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在西安恢弘的人民劇院藝術中心,當江蘇省文化廳領導接過了現代淮劇《小鎮》榮獲第十五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獎牌的那一時刻,作為江蘇省淮劇團的一名曾經擔任過團主要領導的我,一名淮劇界的老同志,此時可說是淚流滿面、激動萬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江蘇省淮劇團從成立以來的60年,歷經幾代淮劇人勵精圖治、奮發進取,在一次次拼搏沖擊中、終于實現了在藝術創作上從高原向高峰上的登攀,這不但是淮劇界的榮耀,也是江蘇省廣大戲劇工作者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思想,在現代戲創作中取得的最新豐碩成果,作為劇中直接參與演出的一員,我也十分有幸的能憑著自己多年的藝術積累,較為成功的塑造了劇中朱老爹一角,為推進劇情的層層展開、提升全劇的藝術水準,同時帶動其他青年演員,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為打造該劇的成功,并一舉奪得這有著極高藝術含金量的成就作出一名老淮劇人的貢獻。
崇尚時代道德風范。
淮劇《小鎮》講述的是一個民風淳樸、德行遠播的千年小鎮——天元鎮,突然間來了一位京城老板企業家的女兒姚遙,她告訴小鎮的人自己是遵照父命專程前來尋找老父親30年前的救命恩人,并欲以500萬酬金來感受當年滴水之恩的父老鄉親,面對這筆從天而降巨款,讓平靜的小鎮上瞬時掀起了連天波瀾,由此小鎮人的良心也受到煎熬與叩問。500萬,是來專程酬謝當年的救命恩人,這恩人是誰呢?由此故事在發生奇跡的變化,劇情的發展也是撲朔迷離。在人們的心目中,多年來小鎮有一位極受大家尊敬與愛戴的老者,他就是朱老爹,因為朱老幾十年來一直奉行的是慷慨助人,他不知做了多少好事,是天元小鎮上聲名遠播的道德模范,遇到特殊的大事,鎮里都要請出朱老來宣布,面對一個好人群體迭出、屢做好事的小鎮,能讓這位京城來的女孩圓她父親的夢想,又讓這500萬留在小鎮這該是多少好的一件事啊。更為重要的是現在正值文明鄉鎮創建評比之際,秦鎮長認為這筆酬謝資金一旦留下,這是咱小鎮人的榮耀,古鎮的風范將更加擴大,所以一場圍繞由電視臺直播的弘揚道德風范的現場會即將開始了!朱老爹,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第一次亮相,人們在等著他的宣布,可我們的朱老爹此時的心情是多么復雜,他也希望有人出來,為小鎮爭光,但他更表現得一身正氣,他一語驚人,當年企業家留了一句話,誰答對了才能領取,否則一切免談,別說是500萬、就是再多的錢也不能昧著良心去拿!我在飾演這一角色時,一是準確的把握分寸,做到堅持原則、不怒而威;二是維護小鎮形象,絕不容許誰玷污了小鎮的名聲!正是在朱老爹的正氣浩然的堅守中,讓人們的心靈得到拷問,大家最終用道德維護了小鎮的榮譽。
敢于解剖自己靈魂。
在淮劇《小鎮》中,朱老爹一方面為維護小鎮的形象做了大量工作,另一方面他的眼里也容不得半粒沙子。面對本鎮上的幾名有頭有面的人物主動提出自己曾做過好事,可以去領取酬金,你看此時的朱老爹是一臉嚴肅,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復雜的,他感到小鎮上有的人的人心已經被扭曲,怎么能生出這種自私的行為呢!面對電視新聞媒體,面對全鎮上的人,我設計了在此時毅然的站了出來,用行動來制止這種有損道德的行為,并毫不留情地放出話來!“你們說的都不對!”。朱老爹以硬邦邦的斷然語氣讓幾位藏有私心的人無地自容,一個個羞恥得恨不能鉆到地縫中去。其中的兩個人不是主動提出對不起小鎮榮譽,無臉再在鎮上呆下去而前來與朱文軒辭行將遠走他鄉嗎!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朱老爹這樣一個道德模范,他能主動承認自己也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當年助人之前曾有過一段讓心靈一輩子煎熬的事情,那就是拾到過糧票沒有歸還人家,自己從此一輩子在反思,接受良心的責備。朱老爹的言行讓我感觸很深,在飾演角色中,我結合自己的演出生涯可說是深有體會。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回想在過去的歲月中,我們都曾有過自己的小九九,打過小算盤,特別是當每次在拿到新劇本分配角色時難道都是那樣出以公心的嗎?想想自己也覺得臉紅。在遇到別人困難時面對需要伸手相幫時,其實自己也有過猶豫彷徨;在榮譽面前嘴上不講,其實也想過能讓光環照著自己。飾演朱老爹,學習朱老爹,敢于挑戰自我,勇于解剖自己,我想這也是我從淮劇《小鎮》飾演人物中得到的啟迪!是朱老爹的藝術形象鼓舞激勵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時時嚴格要求自己,正視自身不足,正如古人言的,知恥而后勇仍然是一位勇士!
