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虎 李京杭

【摘 要】目的:探討3D腔鏡在臨床腔鏡操作教學和訓練中的效果。方法: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培訓的住院醫師30人隨機分成兩組,其中15人使用普通的2D腔鏡進行教學和訓練,15人采用3D腔鏡進行教學和訓練。通過兩周的學習后進行考核,對腔鏡下操作完成各項任務的時間進行對比。結論:3D腔鏡下完成縫合、夾取針、繩索傳遞、剪紙的時間均明顯小于2D腔鏡(P<0.05)。結論:3D腔鏡能明顯提高腔鏡教學和訓練的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3D;腔鏡;住院醫師培訓
中圖分類號: R73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19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94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3D endoscopy in training of resident doctors.Method: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30 resident doctor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in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resident doctors were trained in paper cutting, sewing,needle capping and rope passing using 3D and 2D endoscopy,respectively.Results:Time of 3D group in paper cutting,sewing,needle capping and rope passing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2D group(p<0.05).Conclusion:3D can improve quality of endoscopy training in resident doctors.
【Key words】3D;Endoscopy;Residency training
目前3D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如3D電影、3D電視等,使得圖像從二維平面走向了三維立體圖像。腔鏡技術目前在臨床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甚至在部分專科中腔鏡手術已經成為了主流手術方式,逐漸取代了傳統開放手術的地位。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切口美觀、術后恢復快等眾多的優勢,深受廣大患者的喜愛,但是腔鏡技術也存在圖像缺乏立體感、圖像失真、具有視野盲區、鏡下操作習慣和開放手術差異較大等缺點,這導致腔鏡手術學習曲線較長,尤其對于低年資醫生更是如此。3D腔鏡技術將3D技術和腔鏡技術相結合,該技術的出現彌補了傳統腔鏡技術的上述缺陷[1,2]。我國各大醫學高校越來越重視微創腔鏡技術的培訓,作者所處的南京醫科大學將腔鏡操作培訓作為了外科學基礎實踐的必修項目之一。目前國內主要采取2D腔鏡模擬器進行腔鏡微創技能訓練。本文將3D腔鏡應用到住陪醫生的培訓中,探討其在教學中的優勢。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進行培訓的住院醫師30人,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其中15人使用普通的2D腔鏡進行教學和訓練,15人采用3D腔鏡進行教學和訓練。
1.2 研究方法
由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的醫師擔任帶教培訓老師,他們具有多年臨床和教學經驗。所有住陪醫生均未參加過腔鏡相關教學及訓練。所有住陪醫生接受腔鏡模擬器下培訓。教學及考核內容:兩組住陪醫生分別使用2D和3D腔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腔鏡模擬器下剪紙、縫合人工模型、夾取傳遞針、傳遞繩索四個項目。通過一周的培訓后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1)縫合:5分鐘內縫合成功數;2)1分鐘左右手器械成功傳遞夾針次數;3)腔鏡下剪直徑5cm圓形紙片所需時間;4)30秒內成功將繩索穿過圓形模型次數。記錄兩組住陪醫生完成上述操作的時間,并進行對比研究。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統計學專業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數據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住陪醫生均在培訓期間完成四項培訓項目,并參加了考核。3D腔鏡組醫師縫合、傳遞縫針、剪紙、傳遞繩索成績均優于2D腔鏡組(P<0.05)。(表1)
3 討論
3D技術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3D電影、3D電視等,該技術可以更高程度的還原圖像的立體結構,具有明顯的層次感和縱深感,帶了巨大的視覺沖擊。腔鏡技術的出現在外科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該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外科手術的方式,具有創傷小、切口美觀、術后恢復快等優勢。腔鏡技術將術野圖像放大后投射到顯示屏上,術者可以通過顯示屏清晰的觀察手術操作。但是傳統的腔鏡技術投射的為二維視野,缺乏層次感,術者在手術過程進行精細解剖和操作時會受到限制,降低手術操作效果。
3D腔鏡技術是將普通2D腔鏡和3D成像技術相結合,手術醫生通過佩戴3D偏正眼鏡獲得三維立體的手術視野。本課題組曾經報道過3D胸腔鏡在心臟手術中的應用[3],在3D胸腔鏡視野下,術者可以更清晰的觀察血管、神經等解剖結構,解剖分離、縫合止血等操作更為精細[4],因此可以完成更精細、更復雜的手術,3D腔鏡下體外循環時間和手術時間均明顯縮短,減少了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損傷,因此術后呼吸機使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腔鏡手術需要借助特殊的腔鏡專用手術器械,通過專門的腔鏡下操作訓練并且具有傳統開放手術的基礎,才能夠開展腔鏡下手術,因此腔鏡手術的學習曲線較傳統開放手術更長。3D腔鏡可以彌補2D腔鏡上述的一些缺陷,使醫生更快地完成學習曲線掌握腔鏡操作技巧。Wagner等的研究表明3D腔鏡能使低年資醫生更快地完成腔鏡下訓練,對于高難度的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更明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