生活質量得分排序為:經常參加鍛煉組>偶爾參加鍛煉組>從不參加鍛煉組,說明參加鍛煉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與蔣園園等[13]的研究結果有一致之處,其認為中等強度的鍛煉對老年人生活質量有益。參加鍛煉不僅能夠增強體質,集體鍛煉還可增加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感,對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發揮著有益作用,因此,應鼓勵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參加鍛煉。
3.2.3健康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理能力和患慢病情況是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自理能力正常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較自理能力低下者好,患2種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較患2種以下慢性病者差,與尹玲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身體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生活質量更差。自理能力低下和伴有多種慢性病的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和自我生活能力下降,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痛楚,同時要承受心理社會的失衡,從而影響生活質量。
3.2.4主觀生活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主觀生活滿意度是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生活滿意度高的老年人生活質量好,與李棟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主觀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自己生活的綜合認知判斷,是主觀幸福感的衡量標準之一。有研究認為,主觀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心理指標[16],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主觀幸福感高的老年人社會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強,看待事情態度積極,從而對生活質量評價高[17]。此外,主觀幸福感高受經濟水平、健康狀況、社會支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8],因此可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分多因素分析決定系數偏低,即進入回歸分析的9個變量對生活質量影響只是約30%,說明大理地區白族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因素較多,需要多方配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