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字如其人”,書法伴隨著我的人生,和我一起成長,也正如人生,充滿著酸甜苦辣。仔細品味,又何嘗不是“人生如字”呢。
和大多數書法老師們從小就開始正規練習不同,我的書法學習是半路出家,初三時被老師當眾將作業本扔掉開始的。雖然當時顏面掃地,但是沒有老師那當頭棒喝,不是那次重重的被傷害了自尊,也許如今的我還是渾渾噩噩,也不會和書法結緣。我深刻的記著當年的場景,也感激挫折給了我前進的動力。
雖然基礎差、沒有條件,但是一旦發狠下決心,就要不顧一切的做下去。一本龐中華的字帖就是我的啟蒙老師。我記得從那時起,我每天都會用薄薄的紙來描摹字帖上的每個字,仔細研究分析每個字的起收筆,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間距,日復一日、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多的勤學苦練,字有字樣了,畢業前夕的家長會上,老師破天荒的表揚了我,也許是隨意,也許是勉勵,但是對我來說,這是對我的天大認可,我至今不能忘懷!
學習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如同人生充滿曲折。上了高中之后,初嘗甜頭的我開始嶄露頭角,偶爾能在學校的鋼筆字比賽中獲獎,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一天一位學長拿了一本1985年的中鋼大賽作品集給我看,我頓時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謂不破不立,我第一次知道了劉惠浦、張秀、仇寅、趙彥良、顧仲安這些書法大家,見識了他們的作品,讓我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和模仿。隨后我開始涉獵毛筆,從歐楷《九成宮》開始入手,其間也參雜學習其它碑帖如《倪寬贊》《張猛龍碑》《張玄墓志》等,學的很雜,未成一體,但也為后來的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大學畢業后原本該是提高書法的大好時期,恰恰卻因工作及沉迷股票期貨,心浮氣躁、放手不寫,這一放就是十三年!人到中年,幡然悔悟,青春已逝,追悔莫及!
2008年我從上海移居太湖邊的江南精致小城長興,也許是受當地帝鄉佛國的文化感染,也許是內心深處一直無處安放的書法情結尚未湮滅,在一個午后黃昏,我突發興致,提筆寫字,那份久違的寧靜感瞬間又熟悉地包圍了我,我感到找回了游離在外多年的自己,此刻我頓悟了,我的余生與書法從此是無法再分開了!

古詩四首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憑著一股信念,加上之前的基礎,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書法學習中。為了將有限的精力用在書法上,從2015年開始放棄了多年的圍棋、乒乓球等愛好和特長,一門心思投入在書法寫作上。只要有時間就參加培訓、游學和各類比賽,并結識了國內眾多硬筆名師,其間得到了四川劉興、海南許邦志、重慶申強等各位老師的精心指點,使我的硬筆書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8年期盼已久的中國鋼筆書法大賽開始征稿,賽制不同于其他比賽,要求紙張一律A4大小,電腦圖片評比,這對作品的線條和章法要求很高。我考慮良久,我素來不喜歡作品過于花哨拼接,亦不喜滿紙的印章壓過正文,更不愿隨大流跟風黑底白字,一時不能確定用什么樣的形式去書寫,我輾轉反側、考慮再三,最后決定尊重內心深處的那份平常心,參賽作品以素面示人,平時用什么樣的紙和筆,就用什么樣的紙和筆去寫,不作任何的修飾。最終確定用普通A4打印紙,0.5mm中性筆書寫,內容為《后赤壁賦》,全文四百字左右,字量不多不少,格子大小比普通學生作文格略大一點, 整幅作品一氣呵成。
最終這幅素面作品僥幸獲得中鋼大賽二等獎,這是對我多年來硬筆書法的執著和堅持的肯定,也鞭策著我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感謝中鋼!感恩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節臨《汲黯帖》

荀子《勸學》(“君子”后脫“曰”,“而見”后脫“者”)