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利
童話是孩子的樂園,也是他們通過文字對世界的最初凝眸。童話用孩子純凈的目光打量著周遭,捕捉著每一縷微風的拂動和隱約的濤聲。童話中的人物和情節常常積淀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影響著其未來的選擇與人生之路。然而,優秀的童話是可以擺脫閱讀年齡限制的,即使我們已近中年或老年,依然會被童話的美好打動。我們80 歲時也不會忘記為愛情變成泡沫的美人魚,不會忘記美麗與善良的白雪公主,還有可以變大變小的愛麗絲。因此,童話作為一種特定的視角,雖然給寫作帶來一定的限制,但卻絕非真正意義上的桎梏。它是純真的,而純真并不等于簡單。
新疆作家李丹莉的科學童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在眾多的當代童話中別具一格,讓人驀然發現童話發展的另一條路徑。童話原來可以這么寫,可以達到如此多元、多義的境界。她將童話與科幻、科普、地域、情感、哲理、感悟等多種元素雜糅在一起,沖破了傳統童話的藩籬,成為一種帶有現代性特征的獨特敘述,這一點在當代童話中富有開創意義。對一篇童話而言,故事誠然是最重要的,需要跌宕起伏的情節,富有個性的人物,復雜離奇的經歷,然而采取何種方式,怎樣將故事講述出來同等重要。
透過“木子科學童話系列”中的幾篇童話,可以折射出李丹莉童話創作的幾個基本特征,如地域特色、科普功能、哲理融入、語言特色、時代氣息等,這些都使她的作品在當代童話中獨樹一幟,極富個人色彩。

圖1 《小石頭的夢想》(新疆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
一般而言,與童話相比,主流文學的地域特色要明顯得多,讀者可以輕易透過書頁感受到張愛玲的上海、老舍的北京、趙樹理的山西、賈平凹的商州等。那些與眾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風情、地域生活撲面而來,讓人感受到新鮮的泥土氣息和脈動的生活旋律。它們與泛泛而談的城市或鄉村不同,并非流于紙上或概念之中,而是有著自己獨有的呼吸與節奏,以及高識別度的內在、外在特征。
與主流文學相較,童話似乎與地域特色相距甚遠,這種以兒童為特定讀者的文本往往地域色彩稀薄,將地域色彩作為寫作的自覺更是罕見。例如,僅通過文本閱讀不做背景了解的話,我們很難想到《海的女兒》源自丹麥,《白雪公主》產于德國,《愛麗絲漫游奇遇記》來自英國,《夏洛的網》出于美國,它們幾乎不帶有空間明確的地域性,把這些故事的發生地放在西班牙、法國或荷蘭也并無不可。那些時空模糊的海洋、城堡、莊園、王子、公主,幾乎是全世界共同的想象,像一個個烙上童話符號的影子游走在時間的長廊里,沒有自己的家園。
李丹莉的童話卻無比強勁地讓人感受到鮮明的地域色彩,具有如此濃厚地方特征的童話我還是第一次讀到,這在當代或更久遠的童話敘事中謂為罕見。通過她的作品,我們感受到一個活潑的、生生不息的新疆,感受到那里獨特的人文氣息、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唯我獨有的地貌特征等。新疆,像一個揭開神秘面紗的女郎,在這些童話故事中呼之欲出,活靈活現,將她的美貌、歌喉、舞姿等一展無余。
《木楊楊的煩惱》中新疆特有的胡楊樹;《小北鮭的水中音樂會》中新疆的瀕危野生魚;《一場誤會》中的新疆盤羊、野鴿子、野馬、雪雞、野兔、松鼠、旱獺、野豬、鵝喉羚;《大紅魚的心聲》中的喀納斯湖與湖中生活的冷水魚;《阿魏的QQ 好友》中新疆獨有的中藥阿魏及生長在附近的阿魏菇、紅柳、云杉、蒲公英、羅布麻、駱駝刺等;《小石頭的夢想》中昆侖山上的和田玉;《小松的微信》中生長在新疆阿爾泰山和天山東部的落葉松……幾乎每一個故事都與新疆有關,且聯系密切,甚至脫離開新疆這一具體語境,故事將不再成立。這里的地域色彩不再是一種裝飾或遙遠的背景襯托,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寫作自覺。
因為熱愛,所以關注。當作者飽含深情地寫到新疆的人文物產、丘壑山巒、水系河流等方方面面時,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透過紙頁油然而出。這種地域色彩不僅讓文本具有了高度的標識性,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能使讀者從童話這一窗口更加切近、仔細地端詳新疆,細細考察它的歷史、現在、文化與風景,將新疆這一具體地域交織融匯在童話之中。魯迅先生在給陳煙橋的信中談到木刻時指出:“我的主張雜入靜物、風景,各地方的民俗,街頭風景,就是為此?,F在的文學也一樣,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別國所注意?!睙o論木刻藝術抑或文學,民族地方色彩的濃重均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效手段,尊重并彰顯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特色,才能得到更多、更廣泛的矚目,只有自我特征鮮明的文化才能在眾多文化分支中獲得寶貴的一席之地。當李丹莉將描寫新疆作為一種深刻的自覺,讀者也便充分意識到其作品的獨異之處。在我們身處千篇一律鋼筋水泥叢林的城市,放眼相同的住宅、相同的馬路、相同的街景時,才會發現獨異顯得多么奢侈。
