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本周指數在極度縮量后出現反彈,這是不是也符合你之前說的存量博弈的市場特點?
袁月:是的,對于存量博弈的市場來說,每當出現極度縮量后,都會出現反彈的。雖然不一定是縮量一天就馬上反彈,但只要出現這種信號,至少是不用悲觀恐慌的。比如,本周初滬指連續兩天出現不足1500億的量能,在當前的市場格局下,已經算是極度縮量了,即使周三、周四不出現反彈,后面也會有反彈的機會。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反彈的力度和持續性需要通過放量的情況來決定,如果量能不能有效放大,還是相對縮量的范疇,那么反彈的持續性不會太強,在短暫反彈后還會繼續調整的。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我不太明白,為什么利好出來后,第一天的走勢反而沒有第二天強?
袁月:其實核心原因還是量能,只不過這次要看量能結構。比如,通過周三滬指的量能結構可以看到:第一個小時成交量超過1100億元,這算是明顯放量了,但問題在于之后量能明顯萎縮,后三個小時的量能之和幾乎等于第一個小時的量,這種結構說明資金在開盤亢奮后情緒逐步下降,導致承接力度較差。這種局面下即使指數高開了,也不可能出現高走,甚至維持高位震蕩都很難,大概率都是會回落的。
而周四的情況則明顯不同,雖然第一個小時的量能不足千億,這是不如周三第一個小時的,但后三個小時的量能并未大幅縮小,相對比較平均,這就說明部分資金達成共識逐步進場,縱觀全天的量能相較于周三也是放大的,這種量能結構下的盤面氛圍就會好一些。
所以,在存量資金主導的市場下,當日線級別的量能出現極度縮量后,是有利于反彈出現的,而小時級別的量能結構決定著當天盤面的走勢和氛圍,這些信號對于操作都是有幫助的。此外,外資的動向也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必須要重視起來。通過本周的走勢也再次證明它們的敏銳度和前瞻性,主攻方向在課程和文章中也已經多次提及了,這些標的很多都屬于A股的核心資產,不斷創新高的走勢也證明了它們的魅力所在。
主持人:確實,本周很多權重白馬股繼續創出新高,從估值的角度來說,應該如何應對?
袁月:關于估值的計算,之前強調過是要建立在選股邏輯通暢的行業和個股之上的,這點還是必須要牢記的。如果發展邏輯有瑕疵甚至存在問題,那么計算出估值又有什么意義呢?因為這類個股根本不符合選股邏輯,也就無從談及高估和低估了。
主持人:那么有哪些常見的行業需要規避?
??袁月:主要有傳媒、環保和典型的周期股等,雖然不能說這些行業中的每家公司都不好,但至少從行業發展邏輯上來說硬傷還是比較多的,在這類行業中“淘金”的難度就會比較大了。比如傳媒行業的范圍比較大,傳統的出版業成長性較差,電影類的公司業績變動幅度又太大,如果一款電影是爆款,那么業績就會大幅增加,但投資者要知道這種爆款并不具備持續性,沒有爆款的存在,業績自然就下來了,而廣告類的公司收入也易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所以這類公司要么是成長性差要么就是業績穩定性差。
而對于邏輯通順的行業和個股是必須要用估值去衡量的,比如之前說過的調味品,幾個典型個股目前的股價已經處在2019年合理估值的上限了,那么對應的策略是分批兌現和少量持有,不適合追買,這就是計算估值對于指導操作的意義。
當然,估值只是一個預估的數,是一個范圍也是一個變量,并不是到達那個數之后就一定會向相反的方向運行,這點投資者也是必須要清楚的,不要生搬硬套。比如,市場環境就會對個股的估值有所影響,也就是當股價到達合理估值上限后可能還會上漲,或者到達合理估值下限后也會繼續下跌,這主要是因為市場情緒的作用,并不是個股基本面發生了變化。這時的操作可以根據技術面或者其他因素綜合考量,但總體思路依舊是高估了不追買,低估了不割肉,只是根據其他因素調整買入或者賣出的時間和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