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慧
歷史上的狄仁杰是唐朝武周時期的政治家,任大理寺寺丞期間判決積案,無一冤訴,對大唐社稷貢獻頗多。然而比政治家面貌更深入人心的是其“神探”之名,在各種民間故事和影視作品中都有狄公的身影,他以“青天大老爺”的形象出現,斷疑案奇案,寄托了人們對于妙手偵探的幻想。《大唐狄公案》正是講述狄仁杰探案的系列圖書,在一樁樁神秘莫測的案件中,精妙的故事讓人拍案叫絕,狄仁杰的謀略與風采更是令人嘆服。
《大唐狄公案》以中國古代的“公案小說”為基礎,加上西方的邏輯推斷手法,汲取了中西雙方的養料,給讀者以陌生化的美學體驗。它取材自公案小說、民間故事、中國古代的刑偵典籍等,但并非照搬照用,而是經過巧妙的藝術加工,呈現在讀者面前。公案小說中往往會出現“鬼神”,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而高羅佩的《大唐狄公案》中,即使有“鬼神”出現,最終也會指向人為性,那種神秘主義被消解了。作品詳細描述了取證查案的過程,說明尋找真理的道路是漫長坎坷的,而不是驚堂木一拍,真假就自明了。在尋求真相的過程中主人公有時候也會被迷惑,迷信、崇拜清官本人的一切論斷本身就是一種愚昧。《大唐狄公案》在這一點上就顯得十分理智。

《大唐狄公案之黃金案》[ 荷蘭] 高羅佩著,張凌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 年4 月出版
《大唐狄公案》的主要人物塑造立體飽滿,并在敘述過程中展現出一幅人物群像圖。“神探”是給予狄仁杰的高度評價,在這部小說中,狄公也確實斷案如神。但是他并沒有被神化、單薄化,而是作為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人展現在讀者面前。《黃金案》是狄仁杰仕途的起點,但已經能隱隱看到一位斷案奇才的影子。他不留在京師謀取功名,而是趕赴偏僻的蓬萊調查奇詭之案;分析縝密合理,目光敏銳,善于從微表情中揣摩人心,記憶力與洞察力俱佳;身佩雨龍劍且劍法高深,心中有“義”,一身正氣;會同親信一起暢快飲酒,還會暗羨他人的一把“美髯”;面對遭到賊人凌辱的顧曹氏,他提到“貞潔應該在心靈而非肉身”,還為她做好安排。從娼妓到小販,從衙役仆從到飯店老板,從船主富戶到僧人和尚,從自詡高明的經學博士到放浪形骸的業余詩人,可以看見盛唐時期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狀態。他們的表情和動作往往能夠十分明顯地展現出身份與性格,便于讀者的信息捕捉,如狄公是略帶威嚴,在思考時輕捋長髯,顯得謹慎睿智。而隨從的言行則比較隨意,透露出草莽英雄的氣息。書中還能感受到唐代儒道佛思想盛行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它兼具故事性與思考性,伏筆恰到好處,在刺激的心理體驗之余引人深思。人物的動作描寫再加上周圍環境的細致描摹,讓人仿佛置身探案現場,緊張之心油然而生。《黃金案》一書是“案中案”,狄公深夜入白馬寺驗尸、隨從尋找疑犯時被偷襲、被毒死的王縣令在深夜出現、被切喉而死的和尚、吃人上癮的老虎、消失的女尸、破廟里的舊禪杖背后的陰謀,都是吸引讀者好奇心的元素。有人為財,有人為名,傷害他人終將自食惡果,真相大白洗刷冤屈的結局符合古代中國的“因果論”,也佐證了正義的永恒性。
高羅佩先生尊重歷史但不拘泥于歷史,廣泛取材,東西方交融,才有了《大唐狄公案》這樣的作品。通過它,讓很多西方人領略了這位東方的福爾摩斯、有勇有謀的神探狄公。
這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云霄路,路的盡頭通往機場,路的此端連接著空乘人員煙火氣十足的生活。航空公司新人王泳覺得最近很倒霉:她得罪了不該得罪的金卡旅客,被分去不想去的部門。更倒霉的是,當她搬到新住所時,發現鄰居正是當日投訴她的旅客,秦希。她的新工作坎坷頗多,充滿挑戰,在經過了最初的不適應階段后,王泳與同事胡昊結成好友。兩人不但在日常工作中合作順利,還被委以海外緊急撤僑的重任。看似職場生涯即將一帆風順地展開,王泳卻發現胡昊接近自己的目的似乎不那么簡單。與此同時,胡昊與秦希的過往漸漸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