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飛梅 傅佳薇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虛擬仿真、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物流產業正經歷著從傳統物流到現代物流的流程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新階段。教育信息化工作已成為熱點。本文筆者以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現代物流專業建設為契機,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綱要,積極探索智能物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建設方向,并完成基于“虛擬/現實”技術背景下的實訓基地建設。
義烏作為全球小商品采購與流通中心,在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物流樞紐地位穩步提升,已經成為全省確定的三個“大通關”試點城市之一。在 “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宏觀形勢及區域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義烏物流發展處于關鍵時期。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教育界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虛實創新體系,行校共建發展
(一)完善“虛實結合三層進階式”實訓體系
結合學校特色,形成有層次、有體系的智能物流專業實訓體系。實訓體系根據實訓內容分為業務操作層、模擬運營層、分析決策層。
(二)共建社會服務平臺
推動從以師為中心向以生為中心轉變,從被動式向主動式、開放式轉變,從驗證型向綜合性、創新性轉變。共同開展智能物流技術產品研發與應用、物流咨詢及信息化項目研發與實施、物流大數據及信息化SAAS平臺服務、物流指數研發等的科研與服務。
二、“三點思路,一心教育”
(一)對接行業標準
前期,通過義烏及浙江省物流行業、企業、兄弟院校的問卷及走訪,積極探索與行業對接的培養標準。
(二)創新智慧人才培養
為適應物流業的發展趨勢,結合當地物流業的現狀和學院特點,依托實訓室“三階層”體系開展人才“內涵層、環境層、服務層”人才培養模式。以新一代物流數字化學習資源為展現形式,以多元化評價體系為質量保證,利用基于過程管理的云技術平臺,開創綜合性服務類職業專業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深入校企合作
依靠學校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借助教育技術優勢、師資優勢及教育服務優勢,開展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共同建設智慧物流高技能人才基地,包括共建基于智慧物流的課程體系、共同開發智慧物流數字化學習資源,共同開展課程開發培訓、實驗中心實驗項目培訓、企業崗位實踐培訓等項目。
三、“軟硬件+虛實體”,創建智慧基地
(一)實訓環境建設
智能物流高技能實訓基地主要由智慧倉儲與配送實訓中心、物流團體賽實訓中心、物流供應鏈實驗中心、物流VR/AR實驗中心、物流供應鏈文化展廳、創客沙龍中心、跨境電商運營中心、校園快遞中心等7大部分組成
(二)實訓項目支撐
1.各個實驗實訓模塊能夠支持的實訓課時及適用課程如下表所示:
(三)管理平臺運營
智慧物流綜合實訓中心的所有設施和軟硬件實驗環境,本著“面向全體、形式多樣、創新高效”的原則,采用學生自主實驗、有組織的課程實驗、課外實驗三種實驗組織形式提供服務。針對實驗內容與課程管理、實驗項目管理、實驗預約管理、實驗過程管理、實驗成果管理、實驗交流管理等進行精細化的服務。
四、結語
智能物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建設是一次探索,一次創新,也是一次突破,借助當下信息技術手段,促使以往笨重,易損的設施設備逐步淘汰,以虛擬場景和設施設備結合必要的真實設施設備,大大減少設備維護,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效率,深度產教融合從而實現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教育的一場革命,如何巧妙的借助虛實技術,完成具備核心素養的高技能人才的輸送,仍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一步步完善。(作者單位:1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2浙江省師范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