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燦
近日,阿里巴巴準備回港股二次上市引發資本市場的關注。在筆者看來,對沖二股東雅虎未來大手筆減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或為此次加速港股回歸的重要催化劑。
回港股與A股是阿里一直以來的愿望,美股上市后阿里官方一直有強調,條件允許隨時會回來。去年A股擬推出CDR時,阿里的反應也是相當積極的,但CDR后來因局勢變化擱淺。同時,港交所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這掃清阿里回港股的最后一個障礙,也讓回港股基本等同回A股。
自身融資需求則是次要原因。當前阿里巴巴的業務涉及實物電商(包括二手、C2C和B2C,也包括批發與零售,還包括國內和國外)、服務電商、云計算、新零售、文娛、物流以及一堆創新業務,國內互聯網公司沒有比阿里業務更多元和復雜的,而目前真正能造血的只有批發業務和國內零售平臺,剩下的大部分是虧損的,部分甚至是巨額虧損。
阿里需要資金嗎?肯定要的,但也沒那么需要二次上市融資的資金,賬面上有接近三百億美元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二個造血業務目前一年能產生千億左右人民幣的現金流和利潤,就算競爭加劇短期利潤難以增長,這個量級也足以養活那些虧損業務,何況螞蟻金服去年剛完成140億美元融資,新的財年很可能會選擇重新開始出利潤給阿里業務發展帶來極大幫助。所以多線作戰、競爭加劇帶來的融資甚至可能的并購需求只是次要原因。
阿里選擇最近這個時間點快速上市,筆者認為二股東雅虎的大手筆減持是催化劑。今年4月初,傳來消息Altaba準備清倉所持有的阿里股份,當時Altaba持有的阿里股份是11%左右,到6月初,減持到9%左右。去年騰訊被大股東減持2%左右就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擁有11%左右股份的二股東短期清倉減持所釋放的流動性足以讓阿里股價低迷相當一段時間,除非近期業績相當強悍或有新的投資者進入對沖一部分負面影響。前者較難而且如果前者能發生股東一般也不會減持,所以后者是一種較為現實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