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內分泌代謝內科主治醫生 常曉岑
最近,糖友李大爺的皮膚總是癢得厲害,有時候是局部的,有時候是全身的。看到李大爺很痛苦,老伴也很著急。有一次,在李大爺換衣服的時候,她發現李大爺的身上出現抓痕、血痂,渾身慘不忍睹。
李大爺這樣的皮膚改變到底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呢?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確實,皮膚瘙癢是糖尿病早期發病的癥狀之一。糖尿病患者發生皮膚病或是皮膚感染的很常見,有一些患者甚至是在皮膚科看皮膚感染時,才知道患有糖尿病。
第一,皮膚干燥。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比較低,表層細胞脫水,汗液分泌也減少,這樣就導致皮膚過度干燥而瘙癢。
第二,皮膚感染。糖友皮膚組織的“含糖量”(糖原含量)也增高,這就給霉菌、細菌的感染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而且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亂,皮膚抵抗能力下降,所以糖友經常會患有癤腫、毛囊炎、膿皰病和癰等細菌感染,也容易發生手癬、體癬、股癬、足癬等癬病而發生皮膚瘙癢。
第三,糖尿病神經病變。當糖友的周圍神經受損時,機體內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會升高,經常會引起感覺異常,包括皮膚麻木、針刺感、疼痛或灼痛感等,也會有皮膚瘙癢。
第四,新陳代謝慢。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的新陳代謝減慢,皮膚油脂的分泌會逐漸減少,加之汗液分泌減少,就會呈現不同程度的皮膚干裂老化狀態,可表現為皮膚瘙癢、皮膚干燥、脫屑、皮膚發紅等。

第五,降糖藥物。仔細查看降糖藥物的說明書會發現,有好幾種都可引起皮膚瘙癢、皮疹樣的過敏反應,其中以磺脲類較常見。另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甚至注射的胰島素也可以產生皮膚瘙癢、皮疹等。
首先,控制血糖是最重要的措施。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護理做得再好,照樣會并發多種并發癥。所以規律用藥、監測血糖、定期檢查并發癥、及時就醫是關鍵。
其次,加強護理。加強皮膚清潔,注意保濕潤膚。避免洗澡水過熱、過涼等。平時注意減少皮膚刺激,衣物盡量柔軟,避免化纖、皮毛衣物刺激。切忌搔抓,搔抓可使瘙癢蔓延。
再者,積極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避免吃刺激性強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
最后,藥物治療。局部可外用止癢性藥物。全身性皮膚瘙癢者可內服抗組胺類藥物,補充鈣劑、維生素C、營養神經藥物(如維生素B1、B12等)。調整可能引起皮膚瘙癢的降糖藥物。對于反復發作的頑固性瘙癢癥,出現體溫上升、局部皮膚紅腫等,建議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