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麗
摘要:近來,“低級紅”“高級黑”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新聞報道特別是正面宣傳中的“低級紅”“高級黑”并不少見,產生了負面效應,造成了輿論場上的輿情翻車。文章分析 “低級紅”“高級黑”產生的原因,從政府、媒體和公眾角度提出防范治理措施。
關鍵詞: “低級紅”? “高級黑”? 輿論引導
2019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昔日網絡熱詞“低級紅”“高級黑”,再度引發社會關注。近年來,新聞報道特別是正面宣傳中的“低級紅”“高級黑”并不少見,產生了負面效應,造成了輿論場上的輿情翻車。
一般來說,“低級紅”“高級黑”指的是一種委婉的諷刺或揶揄,是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的體現。作為一種特殊的敘事方式,在新聞報道中“低級紅”“高級黑”是在低層次形式上的“政治正確”包裝下,脫離實際過度正面引導,引發受眾逆向思考,產生負面效果的宣傳活動。一言以蔽之就是明褒實貶。通常“低級紅”是表現形式,而帶來的效果則是“高級黑”。通過梳理近年來各類媒體上的新聞報道,“低級紅”“高級黑”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幾種表現形式:違背基本常識、人情常理,業績宣傳未找準著力點,過度渲染拔高先進典型,負面事件報道生硬對沖,在傳播過程中別樣解讀等。
“低級紅”“高級黑”產生的原因
一、傳播方式的變革為質疑帶來便利。互聯網的崛起深度改寫了傳播環境,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傳播渠道的多樣化,使“人人都有麥克風”成為常態,公眾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取更加具體、立體的信息,并傾向于信息的自由流動與表達。傳統媒體因為沒有信息的交互,壟斷地位被打破,開啟了去中心化的傳播方式,輿論語境從單純的“你說我聽”轉變為“你說我說大家說”的新傳播格局。面對媒體的報道,公眾不是被動接受傳播內容,而是在質疑、糾錯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當發現報道中的不真不實,更多地通過創造、傳播、改編一系列無厘頭式的、搞笑的視頻、圖片或文字,以段子的方式消解傳統媒體的權威性,以“看熱鬧不嫌事大”甚至幸災樂禍的心態來解讀、傳播。
二、社會公眾的心態發生改變。本質上,大眾傳播是一場攻占受眾內心的活動。因此,能否準確把握受眾對信息的訴求與接受心理,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直接影響傳播效果的好壞。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受眾觀念與價值取向日趨復雜多元,新聞報道中空洞說教、拔高吹捧的方式極易引起受眾的反感。“低級紅”“高級黑”正是對受眾心理缺乏研究,沿用老一套宣傳模式,導致效果不佳。同時,在復雜多元的社會心態中,同情弱者是一種普遍心態。雖然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走上網絡社會的前臺,但仍相對薄弱,且這一群體傾向于更低階層的自我認同,以至于社會出現明顯的弱勢心態泛化,“仇官”“仇富”的怨恨情緒極易感染發酵,形成情緒的共鳴,在更大的網絡群體中蔓延。因收入差距過大而導致的被剝奪感,因社會競爭缺乏良性制度安排而引發的不平心態,因權力尋租而激化的無助和憤怒,這些無力感、不安全感、不穩定感等五味雜陳的“弱勢心態”在網絡上被成倍放大,并成為輿論的主要驅動力。在這種心態下,在現實社會中越是被視為強者的,在輿論場中則越處于弱勢。由此一些公眾眼中“強勢群體”的報道,被“黑”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片面理解“正面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新聞報道過分強調其意識形態性和政治任務性,甚至把宣傳的“力度”和“高度”也當作一種政治態度和工作業績來衡量,媒體通常很少甚至幾乎不報道負面內容,用大版面的正面宣傳來達到凝聚人心、穩定社會的目的。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高級黑”就是正面宣傳的負面效果。正面宣傳既包括對正面事實的報道,也包括對負面事實的報道,對負面事實的適量、適當報道同樣可以起到積極、健康和引導的效果,也可以說是一種正面的宣傳。反過來看,報道中,如果把握不好時、度、效,不注重事實細節的真實,不注重微觀真實與宏觀真實的辯證統一,即便是正面宣傳,也會產生“低級紅”“高級黑”現象。
