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方 陳麗芳
1 浙江省慈溪市慈林醫院 浙江 慈溪 315315
2 浙江省寧波市中醫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本文采用經皮穴位電刺激改善麻醉術后認知障礙(POCD)60例,收到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簡易智能量表(MMSE)術后評分值下降≥2分者,即被診斷為POCD。選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POCD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治療組年齡60~78歲,平均56.90±6.78歲;女34例,男26例;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分級I級36例,Ⅱ級18例,Ⅲ級6例。對照組年齡60~79歲,平均57.34±7.18歲;女33例,男27例;ASA分級I級36例,Ⅱ級20例,Ⅲ級4例。兩組資料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在患者百會穴和兩側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穴連接穴位神經刺激儀,術前30min開始給予電流誘導刺激,電流頻率2/100Hz,電流強度從1mA開始逐漸加大,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大電流為止,通常不超過12mA,電刺激維持至手術結束。術后連續7天,每天上午定時進行經皮電刺激治療,每天30min,電流強度按照每一位患者情況定,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大耐受強度進行刺激,每天進行一次電刺激。對照組在同樣穴位連接神經刺激儀,在患者感受到電流刺激以后馬上將電流減弱至1mA。療程7天。
3.1 兩組MMSE評分比較:治療組患者術后3、7天MMS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MMSE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MMSE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術后7天27.29±1.34*23.66±1.44△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60 60術前28.53±1.44 28.12±1.13術后3天26.16±1.65△*22.76±1.24△
3.2 兩組POCD發生率比較:術后3、7天,治療組POCD的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POCD發生率比較[例(%)]
中醫學將POCD歸屬于“癡呆”“健忘”等病證的范疇。腦為病位所在,此外還與心、肝、脾、腎功能失調關系密切,其證候特征以本虛標實為主,虛即氣血、腎精虧,實為痰濁、瘀血,本研究依據“醒腦開竅”的取穴原則,選取百會穴、兩側內關、足三里和三陰交穴[1]。百會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安神定志之功。內關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主管人之精神活動、思維意識,為腦損傷治療之首選穴,具有定驚止悸、養心安神、寬胸理氣的作用。研究表明,術后予電針百會、內關穴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術后老年患者POCD的發生率,并加快其認知功能恢復。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足三里,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針刺足三里穴可以激活腦的大部分區域,主要引起額葉、顳葉、島葉、頂葉、扣帶回和小腦部分激活,其中對顳葉的激活最為明顯,從而調節軀體運動、感覺、語言、學習記憶、精神情志以及內臟活動。而三陰交穴,則具有健脾疏肝、補腎填精之效。諸穴合用,共奏開竅醒神、聰腦益智之功,切合本病之病機關鍵。本臨床觀察通過與腦功能關系密切的百會穴、兩側內關、足三里和三陰交穴進行經皮電刺激治療麻醉術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發現術后患者MMES評分可明顯降低,POCD的發生率減少。筆者所用方法簡單易行,對患者無創傷,易于被患者接受,可為臨床運用電刺激治療POCD提供某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