弘揚傳統淮劇藝術。
淮劇《小鎮》的創作演出成功,這在淮劇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一樣的意義。多年來,由于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淮劇這一地方劇種和其它一些劇種一樣,也面臨演出市場蕭條,人才短缺、藝術后繼乏人的狀況。不少業內人士也多次通過不同途徑呼吁要重視和保護地方劇種淮劇。其實傳承和保護的最好辦法的弘揚它,用優秀的作品和劇目來支撐,通過演出擴大其社會影響力,爭取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的關注與喜愛。淮劇《小鎮》獲獎后,我和劇團的領導、演員們形成了思想上的共識:多演出、多出優秀作品這才是我們對淮劇藝術最好的保護傳承,這更是我們現代淮劇人的神圣使命。為此我做到一是身體力行參加演出。我今年已經70多歲了,與劇中飾演的朱老爹在角色年齡上相當接近。在劇團南上北下、全國巡演中,我一度體質較差,難以適應長途運輸與夜晚演出的辛勞,但想到我們的每一場演出就是在用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在新的舞臺上去擴大淮劇藝術的影響,是為弘揚這一國家非遺文化作出的貢獻,想到這些自己即使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由此我也產生新的動力。《小鎮》從開演至今已達176場,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也都堅持下來了,因為我心中有對淮劇藝術的一份鐘愛,有對傳統文化的堅守信念,這些都在鼓舞和激勵我一路前行的力量所在。

二是積極推進戲劇進校園。我和劇團的同志一直把淮劇的普及放在心中,為戲曲進校園多做促進工作。僅2018年,我參加演出的《小鎮》就先后走進南京、南通、鹽城等多所高校進行18場巡回演出,把淮劇送到大學生中,我們還排演了優秀的淮劇傳統折子戲走進大學、中專演出達20余場。如今因《小鎮》而喜愛上淮劇的觀眾群正日益擴大,一個爭看淮劇、傳承淮劇的熱潮正在廣大青年學生中興起,僅江蘇省淮劇團推進的淮劇微信群就在一年內擴大了6倍。去年底在第自屆千鶴灣淮劇大獎賽中,參賽的選手中大學生達參賽選手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我在《小鎮》中演唱的二段唱腔也在演唱會上出現,讓我頗為感動。
三是積極參與公益性宣傳。鹽城是一個崇尚道德、好人群體特別眾多的城市。在我市僅中國好人就有60多位,另有全國、全省各類道德模范代表數百人。一個好人影響一群人,一群好人帶動一座城。向好人學習,爭當《小鎮》中的好人,我如今仍繼續積極參加市、區文化惠民演出,通過在演出中陶冶自己情操。2018年我在演出空閑還參加亭湖區文化下鄉演出達22場,用我的實際行動宣傳《小鎮》所弘揚的時代精神,為淮劇藝術的振興作出淮劇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