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態小說略觀

2019-06-21 00:56:28加拿大瑪麗伍德伯里
科普創作 2019年2期
關鍵詞:人類小說生態

[加拿大]瑪麗·伍德伯里 著

陳 越 李 昕 譯

我們驅車從都柏林來到愛爾蘭西邊靠近杜林的海岸,在懸崖邊上的一間農舍下榻。一晚上的飛行再加上長途驅車,我們已經疲憊不堪。當走近這家農舍時,草地上的兩匹白馬抬起頭看向我們,一股強風將它們的鬃毛和尾巴吹起,狂野而優雅。

從地圖上看愛爾蘭,總覺得從一邊海岸到另一邊海岸不需要太長時間,但要適應在公路左側開車和汽車左側駕駛確實花了不少時間。與此同時,在這里駕車還必須有耐心。這里的環形交叉路口常常讓人一頭霧水,狹窄的鄉村小路邊上也罕見路肩,熟門熟路的愛爾蘭司機經常以100 邁的速度飛馳而過,而年邁的農夫也時常趕著牛兒馬兒穿過道路,他們的年紀甚至比這片土地還老,司機不禁會停車向他們頷首微笑,讓路而行。我丈夫開著車,我和母親欣賞著周圍奇妙的鄉村景色。當我們到達目的地、走下車的那一刻,我的精神頭兒來了,徑直走向了馬兒,它們是這家農舍主人的。我必須穿過這片濕漉漉的草地才能到馬兒身邊,還好馬兒自己走到了我這邊,我才得以撫摸到它們,喂它們吃地上的干草。每天晚上回到農舍,它們都在那里迎接我們。

每天清晨,當我們離開農舍時,都能欣賞到愛爾蘭的狂野風情:洞穴、巴倫國家公園(the Burren)、大海、莫赫懸崖(cliffs of Moher),以及許多風景,這些都曾出現在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筆下。我們乘船前往位于吉爾湖(Lough Gill)的茵夢湖島(Lake Isle of Innisfree),這里也曾是葉芝作品的靈感來源。19世紀,當他徘徊在倫敦熙熙攘攘的艦隊街(Fleet Street)時,曾夢想著逃離那里,去過一種簡單的、與大自然親密相處的生活,于是他寫下了那些傳世佳作。我們還常常在斯魯茲樹叢(Slish Wood)和湖島周圍的小徑上進行越野跑步,而葉芝也曾在《被偷走的孩子》(“The Stolen Child”)中把這片樹林稱為“史留斯樹林(Sleuth Wood)”。在這里,幾乎每走一步都充滿了汗水與驚奇,我們仿佛遠離城市和人群的嘈雜,盡情與自然界萬物互動,但晚上我們還是去了酒吧。在野外,我仿佛與世隔絕,體會到了一種強烈的神圣感、敬畏感,有時甚至會有些許不適。這個地方充滿了歷史的氣息,讓我內心自由。

我的故事與自然和人的關系緊密相連,若將它稱為一種小說,那它便屬于生態小說(eco-fiction)。生態小說有它的前身,葉芝早期的作品就可以算作現代生態小說的靈感來源之一。在作品《茵夢湖島》(“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和《被偷走的孩子》中,葉芝表達了他對擺脫維多利亞時代的囚禁、逃到野外的愿望,后來,盡管他通過神秘主義來尋求這種逃離,但其實最早的思想源頭應該根植于愛爾蘭神話:

來吧,人間的孩子!

與一個精靈手拉著手

走向荒野和河流吧,

這個世界哭聲太多了,你不懂。

——《被偷走的孩子》葉芝

一、何謂生態小說

吉姆·德懷爾( Jim Dwyer)的《野地之書:生態小說指南》(Where the Wild Books Are: A Field Guide to Eco-Fiction)是一本全面描述生態小說的書。他研讀了數百本書后提出了生態小說的判別標準:

在作品中,非人類環境不僅僅要承擔小說的架構,同時還要證明人類歷史與自然歷史密切相關;

人類歷史不能作為唯一的合法利益;

人類對環境的責任是作品的倫理取向之一;