黑格爾用“這一個”評價小說中獨一無二的人物,他(她)們因強烈的自我特征為讀者所感知。那么,獨一無二的地域色彩也可以使文本成為小說中的“這一個”,當這種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作品越來越多時,國家的整體風貌也便越突出。這一點,當是童話作家應努力借鑒并學習的。
李丹莉的童話特別在童話前加綴了“科學”二字,這一點極大程度地彰顯了其與其他當代童話的區別。她的每一篇作品中,無論長短,均充分注意到了科學元素的融入,可以說,向讀者傳播科學知識是其僅次于故事講述的第二個目的。
讀者不僅從那些“其稱文其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的故事中得到啟迪,還能看到許多新異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完全不同于物理、化學、生物教材中正襟危坐的模樣,它們是鮮活的、生動的,可以通過感性直接滲透入腦海而無須理性刻板記憶的。如同最要好的朋友,可以親密聊天,溫柔私語。
胡楊可以在沙漠里生活,成為沙漠之王,因為它的根系四通八達,葉子上有蠟質,可以減少蒸發,以此努力適應環境的惡劣;盤羊有自己的羊道,它們可以頭朝地從高處直接跳下,它們和北山羊、巖羊有著明顯的不同;新疆有20 種阿魏,但只有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才可作藥用;在阿魏死亡后的腐根旁會生長出一種特殊的野生蘑菇,它們靠吸收腐爛阿魏的營養生存,叫作“阿魏菇”,也叫“天山神菇”;新疆和田玉因產于新疆和田而得名,它漫潤光澤,堅實縝密,根據顏色可分為六種: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黃玉;石墨和金剛石一樣,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只是結構不同,經過高溫、高壓的鍛造,它們的形態可以互相轉化。鐵看上去很硬,但金剛石卻可以輕易給它帶來劃痕,在高壓下,金剛石巋然不動,而鐵卻會嚴重變形……這些科普知識讀來新奇有趣,在不知不覺中拓寬了讀者的認知視野。
當前并非我國科普事業的繁盛期,與“五四時期”大規模引入“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的態勢相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科普工作的相對繁盛相比,當今的科普現狀顯得相對遲滯。中小學不斷加強對升學率的重視,而較少注重自然課程的開設,這使得科學知識成為學校教育中有目共睹的一片沙漠??破諘趯W生讀物中的數量遠遠低于漫畫書及故事書,科學知識的不足成為中小學普遍存在的現象。李丹莉童話中飽含了大量細致入微的科學知識,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鏈條的缺失。我在想,如果更多童話作家擁有這樣的自覺,將科普傳播巧妙地填充于童話這一美好的文學形式之下,那么對低幼齡讀者的現實影響將會多么深遠。
當然,如果因為過于關注科學知識的融入而影響童話的內外特征,是得不償失的。這一點李丹莉童話的分寸感把握較好,她的科學童話絕無說教,而是緊緊與故事內容結合在一起,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毫無生硬之感。會讓你感到這些知識本身便是故事的一部分,絕非多余,讀者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加以了解,并由此更好地明白故事的內容。
童話應不僅僅滿足于故事的講述及科學知識的灌輸,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上,它應指導讀者(尤其是低幼齡讀者)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將深淺不一的哲理深深嵌入故事的內核中 ,使其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的內心世界,包括其基本價值觀、世界觀的確立,這些都是童話在唯美純稚的外貌下隱藏的重要職責。
事實上,許多世界知名童話無不蘊含著這樣的哲理。《灰姑娘》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可能出現暫時的困境,但只要有一顆善良向上的心,歷盡磨難后最終能夠得到命運的眷顧;《丑小鴨》告訴我們是金子遲早會發光,不如將挫折與痛苦看成生活的饋贈,使自己的心靈逐漸強大起來;《木偶奇遇記》告訴人們許多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卻可以從這不完美的起點出發,走向不斷的自我完善,脫胎換骨重塑一個嶄新的自我??梢哉f,童話不僅具有激發想象的功能,同時也是一雙引導讀者發現生活、感悟生活的溫暖大手。沒有哲理內核的童話會顯得空洞而虛浮,如同沒有靈魂的軀體。
