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偉鋒
圍繞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戰略部署組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是黨報的重要責任和優勢,更是新聞工作者牢記初心和使命的責任擔當。如何創新重大主題報道,進一步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是黨報謀求自身發展、鞏固壯大主流媒體地位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湖報集團始終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把創新重大主題報道擺在首要位置,作為踐行“四向四做”、增強“四力”的重要舉措,著力創優創新、著力做大做強。目前,重大主題報道已成為湖報集團新聞宣傳的優勢品牌,成為省內獲新聞獎的“拳頭產品”。從2014年的《“畝產英雄”系列報道》,2015年的《“生態+”系列報道》,2016年的《“八八戰略”的湖州印記系列報道》,2017年的《“從余村走向中國”系列報道》,到2018年的《影響中國改革進程的湖州驅動》,連續5年獲得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策劃創新獎或優秀作品一等獎。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湖報集團通過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創新重大主題報道的思路、路徑和機制,把新聞精品意識貫穿于主題報道的各個環節,按照全媒體的運作理念,在做大做強做活重大主題報道方面再下深功夫。
對黨報來說,重大主題報道既是一個非做不可的宣傳題材,也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新聞資源;是一個新聞富礦,也是黨報在激烈競爭中的戰略高地。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湖報集團十分重視重大主題的策劃和創新,每年都要精心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主題報道。
一是早動心。圍繞中心工作進行主動策劃,力爭實現“早知曉、早介入、早策劃”。每年年初,湖報集團把上年度的重大主題報道總結和新一年度的部署結合起來,要求對新一年度重大主題報道的重點線索做系統梳理。因此2019新年伊始,湖報集團緊緊圍繞“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這一主題,召集各平臺負責人多次謀劃部署,細化分工,形成了有重點、分階段、按步驟推進的具體實施方案。
二是早動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全面推行“年初建帳、年中查帳、年終交帳”的“三帳”模式,即年初召開采編大會,要求每個采編部門提出全年重點報道題材,為主題報道“建帳”;年中召開多層面的“頭腦風暴”,對各個板塊推出的主題報道進行評點,廣聚智慧為報道“支招”;年終進行“回頭看”,評選年度主題報道好新聞,對優秀作品和人員進行嘉獎的同時,將報道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梳理,并在下一年度的報道過程中進行改善。
三是早動手。做大做強重大主題報道,要有一個靈活機動的運作機制保障。好的題材一定要讓強的記者去寫,要讓好的編輯去編,要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圍繞生產、宣傳新聞精品的各個環節,湖報集團搭建競技平臺,推行“項目招標制”。經過同臺競技獲得報道牽頭的“項目經理”,經編委會授權,可以不受部室限制,在整個集團“招兵買馬”,自由“組閣”,組成一個臨時性的“項目編輯部”,具體負責整個報道的采編。經過前期的“組閣”,《“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一路村色”系列報道》確定從產業、生態、鄉風、治理、生活等方面入手,在湖州市區縣選擇70個行政村,反映每個村的巨大變遷;《“中國記憶·湖州時刻”系列報道》選取歷史上湖州發生的、在全國有影響的事件,著重報道該事件產生的影響和之后發展的成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系列報道——中國精神·湖州元素》精選一批在新中國成立后,對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通過對這些湖州人的報道,進一步弘揚中國精神。
做好重大主題報道要見高度也要接地氣,要切實吃透“兩頭”,既吃透報道主題的背景、意義,同時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的實際,使重大主題報道“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特別是要使報道“特色落地”,獨樹一幟。
一是深挖掘。重大主題報道要以高度與深度為標準。高度在于準確地把握時代脈博,深刻領會這些重大主題的戰略意義,用新聞專業視角進行思考,用以指導新聞實踐。深度在于準確地挖掘思想內涵,沒有思想性,再精美的文字也打動不了讀者。重大主題報道必須緊扣時代主題,見高度、見深度、見內涵,給讀者和社會以啟示。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重群眾視角,堅持挖掘群眾關心的湖州本土元素,寓重大主題于地方特色之中,增強主題報道的立體感和群眾關切度。
