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勝
經(jīng)過花的、灌木的、綠色的、清新空氣的、雪山的、鳥鳴的漫長小徑,向祁連山深處青峰嶺行進(jìn)。
似在眼前,又遙不可及。
在天祝哈溪祁連山腹地,卻又在青海地界,牛羊、蜜蜂穿過兩省。
在蜿蜒中曲折前行,披在山上的云或者雪,突然就灑下連綿雨珠,打濕腳印,打濕陽光塵埃,落入花花草草中,如一粒粒露珠。
倏忽陽光透過云層,轉(zhuǎn)眼幾步,卻是泥濘沼澤。短短半日,山中四次遇雨。同一條路,同一片草甸,雨前雨中雨后,幾個世界。
抹去臉上的清涼雨水,看水汽飛翔,云蒸霞蔚,神清氣爽。大自然如此隨性,來去本性使然。
登臨路上,雨洗一切,忘記一切。陽光那么亮,雪山那么亮,我的身上閃著銀光。
人間濕潤,盡收心底。
眼里山河,胸中丘壑。
白牡丹
河西之地,輕風(fēng)微吹一粒露珠。
牡丹開了,香雪之白,一樹一樹月光。
綠葉躲在暗處羞澀,蜜蜂纏來繞去。
陽光下,塵埃里,時光的撫摸中,這個西夏國土上的寒暑易往,時光易逝,轉(zhuǎn)眼白了的又謝,如同紅了的已落。
她帶走和埋藏了多少春天的秘密。
微涼月色,不屬于寺院,不屬于阿哥的牡丹令,不屬于祁連雪。只是清涼之白。
西涼樂舞
公元349年,天竺國使者把鳳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銅鼓、毛圓鼓、都曇鼓和一支樂隊送到?jīng)鲋荨?/p>
天籟之音,從此扎根五胡之地。
從今天的炊煙中,抽出幾千年的鄉(xiāng)愁,還有沒有當(dāng)初故鄉(xiāng)的味道?大街小巷,鄉(xiāng)野瓦舍之間都飄蕩著西域風(fēng)情之月光。
《隋書·音樂志》載:“西涼樂聲,起蔡氏之末。呂光、沮渠蒙遜等據(jù)有涼州,變龜茲聲為之,號為秦漢伎。”
《秦漢伎》,融合了涼州當(dāng)?shù)匾魳贰⒅性艠贰斊澮魳泛吞祗靡簦蟾麨椤段鳑鰳贰罚馂閲鴺贰?/p>
《西涼樂》結(jié)合歌曲(聲樂曲)、解曲(器樂曲)和舞曲(舞蹈曲),著名樂曲有《永世樂》《神白馬》《萬世豐》《燕支行》《于闐佛曲》《慕容可漢》《吐谷渾》《部落稽》《鉅鹿公主》《白凈王》《太子企喻》等。樂器有箏、排簫、豎笛、方響、篳篥、五弦、橫笛、腰鼓、都曇鼓、答臘鼓、羯鼓、毛圓鼓、拍板、鈸、竽、箜篌、法螺等。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歌舞大曲——“涼州大曲”,便在長安宮廷站住了腳。
后經(jīng)多次加工提煉,特別是深通音律的唐玄宗親自加工整理,并將其改編為《霓裳羽衣曲》,由貴妃楊玉環(huán)伴舞,成為唐代樂舞藝術(shù)成就的巔峰之作《霓裳羽衣舞》。
詩人杜牧的《河湟》詩中說“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王昌齡在《殿前曲》詩中也曾有過精彩的描寫,“胡部笙歌西殿頭,梨園子弟和《涼州》,歌聲一段高樓月,圣主千秋樂未休”。
匈奴、大月氏、羌人、吐谷洪、西夏人,在生活戰(zhàn)場上祭祀天地、神靈。生活和生命如此瑰麗神秘,上蒼的語言由他們傳說。異族、異域的包容、融合,在山水間、天地間,在藝術(shù)的一只陶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