李丹莉的童話作品從不缺乏哲理性,這些哲理將故事提升至更高的層面,達到醍醐灌頂般對心靈的震撼?!缎∈^的夢想》提醒讀者無論身份如何卑微,都應心懷崇高偉大的夢想,志存高遠,不合于俗,實現更高的自我價值。過程中即便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和痛苦的打磨,都要咬牙承受。“我有比這更遠大的夢想,因此要暫時忍受寂寞?!薄拔也蛔鼋ú模矣懈叩淖非?;任何艱難的處境都不要放棄夢想,堅持到最后吧,我相信我們最終會成為世間的珍寶?!边@塊昆侖山上的石頭,最終被人發現,由一塊普通的石頭被打磨成精美絕倫的羊脂玉雕?!督饎偸c石墨》中低調、內斂、踏實做事的石墨,與驕傲自大、剛愎自用的金剛石,顯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世態度與人生態度。這些,對讀者而言都起到了現實的范本與警示作用。
李丹莉的童話鼓勵人擁有夢想,什么時候也不能放棄自我;消解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妄自尊大,號召尊重世間所有的生命,提倡與自然和諧相處;呼吁保護環境,熱愛家園;珍愛友誼,寬容待人;等等。這些飽含真誠毫無說教之氣的引導,使童話將娛樂之外的教育責任發揮得淋漓盡致。或者我們可以說,讀好童話長大的孩子不容易變壞,因為他們較早接觸了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科學觀等,充滿陽光的氛圍不易生長出病弱的幼苗。
李丹莉童話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韻味,讓人想到透明的水晶,它從容舒緩,質純無雜,通透自然,憑借細致入微的描繪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將讀者帶入夢幻般璀璨的世界。
她的人物語言純真可愛,老人平和寬厚,兒童單純天真,朋友間的親密無間,鬧意見時的互相攻訐,不同人物因個性的不同而帶有各自的語言特色,惟妙惟肖。敘述語言耐心細致,如耳邊親切的絮語,悠徐自然,從不直奔情節,而是充滿了慢節奏的舒適與沉靜。她寫山,寫夜,寫露水,寫靜靜開放的雛菊,寫風吹過耳邊鳴叫的聲音。“落葉松爺爺有一支像星星一樣的手機,蒲公英應邀撐著小小的降落傘,飛到星星上為他修理信號線路……”這些句子讀來有一種夢幻般的魔力,在繁雜浮躁的社會中如一股汩汩流溢的泉水,使我們的心一下子靜下來,仔細聆聽花開的聲音,專注于星星眨眼的樣子。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舒緩的敘事節奏中,作者并未忽略在語言中注入種種現代性元素,講述那些浪漫溫馨的故事的同時,也在記錄著只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氣息。雖是童話,但依然能夠讓讀者感受到強勁的時代脈搏,它仿佛在告訴人們,這些都是發生在這個時代的故事,既非過去也非未來。網絡、微信、朋友圈、QQ 群、城市的霧霾與治理措施,城市人的孤獨感,越熱鬧越孤寂的悖論……它使童話的視角超越了語焉不詳的曖昧時空,變得無比清晰,并下潛到更為深層的領域,將傳統童話的懲惡揚善、大團圓結局改為對世界客觀的審視與憂慮。
打開眾多經典童話,看到的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美好,即使人物遭受一些波折困苦最終也能逢兇化吉。夢想得以實現,愛情得以永久,誤解一定冰釋,友誼必定延續,太陽的光輝普照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度n苣姑娘》中被女巫弄瞎雙眼的王子最終復明,帶妻兒回到自己的王國;《小紅帽》中小紅帽被惡狼吞進肚子,獵人剪開狼的肚子后,小紅帽一下子跳了出來,完好無損,只是受到了輕微的驚嚇(這一描述有悖于常識,為了完美結局完全忽略了狼牙的作用,顯得不符合邏輯);《拇指姑娘》中喝露水、食花蜜的拇指姑娘被燕子帶到了美麗自由的國度,從此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王子、公主的童話不能掩蓋現實生活的丑陋、復雜,童話的功能是使孩子正確認知世界,而絕非讓他們對世界產生誤解和不切實際的印象。過度賦予這個世界以美善往往會降低孩子的辨別能力,使其成為公共預制想象的受害者。這樣我們便能夠理解巴塞爾姆何以戲仿格林的《白雪公主》,寫下那樣一篇充滿黑色幽默的后現代主義童話,他無非告訴人們對于現實生活不應放棄應有的警惕,而傳統童話是帶有蒙蔽色彩的,會將大眾的智商大幅度拉低,需加以提防。
同樣,李丹莉的童話也不因過于照顧兒童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而人為取消對現實的關注。她寫野生動物被過度獵獲,寫自然環境被破壞的觸目驚心,寫動物在人類陰影下心驚膽戰的生活,寫親人之間的分離與思念,寫人生許多無法預料的磨難,寫我們可能遭受的不解與傷害。它使人們了解當今社會面臨的問題和普通人的內心世界,了解社會的進程與遇到的阻遏,她的童話絕非自言自語的夢囈,而是有著堅實的社會根基。
這些,都展現出她的童話來自活生生的現實而非純粹的臆想,將簡單的兒童世界變得更為多元、多維,在童話中始終保留著一條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讓讀者(即使低幼讀者)可以通過這條通道看到遠處的真實,決不是封閉的、孤立的,脫離當下的。
李丹莉的科學童話帶著積極向上的時代氣息,以極富個性特征的方式開啟了新童話的創作方式,我們祝愿她未來的路越走越寬廣,并能帶動更多的童話作家寫出別具一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