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嘉祿
二十年前,上海中醫藥研究院的匡調元醫生提出了“體質病理學”“整體制約論”等理論,還出版了《體質食療學》一書,并借飯店的平臺設計了數十道藥膳,很是熱鬧過一陣。匡教授也請我品鑒過,味道確實不錯,沒有想象中濃烈的藥味。不過推向市場后食客反應并不積極,小幾年一晃,就被人淡忘了。
老祖宗早就提醒大家:藥食同源。但老百姓進飯店就是為了吃香喝辣,不是花錢吃苦頭的。有些人寧可吃出一身毛病,再去醫院理直氣壯地吃藥。至于廣幫飯店將藥材煲進湯里,那是千百年來形成的習俗,但頭啖例湯之后,心心念念的還是老鵝頭、烤乳豬、炒螺片。
有些人寧可吃出一身毛病,再去醫院正兒八經地吃藥。
前幾天與朋友去安徽亳州旅游,這是皖北的大城市,也是我心儀已久的千年古城,我們參觀了古井貢酒博物館和無極酒窖、喝了一杯十年陳佳釀,又轉場去參觀了曹操地下運兵道——被當地朋友戲稱為“中國最早的地道戰遺址”,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
話說中國有四大中藥材市場: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河南禹州、江西樟樹,論規模和成交量,亳州當仁不讓地執了牛耳。要解讀亳州藥都,得記住三個“100”:每年超過100億元的交易額,中藥材的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中藥材從業人員達到100萬人。進入交易大廳的二樓,人聲鼎沸,場面壯闊,各種中藥材滿天蓋地,藥圣孫思邈能開出的方子,在這里應該都能配齊。
出了藥城,我們就去體驗一下藥膳。七轉八轉就來到一家飯店——懷養堂,上了二樓,迎面看到一堵頂天立地的展板,得知這家店在2010年開張,從央視到地方電視臺已經做了數十次的報道,看來官宣做得不錯啊。2016年,他家參加第九屆全國藥膳大賽,獲得團體金獎。
藥膳還有全國大賽?看來藥膳這鍋湯燉得相當夠火候啊。
閑話少說,美食這檔事最終還是要聽舌頭的。我們入座后點了幾道他家的招牌菜:藥膳粉皮、撈汁桔梗、孜然金蟬、古道芍香雞、葛根雜糧餅、養生蔬菜汁面、酥肉懷山鍋、阿膠汁鍋巴、黃精石鍋牛蛙,杏仁壓鍋豆腐,飲品則有鐵皮石斛汁和鮮奶山藥汁,款款有藥,咸甜相兼。
桔梗冷拌,有醬蘿卜的脆性與味道,誠為下酒逸品。杏仁壓鍋豆腐有濃郁的豆香,彈性適當,亳州離淮南八公山不太遠,豆腐作坊應該得到真傳。孜然金蟬中的金蟬就是油炸蟬蛹加大量的孜然,外脆里酥,味道濃郁,我閉著眼睛吃了一只,滿嘴調味料。酸辣湯深合吾意,酸辣中和,回味悠久,浮了許多扯成小塊的鍋盔,鍋盔吸足了湯汁,入口后很有嚼勁。
最有說頭的是古道芍香雞,芍花是亳州的市花,用它來做菜順理成章,而況芍花也是一味中藥。相傳東漢末年,兵禍不止,水旱成災,疾病流行,名醫華佗就在家鄉四處行醫,救人性命。有一天華佗正在路上行走著,遇到兩位老人,拉著一輛板車,車上正是他們唯一的女兒,身染沉疴,氣息奄奄。老兩口剛從集市上找大夫回來,大夫沒轍,讓他們準備后事。華佗不甘心,就跟他們回到家中,但見小院子里有幾朵含苞欲放的芍花,就囑咐他們用芍花煎湯讓女孩服下。一碗飲下,病人居然能坐起來了,三天過后,面如芍花,康復如常。
華佗不是還發明了五禽戲嗎?五禽戲現在也成了國家非遺項目,是亳州的城市名片。懷養堂里的服務員都練過五禽戲,就在我們觥籌交錯之際,一位女服務員推門而入,為我們表演了一套五禽戲,一招一式剛柔相濟,兩眼還特有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