在作品中,環境的發展應該是一種過程,而非既定的常量。

而邁克·瓦齊(Mike Vasey)的定義如下(在德懷爾的書中引用):

故事應以虛構景觀為背景,捕捉自然生態系統的本質……(它們)可以基于人類與這些生態系統的關系而建立,也可以完全忽略人類。但是,故事本身必須能夠將讀者帶到自然界中,并能夠使自然事物栩栩如生……理想情況下,景觀和生態系統,無論是幻想的還是真實的,都應盡可能“現實化”,并且情節設置應符合生態原則。

有些定義更為簡單。阿什蘭溪出版社(Ashland Creek Press)將生態小說稱為“有良心的小說”(fiction with a conscience),該出版社的聯合創始人約翰·楊科(John Yunker)在私人信件中稱之為“超流派”。我認為生態小說與其說是一種流派,不如說是一種將自然景觀、環境問題和自然荒野——以及人類與這些事物的聯系——融合到各種流派中并使之更為鮮活的方式。我不喜歡為事物貼標簽,也不喜歡劃定框界,生態小說的范圍廣泛,歷史豐富。它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空間限制,可以發生在過去、現在或未來,也可以出現在其他世界。

二、小說中關于氣候變化的簡短說明

當前涌現出了許多術語用來描述人為全球變暖(AGW)這一“超級對象”,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本時代最大的生態危機。也許人們在早前的生態著作中對其中某些問題已有所關注,而且或許正是這些問題引發、建立并最終使人為全球變暖達到頂峰。這類小說包括人類世小說(Anthropocene fiction)、新自然創作(new nature writing)、環境恐怖小說(enviro-horror fiction)、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綠色小說(green fiction)、生態未來主義(ecofuturism)、生態朋克(ecopunk)、生物朋克(biopunk)、太陽系朋克(solarpunk)、環境科幻小說(environmental science fiction)、 環 境 小 說(environmental fiction)、氣候小說(climate fiction),以及生態/新怪誕小說(ecological/new weird fiction)等,不勝枚舉,而且它們并不總是僅與氣候變化有關,而是與相關的生態、社會、政治、文化體系有關。根據蒂莫西·莫頓(Timothy Morton)的說法,超級對象能夠解釋物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大規模分布,從而超越了局部化,比如氣候變化就是這樣一種超級對象。所以我再次重申,任何題材的生態小說,不管是浪漫的、冒險的、神秘的,還是其他任一種我們知道的形式,都應該能夠將野生世界表現得栩栩如生。

三、一段歷史

吉姆·德懷爾在他的野外指南中稱,他第一次聽說生態小說這個詞是從1971年華盛頓廣場出版社出版的生態小說選集中看到的。這一小說選集甚至收錄了1933年的舊短篇小說,里面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也足以讓我們驚喜萬分: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埃德加·艾倫·坡(Edgar Allan Poe)、科珀德(A. E. Coppard)、詹姆斯·艾吉(James Agee)、羅伯特·M. 科奧茲(Robert M. Coates)、達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小羅布利·威爾遜(Robley Wilson Jr.)、懷特(E. B. White)、鮑爾斯(J. F. Powers)、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 Jr.)、薩拉·奧恩·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蒙羅(H. H. Munro,又名薩基)、巴拉德(J. G. Ballard)、史蒂文·沙爾德(Steven Scharder)、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及威廉·薩洛揚(William Saroyan)。這本選集的序言指出:

地球是一個生態系統,它有一種集體記憶。地球上發生的每件事,不管它看起來多么微不足道,都會在某個時間以某種方式影響系統中其他所有事物的存在。

生態小說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涉及人類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人類是否會繼續忽視環境的警告,破壞生命之源?

人類是否會將牛群趕進屠宰場?

