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燕,于蒙恩,任建強
作者單位: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眼科,江蘇 無錫 214105
過敏性結膜炎是眼科常見的眼表性疾病,病人往往以眼癢為主訴來院就診,經積極抗過敏治療后癥狀得到改善,但仍有部分病人訴有眼干澀、異物感等。近年來,普拉洛芬滴眼液作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代表,因其副作用少、抗炎作用強等優勢已廣泛應用于過敏性結膜炎的治療中。有報道過敏性結膜炎引起角膜上皮損傷與淚膜穩定性改變引起的干眼癥相關[1-2]。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貝復舒)滴眼液具有修復角膜上皮,延緩淚膜破裂時間實現治療干眼癥的作用[3]。本研究中,我們予普拉洛芬聯合貝復舒滴眼液治療過敏性結膜炎以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其對干眼癥的預防作用。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眼科門診收治的過敏性結膜炎病人11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63例,年齡范圍為10~76歲,平均41.83歲,病程1周至3年。本研究經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8例,將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資料進行比較(表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其他類型角結膜炎及眼疾史;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妊娠、哺乳者;排除近期眼部手術史者;治療前1周及治療期間停止相關抗過敏類藥物的使用。

表1 過敏性結膜炎116例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性別用χ2檢驗,年齡用t檢驗,病程用Wilcoxon秩和檢驗
1.2 診斷標準[4](1)具有眼癢、流淚、畏光等癥狀,伴有結膜充血、水腫、瞼結膜乳頭與濾泡等體征;(2)仔細詢問病史包括家族及個人過敏史、用藥史、可能的過敏原接觸史、佩戴角膜接觸鏡史,發病的時間、地點、季節性及病程長短等;(3)必要時行實驗室檢查,如結膜刮片細胞學檢查。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病人予普拉洛芬滴眼液(山東海山藥業有限公司,規格:5 mL/5 mg,生產批號H20093827)治療,1滴/次,4次/天;觀察組病人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貝復舒滴眼液(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1 000 IU/5 mL,生產批號S19991022)治療,1滴/次,4次/天,兩種眼液至少間隔5 min,兩組均連續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所有檢查均由同一醫生,使用同一裂隙燈顯微鏡,在同一檢查室進行。
1.4.1臨床觀察指標[5]于用藥前、用藥后2周詢問病人病情并對治療前后眼部癥狀和體征變化進行評分,以眼癢、結膜充血為主要評分項目。眼癢評分標準:(1)0分:無眼癢癥狀;(2)1分:有輕微眼癢癥狀;(3)2分:有明顯眼癢癥狀,常用手揉眼來緩解;(4)3分:有持續劇烈眼癢癥狀,病人難以忍受,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結膜充血評分標準:(1)0分:無結膜充血;(2)1分:輕度彌散的血管充血;(3)2分:中度彌散的結膜充血,近穹窿部明顯;(4)3分:重度充血明顯,常有結膜下出血。
1.4.2療效評價標準[6]療效分無效、有效、顯效、治愈4類。(1)無效:與用藥前相比,復查時癥狀和體征計分之和不變或增加。(2)有效:與用藥前相比,復查時癥狀和體征計分之和減少<40%。(3)顯效:與用藥前相比,復查時癥狀和體征計分之和減少≥40%。(4)治愈:復查時癥狀、體征均消失(總計分為0)。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4.3淚膜破裂時間(break up time,BUT)測定 于病人球結膜顳下方滴一滴熒光素鈉溶液,囑病人瞬目數次,使熒光素均勻分布于角膜,再睜眼凝視前方不得眨眼,通過裂隙燈鈷藍光觀察整個淚膜情況,用秒表記錄自最后一次瞬目后睜眼至角膜上出現第一個黑斑的時間,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正常BUT為10~45 s,<10 s表明淚膜穩定差。
1.4.4角膜熒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t staining,FL)評分 FL陽性代表角膜上皮缺損。用熒光素試紙置病人下結膜囊,采用裂隙燈鈷藍燈觀察角膜上皮,將角膜分為四個象限,無著色為0分,少量點狀著色為1分,多量點狀著色為2分,伴有片狀著色為3分,每個象限0~3分,共0~12分。

