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鑫
摘要:湖南衛視聯合金鷹紀實衛視推出的首部聚焦中國人早餐的電視紀錄片《日出之食》,一經播出就取得非常高的收視和反饋?!叭粘鲋?,一天中最初的期待”,從民生內容——早餐切入,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營造味道,用一個個閃光的細節添加佐料。文章從內容、傳播方式這兩個方面來看《日出之食》是如何朝著紀錄片創作平民化趨勢邁出的堅實一步。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 《日出之食》 平民化
中國人的早餐,比一杯意式濃縮咖啡更加提神,在一把面中汲取故土情長,撒一撮辣椒激活勤勞本色,一縷晨光,一餐美食,每一日都不可辜負。
《日出之食》是首部關注中國人早餐的美食人文紀錄片,第一季選取了北京、陜西、湖北和云南四個地域的傳統特色早餐。在中國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影響下,人們獲取不同食材,用多種方式制作出地道的早餐味道,關注民生大事,也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反映中國人的故土情節,以及對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和依戀?!度粘鲋场返谝患旧蟼髦翋燮嫠嚒Ⅱv訊、B站和芒果TV等視頻網站并分割為多個小視頻后,在沒有任何推介宣傳的情況下,總體播放量近千萬,其中騰訊視頻播放量就高達537萬,在各大紀錄片展屢獲殊榮。在網絡傳播和短視頻領域該片也是走在電視紀錄片的前列,在網絡上,《日出之食》以地域早餐為拍攝主體的創意點引發了網民的大量討論。
平民化的傳播內容
《日出之食》電視紀錄片的系列基調貼地氣,有人情,重民生,講傳承。 這部紀錄片著眼于之前美食類紀錄片沒有關注到的領域——早餐,這正是“以受眾為本位”最好的體現。以受眾為核心觀念的樹立,意味著電視節目在制作之前、制作過程之中和播放效果三個方面,都以受眾是否能接受和喜愛為基本出發點。①它關注到人本身的需求,選題視角也都是老百姓平時的早餐食物呈現,真正做到接地氣。平民百姓平常的生活是電視紀錄片創作題材的寶庫。當代中國電視紀錄片通過長長的鏡頭反映平民百姓平常的人生, 予他們或喜劇、或悲劇、或優美、或崇高的關照, 無不給人以生命的美感和生命的啟示。②
該片以“最壯美的日出”“最地道的中國早餐”“最可愛的中國人們”的“三個最”核心概念貫穿全片,通過“食客”“制作者”“食材”之間的關系,將全國各地豐富多彩的早餐品類、勤勞質樸的勞動人民,真實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度粘鲋场返钠矫窕饕w現在節目內容呈現的如下三個方面:
一、最壯美的中國日出?!度粘鲋场芬浴白顗衙赖闹袊粘觥睘楣澞抠u點,選取各地域最美的日出景象,每一集的開篇都有城市蘇醒小片花,主要呈現形式就是:日出+城市特色空鏡+食客吃早餐集合。在片中小間隔,因為是以省份作為拍攝地域,所以會涉及到不同城市的轉換,如《滇食成金》云南,在這個最被陽光眷顧的地方,沒有人愿意錯過晨光,反復出現云南昆明西山龍門日出,云卷云舒、美輪美奐;《秦味晨香》中除了主要城市西安還會涉及到漢中、寶雞等,每個地域的轉換可以用當地有標示性的自然、人文、建筑等鏡頭或日出延時。
二、最地道的中國早餐?!懊褚允碁樘臁痹绮褪歉哳l、剛需的行業,也是最接地氣的餐飲行業,以往中國人對于早餐的重視程度遠不如中餐和晚餐。隨著經濟收入的提高以及營養健康理念的改變,人們對于早餐也已經不滿足于只填飽肚子去應付一上午的勞作,他們對于在外就餐的食物水準、就餐體驗的要求都越來越高。中國傳統美食與個人情感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系,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大城市甚至是異國他鄉打拼,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缺失的東西,比如田園、故鄉、親情,甚至對國家的認同和思念,都能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得以觸發、補充或釋懷。
《日出之食》在對食物的呈現方面,不僅呈現食物本身,也在理順食物“上下游”,用陌生化信息全面解析早餐的美好,讓觀眾了解一個新鮮的早餐。比如食材來源,包括對食材原材料產地介紹、食材對環境等的要求;食物制作,食物制作過程、制作中的人,以及人背后的故事挖掘;食物與食客,對某食物的“相處方式”認識以及評價,每天習以為常的早餐也有可能是新鮮前所謂的體驗;食物背后的歷史文化,早餐當中也有不少的老字號,它們的歷史根源和當下繼承,未來發展。
三、最可愛的中國人們。紀實主義強調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態,強調紀錄片保持一種符合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逼真性,這就決定了普通人及其生活會成為紀錄片的主要角色。③中國已經進入了越來越好的新時代,但早餐制作者們依然保持著吃苦耐勞、勤勞質樸的勞動人民本色,在早餐制作上也更講究味道和質量。早餐制作者,有很多人遭遇下崗、生意虧本等變故,有的學歷不高缺失技能,也有很多是繼承了家中的手藝,但是他們選擇用辛苦卻踏實的方式去換取生活的美好,不斷去傳承祖輩的制作手藝和味道。電視美食類紀錄片的探索不能只埋頭于美食的創作,食材的樣式和地域特征的展現,還要能抬頭發現貼近這些美食周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發掘他們真實的、具有時代感的事件和故事,在講述美食的同時,又帶給觀眾一個又一個的感動。④
