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晨雯 錢曉玲 馬曄琳 任璇璇 楊敏春
浙江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體質”概念源于《黃帝內經》,而明代張景岳正式提出了“體質”一詞,《景岳全書·雜證謨》載:“矧體質貴賤尤有不同,凡藜藿壯夫及新暴之病,自宜消伐。”對于“體質”一詞的概念存在過諸多解釋,當代醫家普遍認同體質是人體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1]。在此可見,不同于“證候”,體質因先天稟賦的因素存在其固有的穩定性,但因為后天的環境因素、飲食方式、社會因素等也存在一定的變化性。現代醫學提出了“社會-心理-生物”的醫學模式,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疾病譜”在發生著變化,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下,人們的“體質譜”也在發生著改變。本研究通過對我院10272例體檢者進行回顧性的分析,來探究當代生活環境下一般人群的體質分布,并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闡述建立“體質庫”的重要性。
1.1 研究對象:選擇于2013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健康體檢中心進行體檢,并于我院中醫內科進行中醫體質辨識的14歲以上人群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730例,占65.5%,女性3542例,占34.5%;青年(39歲及以下)1493例,占14.5%,中年(40歲至59歲),6787例,占66.1%,老年(60歲及以上)1992例,占19.4%。
1.2 選擇標準:調查對象標準:①14歲以上中國公民;②對調查表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14歲以下人群;②對調查表拒絕;③因各種原因不能良好配合完成調查者。
1.3 調查內容:記錄調查對象的一般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家族疾病等情況。通過填寫涉及內容60項的九種亞量表構成的自我評價量表,根據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將調查對象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濕熱質、痰濕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體質。
量表中每項問題包含沒有、偶爾、有時、經常、總是5個答案選項,按1~5的5段計分法。各亞量表原始分數=每項條目答案的分值相加;轉化分數=(該亞量表原始分數-該亞量表可能的最低得分)/該亞量表可能的最高得分與最低得分值差×100,各亞量表轉化分數在0~100分。
平和質高于60分或偏頗體質均低于30分可評為平和質;某一偏頗體質高于40分可評定為該類型偏頗質。
1.4 調查方法:采用橫斷面現場調查法,在具有專業教育背景的醫護人員協助下,填寫調查問卷。所有調查者均取得知情同意。由專業人員將問卷數據結果輸入由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監制的中醫體質辨識軟件(炎黃東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進行分析并記錄,并對結果進行統計。
1.5 統計學方法:將中醫體質辨識軟件中的數據結果進行整理,判定個體體質類型,將數據匯總。采用構成比描述體質類型的分布情況;以社會人口學變量進行分組,采用χ2檢驗比較各亞組體質構成的差異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醫體質分布類型情況:根據本研究總體數據結果,平和質占46.7%,位居前3的偏頗體質為陽虛質、氣虛質、濕熱質,分別占14.7%、9.5%、9.2%。這和其他體質調查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2-3]。其余依次是痰濕質、氣郁質、陰虛質、血瘀質、特稟質,分別占6.0%、4.0%、3.6%、3.5%、2.9%。見圖1。

圖1 中醫9種基本體質類型分布圖
2.2 不同年齡人群中醫體質分布類型情況:根據研究數據,青年人群中平和質占33.7%,位居前3的偏頗體質為陽虛質、濕熱質、氣虛質,分別占18.5%、12.3%、9.9%。中年人群中平和質占46.3%,位居前3的偏頗體質為陽虛質、濕熱質、氣虛質,分別占14.4%、9.8%、9.5%。老年人群中平和質占57.9%,位居前3的偏頗體質為陽虛質、氣虛質、濕熱質,分別占12.8%、9.3%、4.8%。各組體質構成比較,χ2=255.453,P<0.0001。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的中醫體質類型構成比[例(%)]
2.3 不同性別人群中醫體質分布類型情況:根據實驗結果,男性人群中平和質占51.3%,排名前3的偏頗體質分別為陽虛質(11.4%)、濕熱質(11.2%)、氣虛質(9.6%)。女性人群中平和質占37.9%,排名前3的偏頗體質分別為陽虛質(20.8%)、氣虛質(9.3%)、血瘀質(7.8%)。各組體質構成比較,χ2=877.079,P<0.0001。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的中醫體質類型構成比[例(%)]
根據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我院體檢人群中,排名前3的偏頗體質為陽虛質、氣虛質、濕熱質。這與王琦的調查結果類似[2],但不同的是排名第一的非氣虛質,而以陽虛質偏多。這可能與地域環境有關,我院體檢人員以浙江省人口為主,而王琦研究是基于全國9省市的調查,其中華東地區是以江蘇、安徽人口為代表,不包括浙江人口。在馮娟的研究[3]中顯示陽虛質在各省均有廣泛分布(14.8%),并也以浙江地區所占比例最高。這可能由于浙江地處沿海,氣候濕潤,冬季濕冷,現代人夏季又喜用空調,喜食冰物,寒氣入體傷陽,故浙江人群偏頗體質以陽虛質多見。
在不同年齡人群體質類型結果中,青年人平和質相對偏少,與其他研究一致[2-3]。在不同年齡人群中我們可以看到,青年人的平和質比率較低,可能與青年人在總體人數中占比較低有關,但也反映出當前生活方式下浙江地區青年人體質水平的一些真實狀況。青、中年人以陽虛質、濕熱質、氣虛質為多,這可能與現代人群生活節奏快、飲食不節、喜煙酒肥膩之物、缺乏運動等有關。而中老年人的平和質比例相對偏高,可能是因為我院中老年體檢人員多為事業機關單位在職、離休、退休人員,文化程度較高,生活習慣較好,保健意識較強。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有詳細記載男性與女性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進程,本調查研究通過體質類型辨識也驗證了這一點。根據研究結果,男性平和質總體較女性高,男性中濕熱質、痰濕質比例明顯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喜煙酒、肥甘厚膩之品等有一定關聯;而女性陽虛質、血瘀質、氣郁質高于男性,這可能與女子要經歷經帶胎產,多情緒內向,善隱忍不喜宣泄而易致氣血虧虛、氣機郁滯等有關系。
本研究通過對10272例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的分析,提示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人群體質分布存在差異。故若能在全國范圍內規范化地建立“體質庫”,進行大數據匯總、動態分析,不僅能使我們對該區域的人口健康狀況有更多了解,促進疾病的防治,也能為研究者提供更多參考數據,以推進中醫理論在新時代下的繼承、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