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允剛
當前,就在年輕戀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時,一些獨身老人也在追求自己的愛情,但其中能修成正果的卻在少數。除了中國傳統的“從一而終”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以及財產分割因素的影響,更多的是深層次的心理因素。
張福德,男,73歲,退休干部,早年喪偶,由于工作忙,加之擔心再婚后不利于培養自己的一兒一女,一直未娶。如今兒子女兒都已經成家立業,平時沒有時間回家看望老父親,就請了保姆劉巧云照顧他。劉巧云58歲,3年前丈夫意外去世后,一直獨身,她和丈夫育有兩個女兒,均已結婚,家都在郊區。來到張家后,劉巧云對張福德照顧得比較精心,二人相處也十分融洽。為了感謝劉巧云,張福德隔三差五地送她一些東西,還不斷給劉巧云加工資,逐漸兩人互生好感。期間,劉巧云的外孫女因患有血液病需要大筆資金救治,她不得已張口向張福德借了5萬元錢。因為一直沒有錢還張福德,劉巧云內心很是愧疚,于是以身相許,二人從此確立了戀愛關系,住在了一起。終于有一天,張福德的子女發現這一情況,并堅決反對二人結婚,他們認為劉巧云是為了房子和金錢才和父親在一起的。劉巧云百口難辯,一時半會兒又還不起張先生的錢,進退兩難。后來在張福德子女的威逼下不得已簽下還款協議后含淚離開了張家。
案例中的張先生,既沒有老伴兒的相伴又缺失子女的關心,他一方面想得到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十分缺乏安全感,恐懼自己撒手人寰的那一天沒有人在跟前。這一切促使他對保姆劉巧云產生依賴。子女棒打鴛鴦的初衷更多的是擔心父親的財產被別人分割。劉巧云作為這場情感的犧牲品,應該吸取教訓,對待自己的情感問題不能馬虎,一定要先征得個人和雙方子女的同意方可確立戀愛關系,尤其不能盲目地以身相許。
李阿姨今年55歲,喪偶多年。有一天上午,李阿姨跳完廣場舞就坐在公園的長凳上休息,一個四五十歲的男人來到她的身邊與其攀談。閑聊中,李阿姨了解到該男子叫王建光(化名),49歲,開有一家建材公司。當他知道李阿姨喪偶后,也說自己已經離婚,離婚原因是妻子出軌。第二天,當李阿姨跳完舞后,發現王建光就在旁邊笑著看她,于是他們又攀談了起來。王建光很會討李阿姨的歡心,二人很快就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王建光隨即對李阿姨展開追求,一周不到就捕獲了李阿姨的芳心。這出看似浪漫的愛情劇,結果卻朝著反目成仇的方向發展:王建光常常以生意資金周轉困難為由向李阿姨借錢。后來,在別人的提醒下,李阿姨悄悄調查了王建光的底細,發現他并未離婚,而且并未開有公司,目前處于失業狀態。讓李阿姨憤怒的是自己無意間成了“第三者”。當李阿姨質問他為什么欺騙自己的時候,王建光信誓旦旦,說自己會和妻子離婚并娶李阿姨為妻,同時以需要一筆錢去辦離婚手續為由,再次向李阿姨借錢。后來王建光的妻子也找到李阿姨要求她付其15萬元精神損失費,否則,就去她家里鬧。李阿姨此時方醒悟自己被利用了,無奈之下,李阿姨托熟人擺平關系,最終給了王建光妻子三千元錢了事,而王建光的電話再也打不通了。
案例中的李阿姨是很有代表性的單身中老年女性,她們獨身多年,在子女成家后,心里一下子變得空落落的,情感的需求更加強烈起來,急于找一個感情寄托。這時候她們一旦遇到合適的情感對象,就很容易接受對方,信任對方,“戀愛中的人智商低”,同樣也適用“黃昏戀”的中老年人。假若李阿姨不急于付出自己的感情,能夠理智地分析戀愛對象,同時多征求親人朋友的意見,不至于付出感情又損失了金錢。
趙先生今年68歲,5年前老伴生病去世。不久前,他用手機在某婚戀網站注冊,希望能找到一個意中人。一周后,一個名叫麗慧的網友與老趙建立了聯系,麗慧很會關心體貼人,天冷了就發信息提醒老趙加衣服,還經常發信息問候老趙的生活安排,如此很快就俘獲了老趙春心。一天,老趙接到麗慧的電話,聽到她溫柔的聲音,老趙的心就如青蔥少年一樣砰砰跳個不停。在電話中,麗慧說自己現居住在上海,計劃開一家服裝店,并提出在開業當天希望收到老趙的慶?;ɑ@,老趙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但老趙人在蘭州,麗慧在上海,怎樣才能在開業當天將給“愛人”的祝福送達?這時,麗慧就提醒老趙說,可以向一個叫高戰的人訂花藍,并發了一個賬號給老趙。老趙按照麗慧的建議,向高戰匯款訂了8個花籃,約好在麗慧開業當天送到店里。之后,老趙先后6次向對方轉賬48000元,期間,礙于面子,老趙也沒好意思多問,只想等其忙完開業的事后再聯系。過了幾天當老趙再次聯系麗慧時,發現電話已經打不通了,方才大夢初醒,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
趙先生上當受騙的原因先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自己的另一半,轉而尋求網絡;二是急于尋找一個老伴兒,結束自己的獨身生活,“病急亂投醫”,很容易上當;三是過于相信虛擬的網絡;四是情感需求極度缺失,一旦遇到關心自己的異性,很容易相信對方,掉進溫柔的陷阱。
此外,老年人“黃昏戀”難修成正果的因素還有:一是“先入為主”的心理效應。再婚的中老年人在戀愛中,不自覺地會拿自己過世的老伴兒進行比較,對比后,總覺得所找對象沒有自己過世的老伴兒好,最終遲疑不決,難以如愿成為夫妻;二是悲觀失望心理作怪。曾經遭遇不幸?;橐龅闹欣夏耆耍坏┨岬皆倩椋瑩脑傧荨翱嗪!?,往往表現出不主動甚至悲觀失望的態度,嚴重的還會厭惡婚姻生活,希望獨自一人了此余生,即便是子女鼓勵也不愿意;三是害怕旁人嘲笑和子女干涉;四是因財產和經濟原因,對婚戀顧慮重重。
那么,如何消除“黃昏戀”的不利心理因素呢?
首先,老年朋友要樂觀面對生活,活在當下,不要因為有一些顧慮就輕易放棄自己下半生的幸福生活。
其次,要消除“先入為主”的心理效應,日常接觸中,要多看到新伴侶的優點和長處,盡快縮短與新伴侶的心理差距和情感距離。
第三,要克服畏難心理。要適時做好子女們的思想工作,取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子女也應該多體貼老人,理解老人的苦衷。其實,再孝順的子女,也難以滿足老人對婚姻情感的心理需求。
第四,社會要理解老人,寬容對待他們的再婚行為。事實上,中老年人再組建幸福家庭,可以減輕社會負擔,減少社會問題,全社會都應該給予支持。
第五,進入“黃昏戀”的中老年人,婚前就應該把財產問題處理好,可辦理婚前財產登記,做到所有權分明、共同使用,避免日后產生誤解。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享受婚姻情感帶來的愉悅和幸福,中老年朋友們當然也不例外。想再婚的朋友一定要主動打開心扉,解放思想,克服不利的社會心理因素,如此才能擁有幸福的晚年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