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清
2017年4月,甘肅省岷縣建立了16個城鄉教育聯盟共同體,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于2018年9月又將教育聯盟共同體延伸到了鄉村學校,共組建了47個農村教育聯盟共同體。岷縣教育聯盟共同體以結對協助助力發展為目的,以支教教師為媒介,圍繞“資源共享、整體聯動、引領輻射”三大目標,著力進行“協同管理,共謀發展;聚焦課堂,研訓一體;骨干引領,全員參與;關注主體,學生互動”四個層面的建設,打造“理念共享、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合作共進”的協作機制,充分發揮該縣部分學校的資源優勢,促進農村學校(完小、教學點)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聯盟共同體的建設,打破了城鄉教育二元結構的制度性瓶頸,重新構建了城鄉教育一體化體系,使城鄉學校由“單干”走向了“抱團”發展。
一、實施成效
一是共同體學校“捆綁抱團”發展。城鄉教育聯盟共同體的建立,以任務驅動為發力點,使優質學校與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并實行捆綁式考評,進一步縮小了縣內校際差距。
二是名優師資“綜合共享”。共同體內部共享名優師資,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教育人力資源的作用。通過骨干教師和名優教師送教下鄉、送培下鄉,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提升了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素質。
三是教學研訓“主動參與”。共同體學校教研組采取研訓聯動的方式,定期開展公開課、示范課和研討課,交流研討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方法,為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校本研訓搭建了平臺。
四是教師交流“多邊互動”。共同體內的基地學校選派省骨干名優教師到成員學校支教、走教,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教師到優質學校跟崗鍛煉,促進了城鄉教師的合理流動。
五是學生的視野“全面打開”。城鄉學生互動活動,讓城市學生感受到了農村學生的堅強、節儉、樸實的品質,也讓農村學生目睹了城市學生的活潑、自信和多才多藝。大家相互學習、相互滲透、相互融合,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二、實施意義
一是構建城鄉教育聯盟共同體的實際需求。從政策層面講,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是國家的要求,也是黨和國家近年來開展教育精準扶貧、推進教育惠民建設的重要內容。從縣域層面講,縣內城鄉教育發展尚不均衡,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與實現全縣教育脫貧攻堅任務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相比,形勢逼人、時間緊迫。從校際層面講,縣內校際交流與合作很少,特別是邊遠農村完小更是如此。而且縣級教育部門對這些邊遠農村小學的整體協調發展缺乏有效指導,致使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
二是教育聯盟共同體的基本架構。岷縣教育聯盟共同體的構建以城區、農村優質學校為核心,以鄉鎮農村學校(完小、教學點)、城區薄弱學校為輻射面,建立了城鄉學校互助組織架構,由結對學校雙方的校級領導組成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城鄉學校共同管理機制。
三是教育聯盟共同體的組織管理。岷縣按照高中結對高中,城區初中(九年制)、小學、幼兒園結對農村初中(九年制)、中心小學、幼兒園,農村初中、中心小學結對完全小學的模式構建教育聯盟共同體。根據成員學校所在片區,確定一名縣教育局領導為責任領導,確定一名縣教育局機關教研員為責任人,負責共同體的日常運行。
三、實施原則和工作路徑
1.實施原則
一是資源共享原則。發揮共同體學校的優勢作用,做到“辦學理念共享、教育資源共享和成果共享”,使優質教育資源規模化和效益化。
二是整體聯動原則。統籌協調共同體內的各類資源和力量,相互協作,聯合開展各種交流、分享活動,促進共同體內學校共同發展。
三是引領輻射原則。將共同體內各學校好的、有特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校園文化建設等有機結合,通過合作交流、平等對話等教育教研活動,激發教師的內驅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成員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層次。
2.工作路徑
一是協同管理,共謀發展。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基地學校參與成員學校的常規管理,對其加強指導與幫扶。同時,做到管理互通,建立學校管理經驗傳輸借鑒體系,共享學校文化建設成果。結合各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再融合、再提升,從而構建豐富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基地學校指導成員學校的班子建設,提高管理效能;指導班主任工作,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通過示范引領,提升成員學校教師的業務水平。
二是聚焦課堂,研訓相濟。將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存在的困惑,作為開展校本研訓的主題和小課題加以研討。共同體同學科教師間定期走訪,共同交流教學教研經驗,切磋教育教學技藝,開展專題研討活動。發揮各自的優勢,就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或學生關心的問題和困惑展開攻關研討,進行課例研習。從改善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著手,組建“名師工作室”或交流研討小組,探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路徑和方法。以共同體為單位分配名額,在全縣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競賽捆綁活動,以便強化結對實效。
三是骨干引領,全員參與。發揮城鄉教育聯盟共同體內市級以上教學能手、骨干教師(農村骨干教師)、競賽獲獎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依托名師工作室、交流研討小組,開展名優教師的“說、上、評、析”課活動,以點帶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建立交流、反思機制,不斷調整策略、變革方式、強化反思,提升教學實踐智慧,提高教研實效;建立名師和新教師跨校帶教制度與結對制度,建立以特長互補的校本課程開發結對制度,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四是關注主體,城鄉互動。在教育聯盟共同體內多層面、全方位地開展城鄉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為城鄉學生之間搭建思想和學習交流的平臺,通過開展城鄉體驗、班級聯誼、學生聯誼、“手拉手、共進步、同成長”一對一互助等活動,促進城鄉學生同進步、共發展。
岷縣在全縣實施城鄉教育聯盟共同體過程中,通過寒暑假的集中培訓,從思想上解除了校長和教師的顧慮,從理論上樹立了信心,從操作方面賦予了有力的抓手,并在部分學校先行試點,不斷總結完善。當共同體內教師迅速成長、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時,這一模式便逐漸被校長、教師、家長、社會所認可,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責任編輯 ?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