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
【摘要】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帶來了眾多的利好與機遇,加速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旅游具有綜合性與兼容性的內在屬性,故而能夠實現“一業興帶動百業興”的拓展與延伸功能。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健康發展,應從創新的視角出發,在“來了還想來”上做足文章,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關鍵詞】鄉村旅游 鄉村振興 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此作為重要主題對“三農”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鄉村振興戰略是在深刻而明晰地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針對我國“三農”問題的高效解決和創新性突破而作出的頂層設計。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鄉村旅游越來越成為熱點和時尚,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穩步推進,實踐進一步證明,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徑、重要引擎,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著力點。鄉村旅游具有綜合性與兼容性,能夠兼顧生產、生活與生態,能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于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鄉村旅游必定會有新作為。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口虹吸效應所導致的農村空心化問題是鄉村發展不斷掉隊、不斷落后的人力資源瓶頸。鄉村旅游所帶來的人流、物流、資源流、信息流可以有效彌補鄉村發展的人力資源短板,有助于實現農民工返鄉創業、城市精英群體下鄉創業。這種“逆虹吸效應”為鄉村發展注入了無限的動力,匯聚了鄉村發展所需的“人氣”。
傳統農業生產因規模狹小,僅僅處于“一家一戶”獨立運作而難以實現農業產業鏈條的延伸和拓展,更不可能實現農業價值鏈的提升與增值。受制于收益貧瘠的局限,廣大農民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認識到土地的價值,因此,“農地撂荒”現象便成為制約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資源瓶頸。鄉村旅游不僅可以盤活鄉村的土地資源,更可以實現鄉村土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并舉。同時,鄉村旅游使得農村一二三產業能夠不斷融合,相互促進,有效拓展了農業的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為鄉村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鄉村美,首先是文化美。鄉村振興,必須要以文化作為引領。長期發展滯后的現實情況使得廣大鄉村文化凋敝,鄉土人情、鄉風鄉俗得不到深度的挖掘。這種文化落后的現狀無疑是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約。鄉村旅游擔負著保護和振興鄉村文化的重要使命,能夠在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深度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鄉俗文化,同時,還可將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作為鄉村旅游的重要亮點進行包裝和宣傳。可見,鄉村旅游能夠不斷發現鄉村文化之美,不斷提升鄉村文化之美,更可以不斷傳承鄉村文化之美。
進入新時代,鄉村旅游也面臨著轉型升級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挑戰。正視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推動我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科學審視當前我國鄉村旅游中存在的不足與瓶頸,以問題為導向,構建科學高效的鄉村旅游發展路徑至關重要。當前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模式單一,缺乏特色與創新。一些地方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始終不能擺脫“同質化”競爭的思維怪圈,走出的依然是“復制粘貼”單一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和路徑選取,不能將自身的資源稟賦與特色優勢發揮出來,“千村一面”“千篇一律”比比皆是。鄉村旅游不能僅僅停留在摘個水果、吃個農家飯就走的初級消費層面,更不能僅僅停留在建個果園、搞個花海、弄個農家樂的低層次發展端口上。這種初級消費層面與低層次發展站位因產業鏈短而無法有效聚集起鄉村振興的“人氣”。因此,用創新的理念推動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用創新的思維突破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制約就顯得異常緊迫。
產業聯動效果不佳,一二三產業融合優勢不足。一些地方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鄉村旅游的綜合性與兼容性發揮出來,沒有促成產業的有效聯動,更沒有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催動出來。鄉村旅游應該立足于產業發展,做精做透,做出品牌,做出精品。因此,必須要順應新時代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與潮流,著力從簡單的“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看農家景”的單一模式向回歸自然、認識農業、怡情生活、延伸鏈條、提升價值上作出轉變。只有通過產業的聯動,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農業的產業鏈條才能得到有效延伸與拓展,農業價值鏈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與增值。
文化挖掘深度不夠,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缺失了文化的挖掘、保護與傳承的鄉村旅游必定是沒有生命力與持久性的。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使得一些鄉村文化凋敝甚至“消失”,“空心化”的發展使得一些鄉村不僅不能正視自身傳統文化與風俗人情等潛藏的價值,更不可能深挖自身在飲食、風俗、服飾、建筑等方面的文化根脈。一些地方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文化元素發掘出來,并沒有將本地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資源挖掘出來,不能對本地文化的有效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起到促進作用。
突破傳統思維束縛,立足特色,在“來了還想來”上做足文章。進入新時代,鄉村旅游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要實現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在能“吸引人”“留住人”上下功夫,更應該在“來了還想來”上做足文章。這就要求各地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必須要突破傳統思維束縛,不能僅僅停留在構建初級消費層面的“農家樂”,也不能僅僅滿足于初級發展端口的“果園”“花海”,更不能走忽視本地資源稟賦的“復制粘貼”與“同質化”發展之路,而應該是以特色為標桿、以亮點為指引,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敢于嘗試別人沒有嘗試過的方式,立足特色,打造亮點,不僅要“吸引人”,還要“留住人”,更要讓人“來了還想來”。
創新發展理念,立足產業聯動,在“融合推動發展”上下足功夫。新時代的鄉村旅游必須要創新發展理念,向創新要動力。這個創新必須是立足于本地資源稟賦的創新,要因地制宜,不能忽視甚至漠視自身條件盲目搞鄉村旅游的“大水漫灌”。這個創新必須是立足于產業聯動的創新,要在拓展農業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上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這個創新必須是以滿足農民利益為落腳點的創新,要切實將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能損害農民利益,更不能打著發展鄉村旅游的名義侵害農民利益。
深挖文化根脈,立足靈魂指引,在“文化引領”上打牢基礎。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能夠對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起到指引作用。離開了文化的指引,鄉村旅游必將失去長遠發展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深挖文化根脈,將各地不同的風俗文化、人文風情、飲食服飾、建筑特點等文化元素加以挖掘、保護、傳承和弘揚,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的產品與業態,不斷提升文化引領作用,讓鄉村文化在共建共享的新時代鄉村旅游中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芒。
(作者為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姚蔚蔚、尹啟華:《我國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農業經濟》,2018年第1期。
②傅云峰、林燕、鄭海勇:《中國鄉村旅游的問題與出路》,《中國集體經濟》,2018年第22期。
③陳俐艷:《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奮斗》,2018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