所以,生態小說一詞的首次出現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故事中。但是,同許多生物一樣,這種類型的文學也有根有枝,還有不斷延伸的樹冠。根據德懷爾的說法,它的先驅包括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田園詩、神話作品、動物變形小說和古典小說。也正如斯塔德勒(Stadler)編輯的選集所示,科幻小說的根源清晰明了——很久以前就已經有環境科幻小說和生態怪誕小說,因為葉芝及各個領域的作家都曾擔心過城市文明的垮塌,他們想要凈化身心,在“有水、有野性”的世外桃源尋得心靈的歸屬地。托爾金( J. R. R. Tolkien)也有著類似的憂慮,在他的奇幻小說作品中,他常常將現代社會的機器和貪婪與想象中的仙境相提并論,但是他筆下的仙境也沒有完全脫離現實。帕特里克·克里(Patrick Curry)曾在“托爾金莊園”網站寫過一篇題為《托爾金與自然》(“Tolkien and Nature”)的文章,文中說:

托爾金讓讀者重新認識到人類近10 萬年來一直生活在充滿活力、感性和無限復雜的大自然中,直到400年前,現代西方才將自然看作一種可量化的、惰性的、被動的“資源”。他作品中的中土世界(Middle-earth)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因為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可以接受那個地方。

在這一領域有許許多多的作品,其中包括早期關于氣象神的神話,比如關于北歐神話中的雷神托爾(Thor),或者日本神話中的風暴神和海洋神須佐之男(Susanowo);圣經中的諾亞(Noah);還有莎士比亞的作品《暴風雨》(The Tempest)。1759年,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就在《拉塞拉斯》(Rasselas)中講述了天氣的調節。各種各樣的風暴,如洪水、大風、冰暴和火災,經常會出現在生態小說情節中,但故事不一定是為了預示世界末日,它們也可以只是一種微妙的、令人沉思的作品。

有一些人,諸如自然作家和詩人,他們雖然不是小說作家,但同樣促進了小說運動的發展,其中包括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瑪格麗特·富勒(Margaret Fuller)、約翰·穆爾(John Muir)、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約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和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等人,我們不能將他們忽視。幾乎每一個時代都有熱愛大自然的人,從阿西尼城(Assisi)的圣弗朗西斯(St. Francis)到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從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到邁克爾·麥克魯爾(Michael McClure), 再 到 娜 奧 米· 克 萊 恩(Naomi Klein),他們用筆尖贊美自然,或試圖用政治手段處理人類對自然的影響。

有人可能會說,生態小說最初是以動物和鳥類的洞穴畫開始的,它記錄了一個人類與環境相聯系的時代,并通過藝術來講述故事。但這個詞在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流行起來,那時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才開始關注自然歷史,具有倡導意義的自然寫作開始在文學研究(生態批評)、非小說和小說中發展起來。隨著其他環境運動的興起,有關生態小說的研究也開始蓬勃發展,于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融入了一種道德因素。然而,我們在講故事時必須十分謹慎,既要忠于一定的藝術形式,又不能陷入說教。生態小說和散文超越了個人敘述,將我們與周圍的公共場所,即我們的自然棲息地聯系起來,而以前的文學學術界經常忽視這一重要的聯系。

四、延伸的樹冠

生態小說可能在數十年前就開始流行了,至今仍未消退,而且它還在不斷發展。宋惠慈(Wai Chee Dimock)曾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對杰夫·萬德米爾(Jeff VanderMeer)的小說《伯恩》(Borne)發表評論。文章題名《正視海洋中的污染》(“There’s No Escape From Contamination Above the Toxic Sea”),文中寫道:

這個即將發表的故事也標志著生態小說時代的到來:它定會比以前想象得更狂野、更肆意、更驚險;我敢打賭,也敢保證,21世紀誕生的作品將同20世紀或19世紀一樣精彩。

當今時代,希望越來越少,危機卻四面埋伏,我們很難將所有的危機都考慮得面面俱到。新聞中不時會報道學校槍擊案、政治動蕩、貧窮、饑餓、難民危機、謀殺、種族主義、強奸、性騷擾和仇恨等問題。作者在創作故事時會考慮這些問題,在構思故事情節、世界建設和人物緊張關系時也會引入一些重大危機,但有些危機卻無法成為他們的新聞素材,例如,氣候變化、生物滅絕、野地縮小、生態多樣性減少等。我們從未見過當今這樣的世界,我們通過幻想荒野從而更加珍視剩下的東西。我們希望在美好的事物消失之前能夠將他們記錄下來。在小說中,人們想絕望地抓住最后一片未被砍伐的森林、干凈的海洋、波光粼粼的河流、廣闊的沙漠,即便只是后院的一小片生態系統也能夠讓我們著迷。我曾坐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山脈的湖邊,看了數小時的魚兒,內心驚異。