二是深采訪。湖報集團圍繞重大主題報道,建立核心記者制,凡是重大主題和好的題材,要求集團領導帶頭,部主任和骨干記者為主,確保重大主題報道的質量。今年湖報集團重大主題報道的重點是圍繞“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展開。各媒體平臺派出記者深入湖州市各區縣典型村,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鮮活的新聞現場,以真實可信的筆調深入展示湖州農村在推進鄉村振興之路上的生動實踐,深刻展現湖州農村在祖國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對于湖州日報推出的《“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一路村色”系列報道》,有社會監督員來信寫道:“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村色是村民創造出來的。筆觸生動的報道是記者寫出來的。筆者認為欄目采訪組的記者所寫的每一篇報道是他們增強‘四力’,深化‘走轉改’用心用情采訪所下的功夫和專業專注寫作的功底,從而使這一欄目的報道深深吸引著廣大讀者,打動著讀者的心。”
三是深編輯。對于重大主題報道來說,記者為報道提供新鮮“食材”,那么好的編輯就是這些食材的料理師。對于《“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一路村色”系列報道》,編輯精心排布了“村強民富”“美麗宜居”“文明和諧”三個子篇章,將記者采寫的70篇稿件進行歸類;對于《“中國記憶·湖州時刻”系列報道》,編輯以整版的形式進行全景式呈現,并配上國家級專家評說,來詮釋湖州七十年的壯麗精彩;對于國慶期間的頭版,各平臺編輯更是用心用情做好稿件和版面的編排。湖州日報10月2日頭版以醒目的紅底黃字呈現“我愛你 中國”和“70周年”,令人過目難忘;湖州晚報10月1日和2日的頭版以“我愛你中國”“祖國,你好”為核心主題,以圖片組合的形式,整合了湖州各界慶祝國慶、湖州舉行升旗儀式等方面的報道,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湖州在線從9月中旬起在網站首頁全面套紅,并設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字樣。
湖報集團把重大主題報道作為開展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教育實踐工作的優良載體,要求記者面向基層,挖掘生動事例,更好地提升業務本領,承擔使命任務。
一是強融合。湖報集團堅持走“集團化作戰”的路徑,整合集團內部報紙、網站、新聞客戶端等各類資源,努力做到資源整合和融合傳播的最大化,達到“捏緊五指攥成拳”的效果。按照“策劃時同步、采編時同步、刊發時同步”的“三同步”原則,在做好紙媒報道的同時,通過移動客戶端、湖州在線新聞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一起發力,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優勢,將常變常新的互動聯動手法作為強而有力的手段,努力做到資源利用和融合傳播的最大化。同時強化報網端微的積極互動,調動讀者的參與熱情,強化媒體與網友的雙向互動交流,延伸主題報道的報道鏈,積極調動來引流更多媒體參與聯動,拓展主題報道的深度與廣度,營造強大的宣傳聲勢和輿論氛圍,不斷擴大主題報道的政治影響力,更好地服務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二是強創新。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如何吸引受眾?如何提高輿論引導能力?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也是新聞媒體腦力水平的體現。湖報集團進一步創新重大主題報道的理念、路徑和機制,在做大做強做活重大主題報道方面做足創新文章。湖州日報推出的系列報道緊扣時代主題,追求思想性,見高度、見深度、見內涵,同時又關注湖州本土元素,寓重大主題于地方特色之中,給讀者和社會以啟示。湖州發布推出的“圖說70年”,運用“圖說”,做好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偉大成就報道,不論是杰出的企業家群體,還是旅游、醫療、生態文明、交通運輸、對外貿易的建設和變遷,都得到了最為直觀和充分的展示,著重在GDP發展的“數”說上,通過各種圖文并茂、簡單易懂的形式呈現給廣大市民,用表現形式上的煥然一新,獲取傳播的熱度和群眾的認可度。
三是強聲勢。一方面,把握宣傳重點,延伸宣傳效果。“十一”國慶節期間,湖報集團充分把握宣傳重點,做好中央媒體重要稿件的轉載工作,做好湖州各界喜迎國慶的報道工作。國慶長假過后,湖報集團積極宣傳,使余熱持續發酵,《原創歌曲<綠水青山南太湖>表白家鄉獻禮祖國》《湖州元素登上國慶紀念郵票》《國慶超500萬游客助推濱湖旅游之城》等一批作品陸續呈現至市民眼前。另一方面,開展社會活動,擴大社會效果。湖報集團策劃組織“我和我的祖國——苕溪行”全媒體采訪活動,推出“曬一曬 ,你們與國旗的合影真美!”線上活動,依托湖州市紅色文化創新團隊這個品牌,組織開展紅色文化集中尋訪活動,不斷增強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湖報集團將牢牢遵循這一基本方針,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牢牢把握重大主題報道這一黨報的靈魂和傳統優勢,守正創新增“四力”,奏響黨報最強音,為湖州當好踐行“兩山”理念樣板地模范生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為實現“兩個高水平”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