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蝦的養殖情況愈養愈慘,環保禁養導致全國減少近三分之一的養殖面積,疾病侵害,苗種質量不穩等因素導致養殖戶的養殖信心備受打擊,加之“外國蝦”對我國的傾銷導致蝦價大幅度的波動,甚至崩盤。不得不承認,現在養殖從業人員正面臨著多方壓力,可謂是處于水深火熱當中。
貿易通道打通后,外國蝦紛紛將出口矛頭轉向我國,而在此之前,我國“自產”基本上是內銷,但仍遠遠不能滿足“內需”,蝦價居高不下。外國蝦傾銷我國,對我國的蝦價影響非常大,甚至一度導致我國蝦價崩盤。
在此環境下,養蝦已不像前幾年“只要養的出,就有得賺”的好時候了。對此,已有十四年養殖經驗的山東養殖戶胡秀龍表示,“現在養蝦,已經不是靠經驗就可以吃飯的活了,以前養蝦只要技術過硬,有產量,就不怕虧。現在不行,因為在北方很多地區,仍然只有一個季度可以養殖,這避免不了成蝦集中上市的情況。所以即使有產量,蝦價也不一定可觀。”
對此剛入行兩年的江蘇養殖戶蘇某表示贊同,“很多人說,現在養蝦行業處于洗牌階段,我覺得很對。因為我發現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這一行業,目前養蝦行業確實存在老齡化的情況。”他認為這部分養殖從事人員,基本上還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來進行操作,就像傳統農業一樣“按部就班”或者說“春耕秋收”。“但往往這樣做,存在很大的風險,大家集中上市,價格往往很不樂觀。”
雖然現在養蝦,很多人都看到了風險,也有很多養殖戶懼怕風險,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相信,養殖對蝦仍然很有前景。
去年在江蘇如東養殖由于小棚被拆,今年“轉戰”到廣東江門養殖的鐘老板表示,“雖然去年小棚被拆,對我影響很大。但是我還是選擇繼續養蝦,因為養蝦周期短,利潤高。很多像我這樣,吃過甜頭的養殖戶,不會輕易放棄這個行業。”他認為養蝦現在處于的困境,基本上是沒有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現在提倡的生態環保養殖,健康綠色產品,我覺得是我們養蝦人必須考慮的事情。社會在發展,養蝦不能拖后腿,所以養蝦不是沒有前景,而是你看不到前景。”
廣西北海鐵山港的吳老板表示,“養蝦一直都是風險性很高的行業,高風險意味著高利益。雖然我養蝦只有三四年,交了不少‘學費’,但是去年我一造蝦,就把交的‘學費’拿回來了。其實現在養蝦,講的是創新,在大環境下突出自己的優勢,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把放苗密度減低,養殖時間延長20天左右,專職養大蝦靚蝦,基本上都是飯店直接跟我訂貨,跳開中間商,這樣我的利潤比高密度養殖的要高很多。”
目前養蝦業不斷有人退出,但也不斷的有人加入。養蝦前景如何,見仁見智,但我們看到仍然有很多人在堅持這一行業,這是最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