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芳 萬全慶
1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 常州 213003
2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卒中后肩手綜合征(SHS)為腦卒中后常見并發癥,目前主要的康復療法有偏癱肢體的主被動活動、物理因子治療、日常活動訓練以及中醫針灸等,但療效有限。筆者采用腕管區針刀松解術聯合常規康復療法治療SHS 25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浙江中醫藥大學神經康復科住院的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并符合SHS診斷標準的3個月以內偏癱患者50例,性別不限,年齡40~75歲,生命體征平穩,無意識障礙等。將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25例,常規康復治療組(C組)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55.4±9.6歲;平均病程21.2±3.4天。針刀+常規康復治療組(Z+C組)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齡56.7±8.2歲;平均病程20.5±4.1天。兩組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C組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包括良肢位的擺放、神經發育學療法、物理因子治療等;每天1次,共4周。Z+C組聯合腕管區針刀微創松解治療,主要方法為:患者仰臥,屈曲的手腕盡量伸直平放治療臺上,掌心向上,幫助患者向掌側屈腕握拳,在患腕遠側腕橫紋處尺側腕屈肌腱的內側緣,定一進針刀點;沿尺側腕屈肌的內側緣向遠端移2.5cm左右再定1點;在患腕遠側腕橫紋上的橈側腕屈肌腱的內側緣定一點;再沿患腕橈側腕屈肌腱向遠端移動2.5cm定一點,共4點。并常規消毒,局部麻醉后,再用漢章針刀Ⅰ型4號針刀進針,刀口線一律和肌腱平行,縱行疏通松解,剝離粘連。每周治療1次,連續4次為1個療程。
3.1 評價指標:①針極肌電圖檢測[1]:主要包括患側腕部正中神經的感覺和運動神經傳導測定,測定電生理參數為動作電位波幅。②疼痛程度評定[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通常采用10cm的直線,根據患者的疼痛感覺程度,從“無痛”端到記號的距離即為痛覺評分分數。③患手腫脹程度評估[3]:取一量筒,測量其盛滿水時容器內水的體積,待盛滿水后將患者的手垂直放入,腕橫紋與水平面平行,待水不再溢出時將手取出,測量容器內剩余水的體積,根據二者差值得出排出水體積,患手與健手的體積差即為腫脹值。④上肢運動功能評定[3]:采用Fugl-Meyer(FMA)評分法評定治療前后的偏癱側上肢的運動功能,總分66分。⑤日常活動能力(ADL)評定[3]: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100分。
3.2 治療結果:分述如下。
3.2.1 兩組正中神經感覺及運動波幅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正中神經感覺及運動波幅比較(±s,mV,n=25)

表1 兩組正中神經感覺及運動波幅比較(±s,mV,n=25)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C組比較,#P<0.05。
組別C組Z+C組正中神經感覺波幅治療前2.5±0.9 2.5±0.9正中神經運動波幅治療前2.6±1.0 2.7±0.9治療4周3.6±1.0*4.2±0.9*#治療4周3.3±1.0*4.0±1.0*#
3.2.2 兩組疼痛評分與腫脹程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與腫脹程度比較(±s,n=25)

表2 兩組疼痛評分與腫脹程度比較(±s,n=25)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C組比較,#P<0.05。
組別C組Z+C組治療4周9.8±2.0*8.1±1.7*#疼痛評分(分)治療前6.9±1.1 7.1±1.1治療4周3.0±0.9*2.4±0.9*#腫脹程度(ml)治療前25.0±5.4 25.9±6.4
3.2.3 兩組運動功能與ADL評分:見表3。
表3 兩組運動功能與ADL評分(±s,分,n=25)

表3 兩組運動功能與ADL評分(±s,分,n=25)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C組比較,#P<0.05。
組別C組Z+C組治療4周47.2±6.0*51.6±7.0*#Fugl-Meyer治療前13.9±3.1 13.5±2.7治療4周23.7±2.3*25.5±3.6*#改良Barthel指數治療前21.4±6.9 20.8±6.4
中醫學認為,腦卒中早期肩手綜合征應屬中醫學中“痹證”“痿證”范疇。由于中風后體內經脈阻滯,氣血逆亂,病患肢體多靜少動,氣血壅滯,不通則痛。十二經筋所生病候大多為當所過者肢痛及“轉筋”“筋急”等,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結于筋肉關節的體系,“宗筋主束骨而利關節也”。中風患者氣血不能循經脈正常輸布,經筋失養,發為筋急,經氣運行不暢,氣血凝滯,不通而痛。而按照經絡循行,水腫程度則多以手背部最重,符合手少陽三焦經所過之處,正如《類經》所載:“三焦為水瀆之府,水病必由于氣也。”
依據針刀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動態平衡理論,用針刀將腕橫韌帶切開松解減壓,分離弓弦結合部及弦的行經路線的粘連、瘢痕,疏通堵塞,配合手法解除拉應力和壓應力的不平衡,使關節內部的力平衡得到恢復。其次,根據軟組織無菌性炎癥致痛學說,對腕管區施以針刀松解減壓,配合肩關節的被動活動,松解粘連,通經活絡,從而使“內在環境”得到改善,達到“以松治痛”“通則不痛”的目的。
腕管是一個缺乏伸展性的骨性纖維性管道,管壁堅硬,管腔狹窄,其中包納正中神經、屈肌腱及結締組織。分析肩手綜合征引起手腫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長期制動導致腕管區腕橫韌帶卡壓,引起靜脈回流不暢及正中神經損傷。腕管區針刀松解術是對腕部軟組織主要是腕橫韌帶的松解,因此,我們選擇腕橫韌帶的上下起止點進行松解,以減輕腕管區張力,促進血液及淋巴回流,改善患手腫脹,最終減輕疼痛,促進了偏癱患者上肢運動能力的恢復,改善了生活自理能力。由于正中神經損傷,受累的神經及損傷部位發放異常電位,導致患者出現疼痛或痛覺過敏以及一些自主神經不穩等臨床表現。而針刀可以通過對腕管區的減壓,減少壓迫部位的異常放電,因此發揮了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