我每個月都會關注那些在小說中探討氣候變化的作家,并展開許多有趣的討論。其中一位作家是約翰·艾奇森(John Atcheson),他說:

我認為小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定義一個時代的精神。如大量的反烏托邦電影和小說就有趣極了,我相信它們既是我們所處時代的反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也就是說,即使是那些不承認氣候變化的人,也有一種模糊的恐懼感,而反烏托邦的故事能讓他們克服內心的恐懼。事實上,我認為恐懼超越了氣候變化。我們過去所依賴的制度和紀律早已聲名狼藉,因而人們會產生有一種早期的厄運感……進而出現電影和平面小說中的其他現象——例如“超級英雄”。

這里有一個要點:一些宏大的概念在新聞中往往只能以簡單的數字和字節體現出來,但是小說能夠有力地幫助讀者了解這些概念。一個好的故事不是說教式的,而是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單單是指引讀者逃避,還會引導他們去反思、關心和應對事物。我在2015年曾出版過一本關于氣候變化的故事集《變化之風》(Winds of Change),斯蒂芬·西珀斯坦(Stephen Siperstein)曾為其作詩。他說,很少有人關心氣候變化,而現在否認主義、懷疑主義,以及“氣候靜默主義(climato-quietism)”都很猖獗。布魯諾·拉托(Bruno Latour)用“氣候靜默主義”這個詞來形容那種懶散的態度,說明如果人類不采取行動,事物將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式。據斯蒂芬說,“這是我們認知和情感生活的‘新常態’,要想把一切弄清楚,我們需要幫助,我們需要向導和地圖,我們需要情感資源。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文學和文化藝術。”2005年4月,比爾·麥吉本(Bill McKibben)在雜志《麥芽》(Grist)中提出一種想法:“現在變暖的世界需要的是藝術,甜蜜的藝術。”

五、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烏托邦和反烏托邦通常可以看作一種被荒野包圍的最大范圍的控制區——就像巴特勒筆下的《烏有之鄉》(Erewhon)、福斯特筆下的《機器停止》(The Machine Stops)和葉夫根尼·扎米亞京(Yevgeny Zamyatin)筆下的《我們》(We)一樣。”

烏托邦的良民認為荒野是危險的、敵對的、不適宜居住的;但對于那些善于冒險的、叛逆的反烏托邦來說,它代表著變化與自由。在這里,我看到了陰陽相抱:黑暗神秘的荒野圍繞著一片明亮安全的地方,地獄變成了天堂,光明開放的未來包裹著一個黑暗封閉的囚牢……反之亦然。

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解釋了如何建立一種新的烏托邦。

反烏托邦文學中可能充滿希望,而烏托邦文學中可能會出現它想象不到的問題。

我經常注意到,生態小說故事雖然有時候令人恐懼,但有時候也可能帶來希望。我們常常互相敵對,但救贖會把我們都變成主角。即使在危機時刻,我們也可以一起做好事。盡管人們對氣候變化給地球上的物種帶來影響的看法比較悲觀,但當我們在內心種植善意之果時,當我們抬頭面對我們的錯誤,為它們道歉、修復它們時……當我們做正確事的時候,最刺激的故事往往就在此時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東西也變得很酷!

