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接觸到“書法”,完全是個意外。高中時期,因為上課淘氣頑皮,影響其他同學,老師說練練字吧,上課不能吵鬧。于是我拿起了一本字帖,開始練起來。練著練著,慢慢我的心竟然沉靜了下來,也慢慢地喜歡上了書法。
因為喜歡書法,喜歡去書畫街看看,觀摹前輩的書法作品,聆聽前輩們多年的書寫心得。沒有老師指導,我只能多看多臨古帖,思考每個字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筆畫、用力、布局等,慢慢體會和領(lǐng)悟傳統(tǒng)書法的精髓。
《書譜》中說:“不入其門,詎能窺其奧者。”要達到一定的書法藝術(shù)境界,是一定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永師登樓不下,四十余年。張公精熟,號為草圣;永禪拘滯,終著能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俗云:‘書無百日工’,蓋悠悠之談也。宜白首攻之,豈可百日乎。”學習書法是需要耐心和持久的堅持。在現(xiàn)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能靜下心來,堅持一件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學好書法沒捷徑可走,唯有不斷地練習不斷揣摩,幾十年如一日,才能有所收獲。
說到第十二屆中鋼大賽,感悟很深。中鋼比賽一直都是硬筆書法界權(quán)威的象征。想要在高手如云的賽事里脫穎而出,唯有不斷突破自我。賽前我一直在尋找突破口,臨魏晉小楷,特別是鐘繇、二王的作品,從中體會小楷字短小精悍和古樸的韻味。書法創(chuàng)作從來不是憑空而來的,只有在繼承傳統(tǒng)的前提下,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這次能在第十二屆中鋼大賽中有幸獲獎,給了我一份肯定和鼓勵,讓我更有信心在書法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作為一位書法愛好者,傳承和發(fā)揚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是責任,不斷探索新時代的書法精神是我的目標。在書法之路上,我愿做永遠的追夢者!

曹操《短歌行》(“蘋”應為“萍”)

陶淵明《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