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鵬浩

本文通過SFA隨機前沿模型測算科技進步指標(R&D科研經費、專利數)及其金融支持指標(短期貸款與無風險利率之差)對于我國工業行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并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引言
在國家推動科技進步和大力發展金融業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背景下,科技及其金融的因素對我國工業行業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本文將從科技進步、金融支持兩個角度來研究其對工業行業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響。
根據能源效率的定義,即每單位的投入能獲得的產出量即被定義為能源效率。測算出這兩個因素對于工業企業效率的影響因素,在向科技創新型國家轉型及金融市場化改革等宏觀政策的調整下,將對如何對工業作出改革給出極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模型選擇及指標選取
前沿面的概念在法瑞爾(Farell,M.J)1957年的論文中首先被全面闡釋,法瑞爾構建了不同的投入要素對產出效率影響的模型,得出最優的投入與產出組合,由此測定出最佳效率前沿。前沿分析主要分為參數法(SFA模型、OLS法等)和非參數法(DEA數據包分析),在本文采用較為簡單直觀的SFA隨機前沿模型對于能源效率進行測算。
在SFA中生產函數的模型常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但由于本文研究的問題并非單純的勞動與資本要素,因此在自變量的選取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能源的使用效率用工業的增加值來衡量投入要素對產出的刺激作用;在資本要素中,使用了短期貸款利率與無風險收益的差值來代表金融資本對產出的影響作用;用專利數的授權量(發明專利)及R&D科研經費 來反映技術要素以此替代C-D生產函數中的勞動要素。根據本文的研究方向對C-D生產函數做出調整后以此建立模型。
三、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了2008-2017十年間的數據,技術進步采取了R&D科研經費支出(冀0)、我國的專利授權數()來衡量,金融支持通過短期銀行貸款利率與無風險利率之差()來表示,產出效率指標采用工業企業的增加值(y)來衡量。(前兩項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年鑒,后兩項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
由此構建模型在R studio中進行隨機前沿模型的分析,實現代碼如下:
library(frontier);
d=read.table("clipboard");
fit=sfa(log(V4)~log(V1)+log(V2)+log(V3),data=d) ;
summary(fit).
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由SFA統計結果可得出變量R&D科研經費、貸款利差結果顯著,專利數結果不顯著,極大似然估計相對顯著。雖然專利數統計結果但仍然考慮其對模型的影響,原因再結論部分給出。
四、結論及建議
(一)從外部來看,政府職能部門加大對企業科研經費的扶持力度,如增加財政性撥款預算,提高科研經費向產出的轉化效率;在政策制定方面可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在合理的范圍內提高工業企業所獲利潤在企業中的留存比例,提升企業的科研水平。從內部看,企業應自覺重視科研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重視科技進步對能源效率的不斷提升,以此實現產出最優化。
(二)發明專利數量的持續提升對于科技創新和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在實證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發明專利該項指標統計結果并不顯著,分析造成此問題的可能主要有在選取數據的過程中使用的是國家統計年鑒中的發明專利,雖然事先已經剔除了如廣告專利等對科技進步影響較小的專利數,但是由于測算的是工業行業的能源效率,原始數據并未剔除非工業行業的數據,推斷此原因是造成結果不顯著的原因。因為單獨的工業專利數量難以測量,但是此因素對于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此仍然給出建議即企業應加大對于專利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以此提升能源效率的轉換效率。
(三)金融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國家從頂層制度方面反復強調了金融應服務于實體經濟,以此來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在模型中也得出,金融的政策支持對于能源效率的提升影響顯著,更好的使金融市場服務于實體經濟對于能源效率的提升進而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