四、新時代輿論引導具有自反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低級紅”“高級黑”常常是在輿論引導時沒有準確把握時、度、效的辯證法,而僵化地固守以往輿論引導范式的形而上學。那種忽視輿論引導的藝術性、單向固守原則性的做法,往往達不到預期引導效果,甚至造成相反后果。當前,輿論生態環境中信息多元化,意識形態管理者的輿論引導權由絕對走向相對。輿論引導呈現出自反性的特點,即輿論不僅是被引導的對象,也成為引導者監督的對象,引導者也存在被引導的可能。“低級紅”“高級黑”由引導者做出,造成的后果往往更嚴重,損害了公信力,給意識形態安全帶來更深重的危機。
“低級紅”“高級黑”的防范治理策略
一、從政府角度看,理性對待分類處理。從表面上看,“低級紅”“高級黑”是新聞報道領域問題的反映,但從深層次追溯,它的產生和發酵與政府公共治理密不可分。Web2.0時代,公眾的表達途徑增多、表達欲增強,輿論場“千人一面”“萬人一聲”的現象不可能出現。基于這一點,對于“低級紅”“高級黑”,政府部門既不必過于上綱上線,也不能放任自流:一要強化政治意識。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必須堅持政治動機要用政治效果來檢驗,時刻堅守正確的政治導向,要學會運用辯證思維分析問題,從新聞本身跳出來,審視事件發生的背景,科學研判事件的走向,全面評估可能產生的政治影響、社會影響等。二要做好分類處理。一方面,不要把“低級紅”“高級黑”視作“猛虎野獸”,而要將其作為一種傳播現象、一條疏導情緒的渠道,持有一定的容忍度,這也有助于防止政府的合理管控陷入“過猶不及”的窠臼。另一方面,對關鍵領域要加強監管,對可能對社會造成明確危害的“低級紅”“高級黑”,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聽之任之。在處理“高級黑”時,相關部門應當加強日常輿情監控,提前做好應急預案,爭取在第一時間高效分析來源,查證基本信息,提高輿論引導的整體水平,而不能等待輿論倒逼,使工作陷入被動。
二、從媒體角度看,在創新上實現突破。“低級紅”“高級黑”究其根源“低”在缺乏專業素養,“黑”在沒有邏輯。主流媒體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擔負著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的職責。在新傳播環境下,要用互聯網思維變革傳播理念、創新傳播方式以及轉變敘事方式。在傳播內容上,要加強以生產優質內容為導向,尋找優質新聞點,避免過分追求新聞噱頭,把正面宣傳主角還給群眾,少些領導強調,多些群眾希望;少些領導視察,多些群眾表達;少些會議精神,多些群眾愿望,多宣傳群眾關心關注的內容。①在傳播方式上,融入人文關懷,使報道富有情感,以情動人,以情引人。準確把握受眾心理,提高表達技巧,學會把主流意識形態包裝于新聞產品中,將客觀、真實的宣傳內容,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和話語體系呈現。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辯證的科學方法,不說空話、套話,不將正面宣傳做成粉飾太平的片面化報道。宣傳先進典型要秉承真實可信的原則,使人物可敬可親,不能一味地拔高,最終造成“高級黑”的鬧劇。同時,要把握時機,有的放矢,將正面宣傳的積極效應發揮到最大。
三、從公眾角度看,培育社會正向心態。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輿論是社會心態的體現,也是其重要構成部分。在新媒體環境下,輿論引導須“風物長宜放眼量”,從培育公眾正面、積極的社會心態入手,減少網絡上非理性和情緒化的輿論表達,防止“低級紅”“高級黑”的爆發,從而達到輿論引導的長期效果。公眾在對待“低級紅”“高級黑”的報道時,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正確使用、利用媒介,增強信息甄別與理性判斷能力,培養大局意識和國際視野,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和從容的態度。在面對灌輸式宣傳時,要保持客觀理性,學會多質疑、多反思、多求證。此外,還要進一步增強自律意識與責任意識,對個人言論高度負責,避免為了博取關注而發表過激言論,造成更大范圍的負面影響。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注釋:
①閆立君,高志順:《如何規避正面報道引發的負面效應》,《新聞戰線》,2018(7)上。
參考文獻:
1.祝華新:《正面宣傳何以引發負面輿情?“高級黑”現象值得深思》,《理論導報》,2017(9)。
2.許向東,劉軼歐:《“高級黑”在國內輿論場和對外傳播中的表現、影響與對策》,《新聞愛好者》,2016(10)。
3.張云中:《“高級黑”現象面面觀》,《采寫編》,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