如《過早之城》中,有熱干面創始人直系血脈蔡大森,也有默默無聞20年做油餅包燒麥的張師傅和堅持排隊買燒麥的食客。每份早點靠的都是手和手傳遞、心和心交流,延續一種味道,就是堅持一份情懷,值得一份期待,擁抱一片未來。
平民化的傳播方式
一、一城一味?!澳闶悄膬喝耍俊薄芭独相l老鄉?!钡赜蛐砸恢笔抢佑≡谥袊松砩蠐]散不掉的,歸屬感也是人們在城市當中不斷追尋的,保留在內心印象最為深刻的始終還是那一城一味。城市意象主要是通過符號來傳播的,這當中最為重要的符號就是味覺符號,不同的城市意象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過程中積淀與傳承下來的。在美食類紀錄片中,橫跨了不同的城市,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風貌,如云南邊塞的神秘、長江流域的亨通、八百里秦川的飛揚……
《日出之食》第一季呈現了北京、陜西、湖北和云南四個省市,主要結構是以省份或城市為地理單位,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多種早點(受歡迎程度、視覺效果好、故事豐富、地域特色濃厚)作為拍攝主體,以人物故事作為載體,以食物本身所蘊含的美好作為重點。一方面,以省份作為分集不僅可以帶來視覺豐富性,地域遼闊、食材的豐富度增加,局域接受度更高,傳播范圍更廣。另一方面,以省份分集可以帶來廣泛傳播和精確定位,當地獨一無二的食材和烹調方式,展示普世價值觀中對于個人性的關照。
美食特別是早餐,它作為一天的開始,始終保持著煙火氣,是城市當中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同樣也反映了城市性格,保存著城市記憶。一嘗起來,就會能想到關于城市的最直觀的印象,比如《秦味晨香》中陜西人的性格,是歷史與環境的造就,是千年古都與八百里秦川的雕琢,受歷史沿襲、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諸多影響,賦予老陜勤勞樸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踏實。吃著這些美食,心中油然生起一股坦蕩之氣,唇齒的滿足之間,忍不住想起那句:“嘹咋咧!美的很!”
二、1+N短視頻傳播。當下被稱作短視頻風口,短視頻的形式也是迎合當下的受眾碎片化閱讀方式,如抖音、微視、秒拍等遍地開花。短視頻既是內容的優質呈現形式,也是移動用戶未來主要的消費對象。有數據顯示,現在移動互聯網55%的流量都被視頻消耗掉。將長篇紀錄片改成若干段2 分鐘和3 分鐘的短視頻,這樣既滿足了觀眾淺閱讀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因為觀賞長視頻對網站瀏覽速度的影響。⑤
《日出之食》每集在每個地域里選取3-5種早餐類型,有機組合成傳統電視媒體的30分鐘體量(湖南衛視、金鷹紀實衛視播出)。與此同時,在策劃初期已計劃好每種早餐、每個故事都完整講述,各具噱頭,風格鮮明,可拆分成若干個短視頻進行多平臺分發。
芒果TV紀錄片頻道首頁熱播推薦中將20個小視頻打包為“中國人早餐都吃啥的”宣傳,總點擊量為48.7萬。B站2018年 11月21日至12月3日美食熱門視頻排序中,云南篇的破酥粑粑拆分小視頻排名第一(點擊率達到16.1萬),云南篇排名第四,北京篇排名第五。短視頻播出量成倍超出正片,特別是“這餅太好吃,歪國人吃了再也不想吃自己國家的披薩”的點擊量累積超出50萬,宣傳中國人的美食驕傲切中了網民的嗨點,但是,地域的差異化沒有得到較強的表現。這對今后的制作模式和宣傳方向上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結語
《日出之食》作為國內首檔關注中國人早餐的美食人文紀錄片,立足于當下中國現實,整體來說貼地氣,有人情,重民生,講傳承。通過平民化視角的切入,新穎潮流的短視頻傳播方式,故事化的敘事策略,真正做到了展現美食,講述故事,傳遞精神。平民化理念因此具有了豐富的內涵, 我們甚至可以將平民化理解成一種手段, 一種意識, 一種處事態度, 一種生活形式。⑥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注釋:①王朝暉:《 “平民化”——電視制作理念和實踐》,《中國電視》,2001(3)。
②宿 豐,黃 麗:《論當代中國電視紀錄片對平民人生的關照》,《理論界》,2005(9)。
③田 靜:《試析〈紀實72小時〉對國內平民化電視紀錄片的啟示》,《視聽》,2017(1)。
④熊美姝,陳祺祺:《淺談紀錄片的平民化趨勢 ——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電影評介》,2012(14)。
⑤李 智:《紀錄片的網絡傳播策略研究 ——以央視網為例》,《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7)。
⑥周自祥:《媒介平民化理念的思考》,《當代傳播》,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