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涵 許佳妮 徐澤鋆
“爺爺奶奶一看到我碗里有剩飯,就會念叨粒粒皆辛苦。吃不完可以倒掉嘛,反正現在又不缺米!”
“昨天我發現媽媽在縫破了的襪子,我讓媽媽扔了重買,媽媽不肯,說只是破了個腳指頭,縫縫還能穿。現在誰還穿帶補丁的衣服襪子啊。”
……
聽了學生們的對話,如皋市白蒲小學三(5)班的班主任婁老師感觸頗多,于是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任務——聽長輩們講過去的故事,并在下一次討論會上,與大家分享。
婁老師:安靜,討論會現在開始!請大家踴躍舉手,分享自己聽到的故事吧。
王紫涵:大家請看投影,有人知道這是什么嗎?這是糧票,以前買糧食得靠它。現在已經見不到了,還是爺爺特地從網上搜給我看的。
爺爺說,幾十年前物資比較缺乏,大家只能憑糧票、布票、肉票等購買東西。如果吃不飽,還得挖野菜、野芋等來充饑。爺爺小時候放學后,不是趕回家做作業,而是去挖野菜。有一次,他跟同學一起玩兒,把挖野菜的事兒忘得一干二凈。回到家,太爺爺看爺爺沒帶野菜回來,氣得賞了他一頓“竹筍炒肉”。之后,爺爺再也不敢貪玩忘事了。
難怪爺爺奶奶特別珍惜糧食,每次我有剩飯,爺爺奶奶總會倒到自己碗里,還總提醒我吃多少盛多少。
許佳妮:每年春節,奶奶總會問我:“過年的新衣服買好了嗎?”以前我還挺高興,又可以光明正大地讓媽媽給我買衣服了。但聽完故事,我才曉得奶奶為什么這么“執著”。
奶奶說,現在的人做衣服、買衣服都講究合身,穿著得顯身材。但她小時候,只有過年才有機會穿新衣服。而且新衣服得往大了做或買,因為這樣就算長高了也能穿,能穿得久。
爺爺告訴我,他兄弟姐妹多,每件衣服都是老大穿過老二穿,老二穿后老三穿……我爺爺是老三,幾乎就沒穿過新衣服。難怪爺爺奶奶特別愛惜新衣服,每次收到新衣服,都要收起來等到過年才舍得穿。
徐澤鋆:我家有一輛自行車,鳳凰牌的,爺爺特別珍惜它。聽說,這輛車年齡比我爸爸還大。以前,一個村子能有幾輛自行車就很不錯了,出遠門大家得輪流借用。而現在,飛機、高鐵、地鐵、公交車、私家車……想去哪兒又快又方便。
現在汽車是司空見慣了,但尾氣也嚴重污染了環境,大家又開始提倡綠色出行了。每次爺爺看到路邊的公共自行車,便哈哈大笑:“還是以前360°全天窗開闊視野好吧,既環保,又能鍛煉身體。”
聽著聽著,同學們心中五味雜陳。長輩們口中的艱苦生活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老師通過聽故事的方式,讓我們“體驗”到了曾經的不易,明白了長輩們對物品如此珍惜的原因。小伙伴們,從現在起,讓我們學會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