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是建筑之基礎,影響著整個建筑的成敗,其優劣是建筑施工問題中的重點,通過對地基施工技術含義,地基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舉例排除,對地基的質量控制對策進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本文舉出一些常見技術手段以解決相關問題,以確保建筑物總體的質量有保證。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地基;質量控制
建筑工程存在于大家身邊,而其中的地基優劣決定了建筑的好壞,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術的含義是什么,可能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舉措可以更加保證地基的質量,這些問題有待探討,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
1、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術的含義
以混凝土澆筑技術等問題在內的有關建筑工程的技術問題總稱即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術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所有的建筑都是從底部開始層層向上建成的,而最底層的也就是地基的建筑過程中所運用的技術,就是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術。只有確保了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術足夠堅固,才能保障頂層建筑物的堅固性,從而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達標。
2、地基土建施工中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
2.1強度問題
因地基存在一定承載力,受地基承載力影響,需要對地基進行強度判別規范控制,防止因建筑所需強度高于地基本身強度而導致出現結構性錯亂、地基結構失衡等事故。
2.2地基變形問題
地基可能受土質的松軟、膨脹、季節性凍土等等原因影響而下陷,這種情況下地基容易產生無法還原的形變,形變導致地基的結構性不再滿足工程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之下容易導致相關事故的發生。
2.3地基穩定質量事故問題
有些地基在驗收初期滿足工程的需要,可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容易受各種原因影響而導致其質量并不總能穩定的滿足需求。若施工監測時沒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則易出現這類情況。使得建筑由于承受沖擊力而嚴重影響承重程度。
2.4地基變形事故相關問題
地基質量存在問題時,常常會因為受水浸泡等影響,而出現大量形變問題,造成結構性變形不均。這種問題容易導致建筑物下降不均從而發生嚴重的墻體裂痕,從而使建筑物發生嚴重傾斜現象。并且,沉降問題還容易給排水管等地下通道造成壓力影響,嚴重時會發生泄漏問題,這種惡性循環下周圍的建筑結構出現更嚴重的結構問題,從而對人身造成很大影響。
2.5軟土層結構問題
軟土層結構導致其容易出現沉降不均現象,若出現此類問題,需盡快處理并解決,控制其沉降速度及時間,對可能出現相關問題之處進行處理及改建,需要保障建筑的適應力,若此種應力不足可能直接造成建筑物出現裂縫甚至出現不可還原的變形,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建筑坍塌。
2.6膨脹變形質量問題
土地變形也容易導致土質體積的變化,這是由于土質不可避免有水的流入或流失,這種情況根據不同季節容易出現土地膨脹的季節變化性。后續如何保障、墻體裂縫等問題如何及時處理改進等是此類問題的關鍵。
3、建筑項目地基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相關措施的探討
3.1 地基基礎的選擇上必須具備科學性
在地基的選擇下,要明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根據實際情況,實際需求進行選擇。在同等要求滿足之下,可以選擇造價相對較低的方案。若實際情況之中,有土地較軟等特殊缺陷,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特殊性基礎,比如增加觸地面積以防止建筑予以地面過大壓力。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合適的土質,合適的深度來建筑地基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科學的選擇地基的模式才能保障后續建筑的順利進行,地基是建筑的基礎,地基是建筑的根本,所以在地基基礎的選擇上必須具備科學性。
3.2 施工技術的探討
科學在進步,意味著地基的技術也需與時俱進,變得更加多元化。比如說:在土質不同的情況里,針對不同土質做出深層處理或者淺層處理。質量問題隱隱出頭時,臨時的應急處理結合遠觀未來的永久處理。再比如,資金有限工期有限時,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充分考量兩者的關系。地基施工過程中的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換土,將基坑的土質根據換土的方法進行改善,但這種換土法需要滿足力學需求,常見有三七換土法和二八換土法等等,換土的本質是用更加適宜的土質替換不適宜的土質以此達到地基更加穩固的效果。二是通過機械振壓等方式,讓土質更加緊實,更加穩定,更加適宜創造安全可靠的地基,讓地基綜合性能得到加強。這些是地基施工技術之中較具有代表性的方式。
3.3 地基工程施工技術相關質量控制對策的分析
(1)強夯法。這種方式是較為常見的方式之一,首先需要技術人員現場考核,對軟質土層等優先考慮,確認工作環境。其次,在正式實施之前需要現場考核預壓,將土地處理平整,測算出目標預計深度和實際深度之間的差額。若目標深度小于實際的,需要在表層人工墊自然土或者墊多項砂石;若需要的深度大于實際的,則相對復雜,需要考慮地下水的深度問題,在地下水位足夠低可以退走自然土或者將土質壓實等方式,若水位偏高可以降低水位從而降低實際深度。在這種方法下施工順序的決定則顯得格外重要。注意要將整個工作用分段施工的方式進行,一個階段完成之后再進行下一個階段,有四周向中心普及,先深層再中層而后表層,所有部分完成之后再進行小范圍夯擊,最后實現整體地基加固均勻化。
(2)注漿法。這種方式下要求技術人員們做到三點:第一點是需要實時記錄場地之中的鉆孔情況,包括鉆孔的數目、鉆孔位置、鉆孔深度、鉆孔孔徑等詳細信息;第二點是要保障硅化固土層上有至少一米深的自然土,自然土的作用是防止漿液上冒影響施工。第三是要合理控制在注漿過程的壓力問題,保障其能記錄好注漿的順序、具體空位和孔深孔徑,以此計算正確壓力值與實際壓力值的對比。一定要落實整個工作細節,確保整個施工過程順利進行。已經完成時必須進行相關注明并且定期檢查,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若在注漿過程當中,發現有任何異常,必須將工作立即停止,調整原方案,進行一定的補救措施。
結語:
建筑工程之中地基的重要性是十分顯著的,其技術需要嚴格要求且實時更新發展,地基的質量也將多方面影響綜合建筑水平,保證建筑水平的前提便是準確進行地基配置,確保綜合合理性。強夯法和注漿法作為兩種常見的地基工程技術相關質量控制對策在建筑工程地基問題之中發揮了至為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燦明,伍天培,王志剛,等.淺談巖溶地區的地基處理工藝及經驗[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5):979-980.
[2]李曉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5,23:96+98.
作者簡介:
郭典淳,浙江恒宸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