2.1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眼部癥狀和體征評分比較
見表2。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病人癥狀與體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癥狀與體征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病人治療有效率比較見表3。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28例,顯效19例,有效率為81.03%;對照組治愈19例,顯效17例,有效率為62.07%,兩組病人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2.3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BUT測定及FL評分比較見表4。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病人BUT值及FL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UT值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L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過敏性結膜炎116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眼部癥狀和體征評分比較/(分,
注:ab同組治療前后比較;c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

表4 過敏性結膜炎116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BUT情況與FL評分比較
注:ab同組治療前后比較;c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
表3過敏性結膜炎116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比較/例(%)

組別例數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對照組5819(32.76)17(29.31)15(25.86)7(12.07)36(62.07)觀察組5828(48.28)19(32.76)8(13.79)3(5.17)47(81.03)a
注:a與對照組比較,χ2=5.12,P=0.02
過敏性結膜炎是結膜對外界致敏原的一種超敏反應,其主要根治方法是脫離過敏原,而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卻難以辦到。臨床治療以眼局部用藥為主,主要包括抗組胺藥、肥大細胞穩定劑、糖皮質激素等。抗組胺類藥物主要作用于組胺H1受體,在發作期可有效緩解眼癢及結膜充血,但持續時間較短;肥大細胞穩定劑只能作用于肥大細胞脫顆粒之前,阻止炎性介質繼續釋放,對已釋放介質無阻斷作用,在過敏性結膜炎高發季節可作為預防性用藥;糖皮質激素長期應用副作用大,需監測眼壓,通常在其他藥物治療嚴重過敏性結膜炎無效時才考慮使用,時間不宜超過1周。非甾體類抗炎藥在治療過敏性結膜炎中具有較好的抗炎、抗過敏作用,且無皮質類固醇藥物的不良反應[7],在過敏性結膜炎發作的急性期及間歇期均可使用。有研究報道過敏性結膜炎可因炎性因子的釋放致結膜杯狀細胞受損,黏液層缺乏,從而使淚膜穩定性下降,與干眼癥具有一定的相關性[2]。干眼癥的存在使病人眼表防御機制下降而加重過敏癥狀[8]。
機體接觸過敏原激活結膜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多種介質,如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引起結膜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高、瘙癢等癥狀;導致前炎癥性分子的釋放,如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招募并激活嗜酸性粒細胞游走到病灶部位致組織損傷[9]。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是過敏性結膜炎的主要效應細胞。普拉洛芬滴眼液是非甾體類藥物,是一種環氧化酶抑制劑,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嗜酸性粒細胞趨化作用,同時也具有穩定細胞膜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眼癢,減輕眼部充血、水腫等癥狀[10]。淚膜破裂時間是評價淚膜穩定性的重要指標。FL陽性提示角膜上皮細胞層的完整性被破壞。陳小梅等[1]報道過敏性結膜炎引起的淚膜穩定性改變與角膜上皮損傷嚴重程度有關,而與淚液分泌的量不一定密切相關。有文獻報道貝復舒滴眼液治療干眼癥不是通過直接改變干眼癥病人的淚液分泌量而是通過修復角膜上皮,延緩淚膜破裂時間來實現的[3,11-12],故本研究我們以BUT、FL評分作為主要療效指標。結果顯示,單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或聯合貝復舒滴眼液治療后BUT、FL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炎癥細胞消退后有利于淚膜的修復,與以往研究相一致[13-14],同時說明貝復舒滴眼液具有促進角膜上皮修復,維持淚膜穩定性的作用。本研究以眼癢、結膜充血作為評價治療過敏性結膜炎有效率的臨床觀察指標[15]。研究發現,對照組單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療二周后病人眼部癥狀與體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療有效率達62.07%;而觀察組聯合貝復舒滴眼液治療后,眼部癥狀與體征改善更為顯著,有效率達81.03%,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一方面貝復舒滴眼液可能起到稀釋肥大細胞釋放炎性介質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與淚膜的穩定性有關,健康的淚膜修復有助于非甾體類抗炎藥發揮抗過敏的作用。本研究證實貝復舒滴眼液可輔助普拉洛芬滴眼液快速、有效的緩解過敏性結膜炎引起的眼部不適癥狀,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縮短了用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