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理念開始向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延伸,資金是保證經營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期保障,本文將結合大數據特點與財務管理現狀,提出設計信息平臺、加快業務融合、培養人才隊伍、提高預警意識、明確資產結構、盤活資金使用、規范財務體系等策略,為強化國企綜合實力提供參考。
一、引言
最早在計劃經濟環境中,國有企業的建立與發展都依賴于國家的幫扶,無論是生產活動還是經營活動都僅僅繞著“計劃”進行,對于市場動態、目標受眾、資源渠道等方面的敏感度較低,認為一切都可以靠國家扶持。但是當前在私企蓬勃發展的今天,國企想要保證自身位置,就需要結合市場環境謀求發展。
二、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概況
國家經濟的順利發展需要國有企業的大力幫扶,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深入,國有企業改革也越來越完善,為了順應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企業應當重視內部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對不同經營活動開展統一的科學調控,減少賬面資金沉淀,提高應用效率。當前很多領導人員都沒有正確認識到財務管理的作用,財務部門處理信息數據的速度較慢,且效率過低,這無疑加大了財政管理的風險,預算編制不夠全面,資金流動超出預期效果,導致企業開展業務與市場環境不能做到統一發展,加大財政壓力。為改善此類情況,領導人員應該多了解市場環境,參考國外先進企業管理結構,針對實際情況制定財務管理策略,加大資金利用效果,提高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大數據時代財務管理特點
大數據理念的衍生建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上,大數據理念中有5V元素,分別是:1.數量多volume;2.速度快velocity;3.多樣性variety;4.價值密度value;5.真實感vecacuty。基于大數據時代的財務管理也需要從這五點出發,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會議上提到,“互聯網+”已經成為未來國家經濟體系發展趨勢,互聯網+中的“+”指代的就是傳統行業,國企一直以來在我國經濟市場都占據重要位置,因此在財務管理轉型時也需要順應國家號召。大數據也就是海量數據,企業財務管理要做到在“海量數據”中提取目標信息,這也對企業數據處理能力發起挑戰,以往財務管理都是由會計人員完成,很容易衍生數據風險,或者大量工作堆積,造成數據時效性過低,所以在大數據浪潮中,企業領導人員首先要轉變自身思想,積極引進現代化理念,構建數據平臺,為自己打造合理發展平臺。
四、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策略
(一)設計信息管理平臺
國有企業想要加快現代化轉型,就需要盡快設計出信息管理平臺,在制定平臺時,管理人員需要結合自身業務特點與經營范圍進行,例如:很多企業都喜歡在設計信息管理平臺時盲目套用成型模板,導致經營活動與平臺業務的適應性不高,不利于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平臺業務要囊括企業所有類型的財務活動,例如:數據備份、財務資料分類管理、報表核對、憑證核算、數據波動在線監測等等,做到對內部管理的高度概括,踐行精細化原則。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開發軟件應用已經是必然選擇,當前市場上可選擇的軟件類型較多,例如:用友軟件、易飛ERP、金蝶軟件等等,在線功能十分強大,頁面選擇較多,操作簡單,符合國企財務管理的規則。
(二)加快數據業務融合
傳統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部門人員主要是負責整合活動單據、報銷業務、錄入信息、核對發票并統計數據,制定財務報表。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工作可以做到集成化,實現統一化管理,但是財務部門還有很多工作是獨立存在的,導致各個單元生成的數據不能做到良好對接,因為數據信息之間存在必然聯系,如果長期放任“獨立性”不管,會延緩工作進度,對此就需要拓寬財務管理職能,加快數據與業務之間融合。實現數據與業務的高效對接,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從多個角度整合市場數據與財務數據,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促進財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經營戰略計劃的設計提供強而有力的數據支撐,完善體系制度。
(三)培養數據人才隊伍
人才在各行各業中都可起到重要作用,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應用,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也需要盡快提上日程。當前很多國企財務管理人員在崗位時間較長,對于科學技術的適應程度較弱,導致網絡平臺、電子檔案、大數據庫等現代化工具的優勢無法被發揮出來,制約了國有企業現代化轉型的進度。對此就需要盡快提高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使其意識到大數據與自身崗位職責的關系。新時期的數據人才不僅僅要有一定的管理經驗,同時還要能夠熟練應用軟件硬件,具備現代化技術適應能力,國有企業可引進績效模式,用薪資福利、物質待遇留住人才,例如:企業還可以定期開展數字軟件知識講座,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知識講解,豐滿企業人才隊伍的含金量,更好的完成財務管理工作。
(四)提高風險預警意識
很多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往往缺少現代化財務管理意識,因此對于風險控制的理解也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相比較于事前控制,傳統國有企業的風險控制更傾向于事后處理,并沒有預防的效果。在以往傳統管理思想的制約下,領導人員對于計算機成本、時間價值理解、風險價值管控等方面理解不深,導致財務管理不科學,管理方式不規范等等,甚至還有一部分固有企業的財務部門偏向獨立性,導致各部門之間呈現“信息孤島”狀態,無法充分落實財務管理的效果。對此財務管理部分應該充分意識到風險預警的作用,例如:分析企業負債率、資本流動速度、資本流動比例等等,結合市場環境變化控制經營方向,另外還要及時監控新產品、新技術的崛起,并制定對應更新策略。
(五)明確企業資產結構
國有企業中的資產結構不協調問題是制約其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一些企業內部非經營資產比例較高,導致財務管理賬面經濟負擔較大。尤其是對于一些發展時間長,年頭久,結構復雜的國企來說,經營產品屬于第二產業,生產線的實際操作技術含金量較低,資金占比較大,如果資產結構不能正確區分就會導致新產品的開發缺少有效資金投入,資金運作效率較低。目前我國大部分國企的資產流動主要是以負債形式為主,這也就造成本金和利息之間的償還壓力較大,制約了資金周轉能力與資金流動能力。對此就需要結合當先的資產結構情況,適當作出企業結構調整,并加以改善,遵循實事求是的理念,按照實際企業發展特點對現存問題制定資產結構區分對策。合理調整現有資產模式,弱化國企的負債情況,用股權的方式降低負債率,進一步減少財務管理的壓力。
(六)盤活資金使用效果
資金分散管理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企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如果資金長時間處于分散運作的狀態,那么就會導致難以集中統籌與運作,不能用合理的方式來分配資金,造成下屬單位、機構資金短缺,無法支付融資成本,資金應用不平衡、不均勻,導致公司財務賬面數據大量沉淀,失效,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嚴重制約了資金的整合效果。在經濟市場體系不斷更新的如今,各個行業都是重視內部資金整合與集中利用,企業單位也同樣如此,為了加快內部資金運作,就需要找到正確資金處理方式,盤活賬面沉淀,找到科學盈利策略,不斷探索出新的利潤增長點與投資方向。集中資金管理能夠有效整合企業現有資源,提高各基層單位、組織的運作效率。
(七)構建規范財務體系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資金運作流程是提高資金使用率的先決條件,也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向著現代化方向轉型的基礎保障。在制定資金運作流程時,需要企業結合自身實際發展進行,只有規范流程制度,才能確保預算、結算、調度等工作的順利進行,方便工作人員及時掌控管理情況,正確規避財務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資金運作流程時候。同樣需要構建財務監督體系,方便對資金使用情況實時控制,發現危險點及時處理,正確規避財務問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認識自身位置,當前很多國有企業在實際開展日常運營時,仍采用的是分散型資金管理方法,不能順應新時期市場形勢。為提高核心競爭力,就需要融合大數據技術,減少企業與下屬單位之間的資金應用矛盾,提高資金應用率,正確規避財務風險。(作者單位: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