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吉
印巴之間的矛盾沖突由來已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雙方因民族、宗教等問題結下了深仇大恨,發生過難以計數的血腥沖突。而自1947年英國將印巴分治以來,兩國因克什米爾爭端于1947年、1965年、1971年三次爆發戰爭,1999年則發生卡吉爾大規模沖突。此次印巴沖突不斷升級,再一次撕開了兩國的“舊傷疤”,同時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兩國之間是否會再次爆發戰爭的猜測和擔憂。
自2003年,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一帶達成停火協議以來,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沖突與之前相比有所減少,但是以槍戰和炮擊為主的“小打小鬧”一直沒有間斷。2019年2月14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一伙武裝分子用一輛汽車炸彈對印度中央后備警察部隊的車隊發起自殺式襲擊,共造成44人死亡,這一事件成為此次印巴沖突的直接導火索。以往的“小打小鬧”雙方傷亡人數很少,但這次襲擊導致印度的傷亡人數實在太多,再加上莫迪在印度國內面臨不容樂觀的大選形勢,印度政府自然難以咽下這口氣。印度隨即指責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裝組織“穆罕默德軍”是此次事件的元兇,宣布采取取消對巴最惠國待遇、提高自巴進口商品關稅、威脅阻斷跨境水流向巴方等一系列懲罰性措施。巴基斯坦方面則予以否認,并且“強烈反對印度媒體和政府未經調查就影射此次襲擊事件與巴方有關”。
印度對這次襲擊之所以反應如此激烈,除受其國內大選形勢影響之外,也是近幾年多次遭襲后的“總爆發”。近年規模和影響比較大的幾次襲擊有:2015年7月,4名槍手襲擊旁遮普省的巴士車站與警察局,打死6人;2016年1月2日凌晨,5名槍手潛入旁遮普省伯坦果德(Pathankot)的空軍基地展開攻擊,造成2名印軍守衛喪命、6人受傷;2016年9月18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陸軍軍營“烏力基地”又遭到恐襲,造成19名印軍士兵死亡。另據印度軍方的一份報告顯示,僅近兩個多月時間,印軍就在克什米爾地區遭到多達495次恐襲。印度始終認為,只要是恐怖襲擊,其背后一定有巴基斯坦的支持,指責巴基斯坦是“恐怖主義國家”。
巴基斯坦此前對印度的過激反應還比較克制,表示可以和印度進行磋商,但屢次的和平努力并沒有收到印度的積極回應。這一次,巴方指責印度的越境打擊行為是“嚴重的侵犯”,不再退讓,決定采取一系列軍事行動“回敬”印度的挑釁。印巴雙方針鋒相對的態度加劇了此次克什米爾沖突的升級。

克什米爾地區地圖
2月26日,印度根據“‘穆罕默德軍正在策劃另一場自殺式恐襲”的情報,決定先發制人,采取“外科手術式”打擊。為達成空襲的突然性,確保此次行動一擊致勝,印度空軍從情報偵察、計劃制定、模擬攻擊等方面進行周密的作戰準備,在作戰時機選擇上,將突襲時間選在凌晨3時30分;為避免被巴方雷達和戰機攔截,在突防方式上選擇了低空突防。行動開始后,12架“幻影2000H”戰機從印度瓜廖爾空軍基地起飛,在EMB-145“天空之眼”預警機、蘇-30MKI戰機、“蒼鷺”無人機、伊爾-78加油機的支援掩護和保障下,隱蔽越過克什米爾地區巴方實際控制線,在接近預定打擊目標后戰機迅速拉起,使用激光目標指示吊艙鎖定目標,爾后發射從以色列進口的“Spice2000”精確制導炸彈(射程約60km),攻擊距離巴方實際控制線一側60km的“恐怖組織營地”。在實施導彈攻擊過程中,EMB-145預警機發現巴戰機起飛并準備實施攔截,于是指揮印戰機迅速撤回,雙方戰機未在空中遭遇和格斗。
事后,印度宣稱消滅了大約300名“恐怖分子”。巴方的說法與印度完全不同,巴方說印度空襲沒有擊中目標,未造成巴方建筑物損毀或人員傷亡。但是,由于印度這種性質嚴重的越境軍事挑釁行為,巴軍隨后對印度境內查謨、蓬廳、拉賈烏里等3個地區12個地點展開報復性炮擊,造成5名印度士兵受傷。可能是巴方覺得炮擊不是對等反擊,不足以有效懲戒印軍。2月27日,巴基斯坦空軍派出包括JF-17(“梟龍”)在內的24架戰機越過克什米爾印方實際控制線準備實施打擊,遭到印軍戰機攔截,巴戰斗機決定中止突襲任務撤回,但印度1架米格-21戰機繼續對巴戰機追擊,當進入巴基斯坦境內時,巴戰機果斷將這架米格-21擊落,并俘獲了飛行員。這也成為自1971年印巴戰爭以來,印巴首次越過對方實際控制線的空襲。
這一輪較量的細節至今撲朔迷離,在巴方有沒有使用F-16戰機擊落印軍米格-21、印軍被擊落幾架戰機以及有沒有蘇-30MKI戰機被擊落等方面,雙方或各執一詞,或隱晦不談,讓外界揣測不已,最終真相可能只有印巴自己知道了。
之后,巴基斯坦出動無人機對印度境內目標實施偵察,提高戒備的印軍用Spyder防空導彈系統和蘇-30MKI戰機等累計擊落巴方4架無人機。
總的來說,雖然印度此輪較量計劃周密、行動突然、力量占優,但從結果來看并沒有達到其預期作戰目標,反而落了下風;巴方雖然初期被動、力量不占優勢,但在組織炮兵反擊和空軍反擊時行動堅決果斷、戰法運用靈活、作戰效果顯著,顯得略勝一籌。
為了顯示和解與和平誠意,巴方善待被俘印飛行員,并于3月1日在印巴邊境釋放了飛行員阿比納丹·瓦塔曼。然而,印度政府和民眾除了熱烈歡迎被奉為民族英雄的阿比納丹回家之外,并沒有積極地對巴方表達相應的善意。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并未因阿比納丹的釋放而得到緩和。

印度裝備的“天空之眼”預警機,此次空襲中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