太陽系朋克這一概念對文學也有積極意義,它不僅是一種小說類型,也是一種充滿希望的美學。我曾采訪過一個公司的管理人員亞當·弗林(Adam Flynn),他說:

發展中國家的數十億人開始擺脫貧困,他們開始追尋“美好生活”的愿景,不幸的是,當前他們的愿景往往只是快餐、大轎車、大房子和炫耀性消費。大規模可持續性意味著可再生的能源,可重復利用的基礎設施,對浪費文化的終結,人類尊嚴的空間,以及持續繁榮的可能性(盡管當前人們的定義方式也許各有所異)。

六、“更加狂野,更加肆意,更加驚險”

以生態為導向的小說正在發展,而且完全是自然演進的。沒人說,“嘿,這是一個很酷的流派——寫下來!”這不是小說的發展方式。現在的情況是,人們開始自然而然地擔心我們的世界和未來,正如人類從創世紀開始便會講一些與此有關的故事。當這些東西包括了對我們周圍生態系統的探索,以及我們如何與之相關時,生態文學就誕生了,并且隨著動蕩的時代而發展。在我運行網站(eco-fiction.com)時,建立了一個圖書數據庫,列的都是在網站上已經發布的圖書。雖然內容并不完全翔實,但也列出了近600 本書。從這個數據庫中可以明顯看出,越來越多的小說家正在從嚴酷的現實中汲取故事的靈感。2018年5月31日,這個項目迎來了5 周歲生日,它如今已成為我的終身項目。而且在繼續這項研究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喜歡生態小說中故事的多樣性——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作者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生活經歷,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能夠用鮮活的聲音豐富這一文學體系。

我總是回想起宋惠慈那句關于生態小說發展的話:更加狂野,更加肆意,更加驚險(wilder, more reckless, more breathtaking)。這一描述可謂十分貼切了。作家正在撰寫并記錄人類如何在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中實現進化的故事。全新世滅絕,又稱第六次滅絕或人類世滅絕,是當今全新世物種持續滅絕的事件,這主要歸咎于人類的活動。各種各樣的文學類型向我們揭示了當今時代的悲傷、鬼魂、生物多樣性減少、塑料海洋,以及死亡等種種現實。它也使我們的內心充滿野性。我曾與那位睿智的詩人洛娜·克羅澤(Lorna Crozier)聊天,她說:

如果我們有幸進入荒野,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會隨著生命而爆裂。在小徑上,我們的腿會更加強勁,它們會變成動物;我們的嗅覺也會更敏銳;烏鴉也會用鳥類學家能夠測量的200 種方言中的一種與我們交談;當一只灰熊吸入我的氣味時,我便在它的身體里、頭腦里存在了片刻,我怎么能不發生改變呢?在我的內心深處,我追尋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如果足夠幸運,我希望能夠用言語表達出那些無法表達的話語,我必須走向外界,走向野性。我必須超越自我。在雨水中,我可以與狼群、灰熊呼吸著同一片空氣,在這片充滿了野性美的大地上盡情呼吸。因此,我必須找到保護它們的方法,阻止人類對它們造成傷害。于是,我將希望寄托在了那一首首詩歌中。

還有杰夫·萬德米爾的新怪誕小說,它們完美地展現了一種狂野和驚險的故事。我在SFFWorld.com 網站發表的三部曲系列《探索生態怪誕》(Exploring the Ecological Weird)中就引用了他的作品。當我和杰夫談論《遺落的南境三部曲》(Southern Reach Trilogy)時,他說:

在我的小說中,我一直在探索奇怪的現實生物,尤其與真菌有關,真菌在細節上往往顯得很陌生。從某種意義上說,真菌是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過渡形式,它們極其復雜,我們還無法完全理解其所有的復雜性。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是要通過怪異的小說去探索生態,而是現實世界的怪異讓你產生了寫這樣一種小說的沖動。《遺落的南境》(三部曲)只是一種個人的探索,因此其中的黑暗生態內容可能更為強烈,也更為集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里的背景極具個人化——北佛羅里達州的荒原,還因為某些其他元素,比如(當時)墨西哥灣無休無止的石油泄漏等,這類元素都充斥著我的潛意識。

圖1 《遺落的南境》(三部曲)(天地出版社,2018年)

在葉芝那個時代,他在艦隊街漫步,腦海中構思著《茵夢湖島》,如今我們走在這里,卻無法回想起葉芝筆下的九行云豆架、紅雀的翅膀、蜂巢、泥笆房。雖然這些景物并沒有什么變化,但現在我們踏上的是一條屬于全世界的艦隊街,它正在走向滅亡。作家正在講述我們的故事,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但既然已經被人類世認可,它也算是一個新的故事。

