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北京,萬木蔥蘢,生機勃勃。繼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之后,亞洲文明對話大會5月15日至22日又隆重舉行。來自亞洲47個國家以及域外其他國家的政府官員和代表齊聚北京,圍繞“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共商亞洲文明發展之道,共話亞洲合作共贏大計,推動亞洲和世界各國文明共同進步。
亞洲是人類的重要居住地和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陸地上居住著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個國家、1000多個民族星羅棋布。數千年來,從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黃河-長江等流域的亞洲先民開始,亞洲人民在發展歷程中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詩經》《論語》《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語》等名篇經典,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字、造紙術、印刷術等發明創造,長城、麥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吳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的輝煌史詩,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亞洲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鑒中才能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2014年5月在上海,習近平主席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發表演講指出,亞洲是眾多文明、民族的匯聚交融之地,中方倡議通過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方式,推動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2015年3月,也是博鰲亞洲論壇,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指出,今天的亞洲多樣性的特點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匯聚交融,共同組成多姿多彩的亞洲大家庭。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中方倡議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今天,回顧習近平主席關于亞洲文明對話的講話精神,言猶在耳。只有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我們才能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所以,這場大會為促進亞洲各國民心相通,增強文化自信,賡續文明之美,搭建了廣闊的舞臺,是亞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歷史節點,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歷史時刻,體現著中國促進亞洲文明發展的責任擔當,也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博大胸懷。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珍惜亞洲人民創造的輝煌文明成果,順應亞洲人民對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的亞洲的美好期待,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我們一定能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讓各國人民享受到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選擇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