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產業鏈金融業務作為中國石化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財務公司)轉型發展進程中落實國家“產融結合、脫虛向實”的一種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是服務石化主業,幫助企業穩定購銷關系、暢通結算渠道,鞏固上下游供銷關系的有力途徑,在擴大集團公司市場占有率,增加銷售收入,提高盈利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提高了財務公司在集團公司中的影響力。為更好地運用這一助力石化發展的“新引擎”,實現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中石化財務公司非常重視相應的風險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主要針對中石化財務公司業務的具體實踐,對現有產業鏈金融風險管理的現狀、風險特點及風險對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引言
從2014年開始,銀監會支持財務公司試點延伸產業鏈金融服務,試點機構可開展“一頭在外”票據融資和保理業務,并可向現有客戶提供金融增值服務。2016年,銀監會決定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財務公司延伸產業鏈服務試點工作。
中石化財務公司為落實國家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擴大中石化集團資金池運營渠道,促進財務公司在支持集團主業發展、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于2017年全面開展了產業鏈保理、產業鏈票據貼現、買方信貸貸款、買方信貸票據貼現等產業鏈金融業務。經過一年多的實踐,中石化財務公司在產融結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逐步推向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定的風險,文章以中石化財務公司為研究主體,通過對探索前進的產業鏈業務相關風險進行探討分析,并提出針對性措施。
二、產業鏈金融業務風險的特點分析
(一)金融風險來源更加多元化。與財務公司傳統信貸業務主體不同,產業鏈金融業務使財務公司、核心企業、產業鏈客戶之間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連接關系,由此進一步加大了風險傳染的可能性。從內部管理來看,大多數中小企業管理憑借的是以往的經驗,水平較低,內部管理不規范,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超過一半的企業信用等級在3B或者是3B以下,抗風險能力較弱。從財務狀況來看,中小企業底子較薄,在資金和經營規模上都很小,獲取的利潤不高,導致中小企業的抵御風險和補償等方面的能力都較差。這樣的客戶一旦發生風險,很可能會影響財務公司信貸資產安全,風險很難隔離。
(二)風險控制跟蹤性、時效性較差。財務公司由于專業人員較少等自身原因的限制,對產業鏈授信客戶易出現重貸前審查、輕貸后管理的現象。事實上這些授信客戶大部分處于成長期,風險控制的核心應是關注項目和企業的成長性,著眼于未來的發展對項目和企業進行評價、調整。風險控制的盡職調查、條款設計、加之評估和退場等環節都非常重要,風險控制人員必須深度關注項目運作,了解企業運行情況,注重時效性并進行實時監控和跟蹤,及時發現業務風險點,早預警、早干預、早解決。
(三)擔保緩釋風險的作用被弱化。在買方信貸業務中,授信對象為外部客戶,因其規模小、信用低等特點,在金融機構中難以申請信用貸款,又加之專業擔保公司收取費用較高,企業為了節約財務費用,往往選擇與其他企業進行互保聯保,一旦有一家企業不能按時償還貸款,容易發生擔保鏈斷裂。有資料顯示,某地區石油石化行業的不良率為3%,但由于擔保圈的關聯,該行業的不良率達到了8%。
(四)風險管理專業化人才匱乏。產業鏈金融業務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業務,對產品設計、業務操作、風險監管及貸后管理等環節的要求都很高,對產業鏈的了解深度,決定了產業鏈金融開展的深度、廣度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因此,產業鏈金融的風險管理,需要投入相當大的精力,且需要一個非常專業的風險管理團隊。一旦鏈條上的某個中小企業出現失信行為,無論在物流環節或者在資金流環節,都應快速地被財務公司收集并做出有效反應。
(五)風險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財務公司的數據信息比較分散,無法實現財務公司與集團公司其他平臺之間的無縫銜接,沒有形成集團范圍內的業務、資金系統的統一平臺,信息的共享程度較低。這使得財務公司內部控制管理信息的獲取、歸集和分析水平低下,給風險集中管控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風險管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產業鏈金融業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增強產業鏈金融業務真實性風險識別能力,從源頭上落實客戶經營情況的真實全貌。一是在客戶選擇上,應選擇生產性、貿易型等實體企業,優先選擇與石化成員單位長期合作的企業,充分利用集團公司信息平臺等已掌握的“大數據”信息,全面了解客戶生產和貿易的供應鏈、關聯企業和關聯交易整體情況,掌握是否存在不正常經營、不合理資金往來、不存在的背景交易。二是中小企業基本上沒有完整的報表,而且報表的數據可信度較低,應該綜合運用現場與非現場調查方式,更多地關注實際經營情況,尤其是與成員企業的貿易、資金往來等情況。
(二)提高風險研判水平,更專業、更具針對性。對于產業鏈業務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融資方式,要采取不同的防范控制措施,例如做買方信貸業務時,應選擇與核心成員單位具有緊密、良好的合作關系,優先支持生產型企業,審慎支持貿易型企業,應采取充分的風險緩釋措施,可采取保證擔保、抵押擔保、質押擔保等組合方式,實現風險敞口全覆蓋;做產業鏈保理業務時,核心成員單位一般應選擇經營狀況良好的全資(含視同全資)公司及控股公司,應著重加強對商務合同和應收賬款的審核;做票據貼現融資時,應著重審核真實的貿易背景,關注貼現資金用途及后續流向,嚴禁與票據中介、“皮包公司”發生票據業務等。
(三)加強貸后管理,強化風險的動態化管理。一是持續跟蹤監控信貸資金的實際流向,看用途是否改變,流向是否已偏離了原有的路徑,并分析變化的影響因素、信貸業務決策執行及持續經營條件落實情況等。二是注重調查企業銀行賬戶資金的賬進賬出情況,重點關注是否以虛假列項及費用支出對沖不正常的資金流出。三是跟蹤客戶交易貨物流轉、庫存貨物、倉儲貨物等實際情況和總量增減變動情況。四是定期不定期實地調查生產經營實際情況,進行階段性情況對比,切不可“一查管半年”或流于形式。
(四)加強擔保風險的研判與管理。中石化財務公司對于外部客戶始終堅持審慎授信的原則,但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原有常規業務的認識基礎上,建議在財務狀況、風險分類和信用評級的基礎上,還應進一步加強對企業風險限額的計量測算,尤其是將擔保風險系數納入客戶限額測算。如授信客戶存在與第三方互相擔保的情況,很容易導致擔保的風險緩釋作用形同虛設,因此,應進一步分別測算其擔保風險,并按一定比例扣減其授信限額。
(五)加快風險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建立健全小微企業貸款違約信息查詢、通報機制,把好客戶準入關。充分利用集團公司的信息系統平臺,在客戶準入時充分了解客戶以往的交易記錄,同時查詢全國組織機構信息核查系統、全國法院被執行信息查詢系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等信息系統,全面了解客戶的違約、訴訟等情況,對有不良交易記錄的客戶禁止準入,納入公司的黑名單并在公司的信息平臺上公布,同時與集團公司的銷售渠道建立聯動機制,在集團公司內部定期通報違約信息,把好準入關,改善信用環境。
(六)加強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對風險管理領域人力資源的投入,確保管理專業人員配備充足、素質優良;同時加強培訓,并為其提供良好的職業上升通道。此外,還應結合內部優秀員工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特長,借助外部智庫和學者的良好補充力量,逐步組建高水平的風險專家團隊,進一步提升風險分析和研判的專業水平。(作者單位:中國石化財務有限責任公司鄭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