盡管在愛爾蘭游玩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但我依舊能深切地感受到愛爾蘭的氣息。我可以在巴倫欣賞綻開的小蘭花、密刺玫瑰,從巖石鉆出來的水楊梅、廣闊的沼澤,還有布滿了巖石露頭的泥炭地。這里山連著山,我們走得越遠,視野就越開闊,能夠一覽愛爾蘭的綠草地,但我們似乎永遠無法達到最高點。就在山上的某個地方,GPS出了差錯,把我們帶到了杳無人煙的鄉間小路上,那里許許多多的石楠花圍繞著已經廢棄的幾個世紀以前的農舍和谷倉生長。我看到大海在我奔跑的巖石海灘上翻滾,在莫赫懸崖上陡峭的小徑上,茂盛的草在六月初的大風中搖曳。我也感到冷風拍打著我的臉,將我的臉吹向懸崖那邊,在那邊我看到了數以萬計的海鳥在巖石架子上筑巢。

起初,我們只看到巖石上模糊的白色形狀,但船越靠近懸崖和海蝕柱,景象就越清晰:角嘴海雀、刀嘴海雀、海鳩、三趾鷗、海鷗和其他鳥類到處都是。我還看到了黑魆魆的杜林洞(Poll an Eidhneáin),那里自由懸掛著歐洲最長的鐘乳石。我們站在柔軟的洞邊,映襯著暗淡的燈光,感到了古老的氣息。我沿著一條被泥炭田、血鶴和蕁麻環繞的鄉間小路跑來跑去,仿佛覺得甘道夫隨時都會開著他的馬車駛來。我聽見小屋的百葉窗在北大西洋的強風中沒日沒夜地砰砰作響。不管在哪里,我們都能看到綠油油的田野和樹木,還有成群的牛兒。曾經的遺跡仍然存在,我們可以看到古老的堡壘、城堡、農舍的遺跡、墓石牌坊、石冢及各種巨石。在這里,時間不是線性存在的,過去超越了現在,仿佛精靈可以牽著你的手,將你帶向水間和野外。這像極了文學領域所說的“生態小說”。

本文經由ClimateCultures 網站與作者瑪麗·伍德伯里授權翻譯刊發,題目有改動。該網站為“人類世”提供創造性對話,集結了藝術家、管理者和研究員,共同探索應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文化對策。原文鏈接如下:

①https://climatecultures.net/speculativeworlds/a-history-of-eco-fiction-part-1/.

②https://climatecultures.net/speculativeworlds/a-history-of-eco-fiction-part-2/.

《植物在想什么》

[法]雅克·達森 著 范思晨 譯

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2月

植物一直以來被看作是不能移動的、被動的、無知覺的,但它們也只是被看似而已。本書以中立客觀的態度,根據植物本體論,從“植物性”的角度,改變固有束縛,打破常規參照系,深入植物世界,捍衛科學真相。題材新穎,構思巧妙,富有啟迪性。本書榮獲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科普類推薦圖書。

《美麗之問:宇宙萬物的大設計》

[美]弗蘭克·維爾切克 著 蘭 梅 譯

湖南科技出版社,2018年11月

本書通過量子論和標準模型具體呈現科學之美,從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開始,縱橫古今,從音樂、色彩到當今物理學最前沿的基本概念,歷數人類在認識自然過程中所產生的美麗思考。行文優美,博大精深,引人入勝。本書榮獲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

猜你喜歡
人類小說生態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日韩精品| 九色综合视频网|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性|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欧美三级自拍| 色成人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久久夜色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欧美日韩第三页|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37.|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亚洲无码91视频|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日韩欧美色综合|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产精品3p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二区|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a亚洲视频| 欧美激情第一区| 成人福利在线看| 婷婷丁香色| 韩日免费小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日韩欧美中文|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日韩在线影院| 国产新AV天堂|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毛片| 国产网站在线看|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五月综合色婷婷|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综合色婷婷|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先锋资源久久|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