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蘭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迅速發展,中小企業在我國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僅能夠促進商業的發展,還能增加就業的機會,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其內部的會計制度建設也顯得相當重要。在現有的中小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中,對于會計工作的設計以及制度的設計方面均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在會計實踐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完善。本文闡述了中小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也漸漸從無序的狀態變得越來越有序。并且,中小型企業的健康發展也關乎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很長一段時間,中小企業都受到人力、財力以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在管理的過程中基本采用垂直式管理模式,管理的跨度更小且幅度更窄。尤其是很多中小企業的會計制度并不完善,在設置相應崗位以及職能的時候出現較為嚴重的重疊現象、未發揮有效監督機制等。因此,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小企業更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制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規范會計工作流程,防范會計風險。
一、中小企業在內部會計制度建設中的基本要求
(一)會計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
在進行會計制度的建設時,需要根據企業的經營方式、生產規模以及組織形式的不同合理設計。首先應按照自己所處行業與經營特點,建立適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會計制度體系,并對會計人員從專業化及業務流程等方面進行合理設置與安排,從而使企業經濟業務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接著再對會計業務處理流程進行改進,控制關鍵點,不斷提高企業的會計工作質量與管理水平,進而起到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開展的作用;企業內部的會計控制包括貨幣資金控制、實物資產控制及成本、工程項目控制等,需要明確會計各崗位的管理職能、要求以及具體的控制手段,實現有效內部控制。此外,在會計制度建設中,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會計評價監督制度,定期進行檢查考核及評價,不斷完善會計制度體系,這在內部會計制度建設中是不可缺少的鏈條。最后,為保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有效執行,且能夠不斷發揮作用,需要企業最高決策人員參與進來,以財務部門為實施主體,完善考核評議及控制監督,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和變化,及時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進行修正或建立新的內部會計制度。
二、中小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建設的有效策略
中小企業在進行內部會計制度建設時,首先需要以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為基礎,不能違反其相關規定。此外企業的內部會計制度建設需要具體化,在遵守國家會計、財稅等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以會計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為指導,強化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建立與企業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行之有效的會計制度體系,從而保證企業經營活動有序、靈活運行。
(一)關注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有效運行關系到經營活動的有序健康發展,因此,企業管理層應給予足夠關注和重視,帶頭參與執行會計制度,使會計制度的控制點與控制功能落到實處。同時保持與財務部門的溝通,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不斷優化會計制度建設與運行環境。
(二)提高內部會計制度執行隊伍素質
高效運行的會計制度需要由具備一定專業水平的會計人員去執行,其素質高低很大程度會影響會計制度的運行質量,因此,應重視相應崗位人員的專業素質培訓與職業道德培養。同時,考慮會計人員與崗位的匹配度,進行會計制度執行崗位的合理配置,發揮人員與崗位的最大效用。
(三)設計切實可行的內部會計制度業務流程
根據中小企業特點,對內部會計制度的業務流程進行合理設置,一方面使會計業務處理操作更簡便,一方面對資金、采購、固定資產管理、工程、銷售等環節設置內控關鍵點及控制措施,再通過不相容崗位的互相稽核,在保證資產安全與會計信息質量上,發揮會計控制的監督功能。
(四)抓住控制要素強化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通過對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業務經辦與稽核檢查等崗位實行不相容職務分離,形成“內部牽制”;明確崗位職責權限,使不相容崗位與職務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通過抽查、定期盤點等替代性方法補充控制措施,避免舞弊行為。同時,通過明確授權審批權限,建立審批體系與聯簽制度,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條件的中小企業,還可以通過推行預算控制,用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預算差異分析和調整、預算業績考核等控制環節,實現在一定時期內對企業經營的有序引導與成果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經營與管理風險。
三、結語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部分,已成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支撐。因此,在其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并建立起完善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從而滿足自身良性運行需求。(作者單位:哈爾濱馬迭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